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声
苏州评弹平话艺术家
张鸿声,苏州市评话艺术家。1908年出生于苏州阊门,江苏苏州人。
人物经历
张鸿声(1908—1990)苏州评话艺术家。1908年出生于苏州阊门,江苏苏州人。原姓耿,从养父姓。养父张瑞卿在苏州阊门外开设汇泉楼书场,故其自幼聆遍名家演出。小学毕业后曾就读于苏州博文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4岁拜蒋一飞为师,习《英烈传》,18岁进上海市,在虹口区耀华书场及大世界游乐场杨莲青、王效松代书,未能立足。21岁出道后,在苏州市常熟市、无锡等地演出。1935年中秋节再进上海,隶邑庙怡情处,与叶声扬、杨莲青、许继祥、王士、陆锦铭等评话名家敌档。
人物评价
张鸿声是上世纪评弹艺术的一位大名家。他自幼学艺刻苦,勤奋磨砺,既投名师,又遍访各地书场,观摩求教,广采保利博纳,打下了深厚功底。进入上海演出之后,他审时度势,结合当时当地听众的审美需求,革新技艺,对所说长篇书目《英烈》,去芜存菁,一改前人行书的繁复拖沓,使人物生动,书路流畅、精炼,以“飞机英烈”驰誉沪上。在海派文化“革新创新,亲和入世”精神的濡染下,他使自己的艺术紧跟时代,贴近群众,同时发扬了评弹的放噱艺术,以对生活的敏锐细致的观察,睿智颖悟的语言,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发挥放噱才华,使听众笑口常开,赢得了“噱头大王”的美誉。评弹书目注重人物塑造,张鸿声在长篇书目《英烈》中,生动地刻画了蒋忠、常遇春、王玉、傅友德等英雄人物,而尤对“书中之胆”胡大海,做了卓越的丰富创造。他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又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达到了与人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同化。他将生命注入了原来程式化类型化的角色,被听众称为“活胡大海”,“唉,来哉”。只要胡大海一出场,整个书场,便活跃、兴奋起来。
张鸿声严于律己,刻苦钻研的同时,也严格要求子侄,学生。侄儿张效声一次同台演出,在后台等候时,竟不觉睡意袭来,张鸿声见状,用说书先生的道具----一把折扇敲醒了他,自此,学生们也不敢对后台准备有丝毫的松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