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刘国辉,男,斋号长乐轩,1940年出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中国美术学院任教。长于人物画。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法兰西功勋和贡献奖、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等。出版有《刘国辉画集》等10余部作品。
人物经历
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分配至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
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
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长于人物画。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法兰西功勋和贡献奖、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等。
主要作品
刘国辉的主要作品有《耕耘记》《昆仑山上一棵草》《刘国辉人物画集》《刘国辉人物画选辑》《刘国辉水墨人体画集》《当代美术家画库-刘国辉集》《刘国辉画仕女》《刘国辉画速写》《岳飞奉诏班师图》《茉莉花》《巴扎随记》《水墨人体系列》《画家肖像系列》等。
创作特点
刘国辉的创作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在近乎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的选材中表现了有动于衷乃至引人思考的立意。这里没有解释既成观念的先行主题,没有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的惶惑,却有着真切的感动和深入的思索,有对艰苦创业者的理解,有对人间真情的赞颂,有对沦落者的悲悯,也有对笃于信仰者的感谓,更有对时代心声的把握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不能说所有的作品都做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但即便是小品,也同样注意开据对象的内心,进而表现对美的向幕和对丑的月旦,力求使人物画的具体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
特点之二:对源于西方的写实手段进行中国式的改造与升华。在刘国辉看来,写实是手段而并非目的,西方现实主义的引进,无疑打破了空泛概念的传统水墨程式对生活的歪曲与束缚,但中国传统的设色工笔画也有应物象形的写实性,不过那种写实是具有某种假定性的,是以真实刻画为基础又与现实拉开了距离的,是经过提练和强化的。基于此,他的水墨写实人物画,无论疏体还是密体,都力求实现自己的认识,都注意了把握形体的大局,关键处严以定位,非关键处适当放松、有夸张、有省略、力求以写实为基础参酌写意,以形似求不似之似,做到寓丰富于简练,寓复杂于单纯,有效突出独特的感受。
特点之三:摆脱笔墨中心论的误导,以造型带动笔墨的新变。刘国辉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出身的新浙派正是在严格的造型与精美的笔墨这似乎矛盾的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回顾己有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描绘对象及新的感悟,刘国辉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造型意识,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重神轻形的弊病,为此而坚持写生,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知识技能。同时他明确的看到了在水墨写实人物画中运用笔墨的三个层次。一是笔墨要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国画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不符合的西式造型应予舍弃,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的发展前人所无的笔墨,使“笔墨当随时代”。他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从而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探索新世界中实现了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中有严谨。纯就笔墨而论他也不仅继承了新浙派取之于花鸟花的色勒点或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发展了综合南线北皴为一的且勾且皴且擦的拖泥带水法。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主要成就
1964 作品《耕云记》获文化部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奖
1981 创作大型历史画"岳飞奉诏班师图"
1982 应邀赴中国画研究院作画,创作:"喜雏图" 并为研究院收藏 1985 出版《刘国辉人物画集》 澳门·"刘国辉人物画展"
1986 出版《刘国辉人物画选辑》台北·"刘国辉人物画特展"
1987 应邀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讲学 汉堡·"刘国辉画展" 宁堡·"刘国辉画展" 台北·"刘国辉水墨画展"
1988 出版《刘国辉水墨人体画集》 出版《当代美术家画库--刘国辉集》科隆·"刘国辉·赤井富士雄联合展" 台北·"刘国辉人物画展"
