王悦之(1894-1937),原名刘锦堂,号月芝,生于台湾台中。20世纪早期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私立北平美术学院、任院长,兼任
中央美术学院(后改国立北平艺专)教授。作品参加二十年代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三十年代法国巴黎
世界博览会。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王悦之画集》。
王悦之(1894-1937),原名刘锦堂,号月芝,生于台湾台中。青年时期赴
日本求学,1920年回国,在上海、
北平市、
杭州市等地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他创办了“阿波罗学会”,出任北京美术学校校长,举办各种画展,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与
巴黎万国博览会。
王悦之是20世纪早期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关注平民百姓和普通生活。《弃民图》、《亡命日记图》等,以真实的视角刻画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表达了画家的人文情怀。他的油画尤其是人物作品常采用中国式的立轴构图,以油画材料在绢本上创作,线描与工笔重彩结合油画,体现出中国艺术传统的神韵与气质。有评论家称他是“西画民族化探索的第一人”。
1922年,与
李毅士、
吴新吾、
王子云等组织北京第一个研究西画的团体“阿博洛学会”,并创办“阿博洛美术研究所”,招收学生.教授西画。
1924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筹办私立北京美术学院,受聘担任
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导师。
1930年,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续办私立北平美术学院,任院长。兼任
中央美术学院(后改国立北平艺专)教授。
《弃民图》表现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地区同胞的流亡生活,采用卷轴画的装裱方法,具有民族特色。《台湾遗民图》描绘3位妇女手捧
地球模型作祈祷,富有装饰性, 融中西画图案为一体。
中国美术馆评:王悦之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开拓者,20世纪早期中国西画运动的先驱。王悦之生于1894年,殁于1937年,在其生年曾致力于
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为其赢来很高声誉。王悦之去世后由于中国社会屡经战乱和动荡,作品只能深藏家中,加上故人离散,王悦之由生前在美术界深具影响力的人物逐渐变成一个陌生的名字,一度被人们从记忆中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