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1966年8月16日—),中国山东省诸城市人,毕业于
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IACR Fellow)。其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兼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王小云自幼喜欢思考数学问题。1980年,王小云考上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并于1983年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成为数学家
潘承洞的研究生,后相继拿到了山东大学数学系的硕士、博士学位。期间,王小云的研究方向由“解析数论”改为“密码学”。博士毕业后,王小云选择留校任教,接连升任讲师、副教授。1996年,王小云开始研究哈希(Hash)函数,并开始初涉MD5和SHA-1的研究。次年,其用“比特分析”方法,成功破解SHA-0(SHA-1的基础)。2004年,王小云在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次年2月,王小云及其团队又破解SHA-1算法。同年,王小云和其他专家设计出中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2005年7月,王小云受聘进入
清华大学任职。2017年,王小云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入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两年后又担任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其在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将大力培养高水平密码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
密码分析领域,王小云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在密码设计领域,她又主持设计的哈希函数SM3成为ISO/IEC国际标准。因其密码学领域出色的贡献,王小云获得多项奖项,如2019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0年国际密码协会“最具时间价值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
1966年8月16日,王小云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教师家庭。童年时,教小学数学的父亲会给王小云讲“鸡免同笼”的故事。王小云自幼热爱劳动,喜欢思考数学问题。1980年,其考上诸城一中,高中时期她的物理成绩始终是班里第一名。1983年,王小云参加高考,后因物理成绩不如数学,便进入
山东大学数学系。
大学期间,王小云数学天赋渐显。她喜欢跳出原有的思路,另辟蹊径,去找寻新的解决办法。其数学天分引起了数学家
潘承洞(原山东大学校长)的注意。在王小云以优异的成绩答出他布置的考题后,潘承洞收下王小云作为其研究生。1988年,王小云的两位导师潘承洞院士、
于秀源教授建议其将研究方向由“解析数论”改为新兴的“密码学”,自此密码学成为她新的研究方向。王小云从1983年入学山东大学,用了10年时间,读完本科、硕士与博士,于1993年获山东大学
纯粹数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博士毕业后,王小云选择留校任教,担任山东大学数学系讲师。1995年7月,王小云开始担任
山东大学副教授,次年又在同校老师
李大兴的建议下,从公钥密码转为当时中国无人从事的冷门方向哈希(Hash)函数研究。后王小云开始初涉MD5和SHA-1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MD5和SHA-1问世以来,很多密码学家尝试去破解却都没有成功,所以很多国内密码学前辈都劝王小云放弃挑战MD5,但王小云还是把研究精力全部放在了MD5上。1997年春季,王小云连续演算了两天两夜,后用“比特分析”方法,成功破解SHA-0(SHA-1的基础)。其在研究工作的同时承担教学工作,2001年7月王小云被评为山东大学教授。
2004年8月17日,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王小云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宣告了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被破译。次年2月15日,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信息安全RSA研讨会上,国际著名密码学专家
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宣布,他收到了王小云、尹依群、于红波等三人的论文,论文证明SHA-1也被破解。这是继王小云破译MD5之后,国际
密码学领域的又一突破性研究成果。
2005年起,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为应对SHA-1的攻击,便开始探讨向全球密码学者征集新的哈希函数算法标准的可行性,而王小云和其他专家设计了中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安全性远超MD5和SHA-1。同年7月,王小云受聘为高等研究中心,次年1月担任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王小云将其多年的优秀成果深入应用到
密码系统的设计中,先后设计多个密码算法与系统,为国家密码重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2017年,王小云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她参加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
开讲啦》节目,坦言自己的目标是让中国的密码学走在世界前列,为中国培养更多“可以和世界上最顶尖的密码学家对话的学生”。2019年,王小云获得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于2021年入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后来,在2023年3月,王小云入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因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获得了
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次月又开始担任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密码分析领域
在密码分析领域,王小云给出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系列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的碰撞攻击理论;提出了
麦金塔算法ALPHA-MAC、MD5-MAC与PELICAN的子
密钥恢复攻击以及HMAC-MD5的区分攻击思想。她将比特分析法进一步应用于带
密钥的密码算法包括消息认证码、对称加密算法、认证加密算法的分析,并给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结果。此外,在高维格理论与格密码研究领域,王小云给出了格最短
向量求解的
启发式算法二重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以及带Gap格的反转
定理等成果。
密码设计领域
王小云相继破解MD5和SHA-1,证明了电子签名是可以被有效伪造的,设计更为安全的密码哈希函数标准迫在眉睫。为此,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专门举办了两次研讨会,以应对两大算法破解带来的安全威胁,并于2006年出台了新的哈希函数使用政策:“规定联邦机构在2010年以前必须停止SHA-1在电子签名、数字时间戳和其他一切需要抗碰撞安全特性的密码体制的应用。”同时,为了应对SHA-1的攻击,2007年NIST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哈希函数新标准设计的五年工程。这些标准和王小云后来参与设计的SM3算法,成为了奠定国际网络信息安全的基准。在某种程度上,王小云的成功挑战,改变了全世界
信息安全和密码学的格局。
另外,王小云和其他专家设计了中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安全性远超MD5和SHA-1。保密性强的SM3算法被广泛应用,包括银行卡、社保卡、ETC等。该算法也于2010年被采纳为中国通用哈希函数算法,并将进一步作为实用化算法在金融、交通、国家电网等重要经济领域广泛推广使用,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成为ISO/IEC国际标准。
人才培养
王小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提出应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采取多元化培养模式,为中国密码事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实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高水平人才选拔做出应有的贡献。其认为,人才培养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网络空间人才培养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以科研带队教师队伍建设是较好的方式,只有科研水平提升,才能掌握更多国际前沿,才能更好地培养、储备一流人才。大学研究院、企业可以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做到理念和技术共同发展。培养网络空间人才需要理论、技术并重的模式。
王小云还认为“兴趣是支撑每个人走下去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家刚进入研究生阶段时,找不准方向在所难免,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其鼓励学生发现走错了路不必气馁,行不通时就换个思路,换条路走。如果暂时找不到方向,就暂且把它放下,做点别的事,新的方向可能就突然出现在眼前了。她认为“不追求短期目标,不要以论文和成果作为唯一考核标志。她希望学生能够有意愿、有动力探索密码学的奥秘,勇于挑战密码数学难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乐趣”。
王小云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将大力培养高水平密码人才和网络安全人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出
清华大学密码学博士生丛天硕、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数学博士吴彦冰等人。
主要论著
论文
王小云的代表性论文有50余篇,有4篇论文获最佳论文,包括2005年度国际密码年会欧密会与美密会的最佳论文。她破解的论文获得2008年
约瑟夫·汤姆逊路透卓越研究奖(中国)。部分论文如下:
标准
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荣誉
奖项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中国密码学会评:“王小云为人低调谦和,她先后设计了多个密码算法与系统,为中国密码重大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为保护中国重要领域和重大信息系统安全发挥了极大作用。她在繁忙工作和会议中,依旧不忘初心,育德育人。”
国际著名密码学专家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评:“这是近几年密码学领域最美妙的结果,我相信这将会引起轩然大波,设计新的哈希函数算法显得尤其重要。”
MD5的设计者、国际著名的公钥加密算法标准RSA的第一设计者
罗纳德·李维斯特(R.Rivest)评:“MD5函数十几年来经受住了众多密码学专家的攻击,而王小云教授却成功地破解了它,这实在是一种令人印象极深的卓越成就,是高水平的世界级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王小云.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4-22
王小云.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