1990 科隆·"格林保险公司财团总裁最珍爱当代国四画家藏画展" 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交流节目"播放专题片:"画家刘国辉" 出版《刘国辉小品画集》
1991出版《刘国辉水墨人物画集》台北·"刘国辉水墨人物画展"埃尔夫特·"刘国辉作品展" 出版《水墨人物画探》 出版《刘国辉画集》
1992主持"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任工作室导师
1993出版《刘国辉工作室作品集》,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人物画高研班作品展"
1994创作大型水墨画"世纪潮" 任中国美术学院访间团团长,率团访问台湾。主持"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作品展" 主持"刘国辉工作室作品展" 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别津贴
1995出版《刘国辉人物画教学随笔》出版《水墨人体画琐谈》获法兰西功勋和贡献奖 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获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6出版《名家速写大系--刘国辉》 出版《刘国辉画仕女》
1997出版《名家速写精粹--刘国辉》 出版《刘国辉画速写》 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
1998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出版VCD《当代中国画名家名作赏析与技法精粹》。
2012 9月14日至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协会、浙江美术馆等联合主办的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刘国辉画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
作品曾在澳门、德国日本和大陆多次展示。主要著作有《刘国辉人物画集》《当代美术家画库——刘国辉集》《刘国辉水墨人体画集》《刘国辉小品画集》《刘国辉画集》《水墨人体画探》《刘国辉水墨人物画集》《刘国辉人物画教学随笔》《水墨人体画琐谈》《名家速写大系——刘国辉》等10余部,出版VCD《当代中国画名家名作赏析与技法精粹》《中国画名家经典——刘国辉的水墨人物画技法》。刘国辉的古装人物画有着宽泛的继承性,用笔抑扬有致、柔中藏刚、圆中具方;用墨融润苍腴兼济,轻淡婉约并运;造型简括精准,神采灵动郁勃、处处体现出传统绘画的精妙魅力。
刘国辉作品
从继承中批判,从批判中创新,刘国辉走着一条“纠正古代文人画错位,构建现代人物画大厦”的艺术之道。他将自己刻苦钻研的成果,像金丝燕吐筑燕窝一样,凝聚成一部又一部著作,先后出版了《水墨人物画探》、《水墨人体琐谈》、《水墨人物画教育随笔》等15部享誉画坛的著作。最能体现他创新思维的是国家举办的”高级研究班”。
高研班采取导师工作室制,以"写实人物"为旗帜,用刘国辉的话说,就是用理性的梳子把现存的一切梳理一遍过后自信地走自己的路。美术界把他们看作是“志在必胜的哀兵”,是“殉道”。在商品经济全方位地引入画坛圣地的今天,要这样做,必须在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必须有为绘画事业作出无畏牺牲的精神。
翌年,在长春市举办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正义与和平国际美术作品展,包括美、俄、日、德、澳、韩等国在内的数百名画家300幅作品参加了这次盛大活动。展览共设40余个奖项,刘国辉的7名高足?其中6名高研班学员 得了7个奖项,其中金奖2名,银奖1名,铜奖4名。刘国辉本人也因这一突出成就而被画展评委会颁发特别奖。鉴于刘国辉的突出贡献,1994年8月,文化部授予他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9月,人事部批准他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是全国美术界该年度惟一获此殊荣的人,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建院史上首位获奖者。刘国辉被选入“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行列。
他画苏轼唐寅文徵明徐渭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林逋朱屺瞻等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家肖像。这些人物到了刘国辉的笔下,便成了刘国辉的人物。“我今欲借先生剑,地黑天昏一吐光”刘国辉语。
他也画女性人体、古代仕女。轻淡如烟又栩栩如生,超凡脱俗又纯洁美丽,远远超过历代传留下来的文人墨戏之作。他认为,人体--特别是东方女性,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一部斑斓的美术史如果除去人体艺术将会变得黯然失色。
但他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大众。他画《矿工》、《羊》、《老妇》、《青年工人》、《江南村姑》、《傣族少女》、《汉堡陶艺家》,以及卖大红枣的老汉、路边等车的彝胞、拉卜楞寺前的朝觐者等形形色色的"下里巴人"。他画他们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他说,民众就是圣母,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刘国辉画出了人物的音容风采,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才华,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瞩目。早在1985年,国门尚未完全打开,中国澳门就抢先举办"刘国辉人物画展",引起台湾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第二年,他应邀访台,他是大陆第一个到台湾举办画展的艺术家。台湾人从未欣赏过这么高水平的水墨人物画展,人们像潮水般涌进展厅。章念慈等一大批社会名流也蜂拥而至。台北市《中国时报》社的一位先生十分钟情《黄宾虹人物肖像》,非要画家割爱,且不论价格多高。刘国辉没有将画展作品留在台湾,作为办画展的答谢,他绘画了孙中山先生肖像,被“国父纪念堂”珍藏。
“刘国辉热”在台湾一浪高过一浪,至今他已5次应邀赴台办画展。其中,1994年是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访问团团长身份访台办画展。那时,还未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香港,也多次诚邀刘国辉举办画展。
刘国辉的水墨人物画更是轰动异国他乡,德国汉堡、宁堡、科隆,美国匹兹堡等地纷纷举办"刘国辉画展"。其中科隆已3次举办他的画展。格林保险公司财团总裁最珍爱当代四画家藏画展,刘国辉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全球华人中惟一入选的画家。
刘国辉每年都要出国讲学或访问考察。不少西方国家美院聘其为客座教授,美、德、法、英、澳等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他的作品,他被推举为世界杰出画家,法国向他颁发了“法国功勋与贡献奖”,英国向他颁发了“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
2000年11月下旬,刘国辉将各个时期不同的代表作品串成一串《历史的回顾》在上海展览,136幅作品倾倒了无数精明而又挑剔的上海人。
人物轶事
绘画特点
特点之一
在近乎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的选材中表现了引人思考的立意。这里没有解释既成观念的先行主题,没有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的惶惑,却有着真切的感动和深入的思索,有对艰苦创业者的理解,有对人间真情的赞颂,有对沦落者的悲悯,也有对笃于信仰者的感喟,更有对时代心声的把握和对生活真谛的追索。不能说所有的作品都做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但即便是小品,也同样注意开掘对象的内心,进而表现对美的向慕和对丑的鞭挞,力求使人物画的具体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
特点之二
对源于西方写实手段进行中国式的改造与升华。在刘国辉看来,写实是手段而并非目的,西方现实主义的引进,无疑打破了空泛概念的传统水墨程式对生活的歪曲与束缚,但中国传统的设色工笔画也有应物象形的写实性,不过那种写实是具有某种假定性的,是以真实刻画为基础又与现实拉开了距离的,是经过提炼和强化的。基于此,他的水墨写实人物画,无论疏体还是密体,都力求实现自己的认识,都注意了把握形体的大局,关健处严以定位,非关键外适当放松,有夸张、有省略;力求以写实为基础参酌写意,以形似乎不似之似,做到寓丰富于简练,寓复杂于单纯,有效突出独特的感受。
特点之三
摆脱笔墨中心论的误导,以造型带动笔墨的新变。刘国辉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出身的新浙派正是在严格的造型与精美的笔墨这似乎矛盾的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回顾已有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描绘对象及新的感悟,刘国辉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造型意识,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重神轻形的弊病,为此而坚持写生,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知识技能。同时他明确地看到了在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三个层次。一是笔墨要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国面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不符合的西式造型应该舍弃,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所无的笔墨,使“笔墨当随时代”。他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从而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探索新世界中实现了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中有严谨。纯就笔墨而论他也不仅继承了新浙派取之于花鸟画的勾勒点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发展并综合了南线北为一的且勾且皴且擦的拖泥带水法。
人物评价
刘国辉作品
刘国辉是一个具有很强使命感的教师和画家,不仅仅表现为他的才华横溢、多才多艺,以及他在传达精神意蕴深度方面的诸多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敢于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面对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面对历史长河的失重制约和空白点,面对当今美术界普遍存在被商品大潮背后无形的金钱之手所摆弄引起的浮躁、急功近利或无所适从的现实状况,有着比较清醒的思考和认识,为找回失落的世界,突破文人画的梏,拓展中国画新的领域与境界,他苦思、苦学、苦练,也正是他,在贴近时代生活、融入艺术多元发展的新世纪里,用自己那一支充满灵气的画笔,在美术研究领域里,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掀起了中国画写实风的狂飙,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收获……
刘国辉对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和自己的评价。他的学生对此有很深的印象。在1991年出版的《水墨人物画探》这部教学性的专著中,刘国辉对水墨人物画的历史作了要言不烦地梳理,从中提出一些对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思考,都以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为基础,又使他的绘画实践具有自觉的理性追求意味。
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我是什么,只有让我的作品自己去说!”刘国辉是明智的,他犀利的目光看到了中原地区几千年的传统人物画较程式、较概念的历史状况,又看到了现代社会在传统与创新问题上的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在中国人物画领域里,他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思想深刻、信念坚定,大胆尝试、努力不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传统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精湛的造型,为中国画特有的笔墨韵味、精神意蕴和表现张力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努力与贡献。可以说,刘国辉是新时期涌现出来为数不多的我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之一。刘国辉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以潇洒的笔法、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有概括化的处理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之作。
刘国辉牢牢立足于创造实践,思想成熟、语言精辟、发人深思,所撰文章令许多圈内人折服。他诸多论点、看法,都无不闪烁着璀璨的现实主义光辉,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他曾说:“艺术不是你死我活的营生,而是共存共荣的园地。这不是一种宽容,而是一种需要。”他在今年上海市举办的刘国辉艺术研讨会上真诚地对大家说:“我对写实人物画研究还是要进行下去,我这辈子不悔,无怨无悔。”刘国辉对中国画的发展,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问题上的思考和探索,已明显成为一个涉猎庞大、考虑周全、定格到位的系统化工程,对他而言,毋宁说是一个有极强现代意识的画家孜孜不倦地在寻求艺术的画风画派,还不如说他已经把这个问题引向了创作、教学、科研结合的命题,而他本人又正是首当其冲的忠实实践者,因此它更具广泛意义。
刘国辉无愧为我国当代艺术复兴大师,他在绘画技法理论探研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人生对社会深刻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和绘画实践中丰硕的创作成果,特别是他把自己的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于1992—1993年主持的“中国人物画高级进修班”,率先在我国艺术发展领域,举起了锐意革新的旗帜,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一步。而且,刘国辉是十分清醒的,他对自己在艺术领域多方面的开拓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丝毫满足或有半点懈怠,他谆谆告诫大家,他和同辈画家们的努力对中国画的推进仅仅只是开端,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但中国画未来的光辉前景,应该说,并不是永远遥不可及。正像有位著名理论家所说的那样,刘国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新的世纪里,一定会和他的学生一起,以更震撼人心或更引人入胜的精品力作把已闪耀出希望光辉的水墨写实人物画推向新的境地。
刘国辉的人物画,不仅博得海内外华人的高度赞美,更引起世界画坛的关注。1987年,卡尔·福格博士郑重向刘国辉发出邀请,请求刘先生赴德讲学与举办画展。中原地区人物画登上了异国讲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耀眼的火花:“中国画家从不像西欧画家那样,努力想把物体重现得和原来一模一样,表现色彩、质感、体积的具体形态等。中国画家特别强调线条,把线条作为主要描绘和表现手段。像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这些西方绘画的钜子,他们曾虔诚地揣摩和学习中国绘画的用线,然而,他们始终没有进得中国'骨法用笔'的大门。中国特有的锥形毛笔,画出带有书法意味的线,孕育着中国深厚的文化积累,依附着中国民族的哲学思维和审美评价。”
尽管刘国辉不懂德语和英语,但他的每一堂课像不可抗拒的磁石一样吸引异国学子。福格博士对他的评价是:“十全十美”。
获得荣誉
2023年,位居《中国国画家2023年8月人气指数排行榜》第32名。
参考资料
刘国辉画展.雅昌艺术网.2013-03-26
刘国辉.苏州档案信息网.2024-06-17
刘国辉.艺术中国.2013-03-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主要成就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