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镇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下辖镇
夏镇为微山县政府所在地。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滨湖镇。夏镇原为古城,由广戚、部城(西城)和夏镇寨(东城)三部分组成。
简介
夏镇 镇名,为微山县政府所在地。居县境中部偏南,津浦铁路以西,昭阳湖东岸,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余人。镇内,老运河自西向东南蜿蜒穿过,运河桥、东风桥、和平桥横架河上,东西沟通。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滨湖镇。夏镇原为古城,由广戚、部城(西城)和夏镇寨(东城)三部分组成。一河两分城的夏镇原名夏村,也叫夏阳,一个偏僻的自然村。明嘉靖末新开夏镇至南阳的运道,夏村即成沿运码头,工商业日趋繁荣,隆庆三年改村为镇。同时,工部、户部分司自沽头城(今江苏沛县码头村)移驻夏镇。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开始,经两年时间,筑起四面土墙,建成四座城楼。东名“见泰”(后改“安澜”),西名“瞻华”,南名“延庆”,北名“拱极”。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始,历时3年,又改建为砖城,城为梯形,“周九百余大,高二丈五尺,雉一千百余”。因为这里常年驻兵维护漕运,又名“部城”,标示着夏镇又曾是运河的卫士。工部员外郎顾大申建城时在河岸上居住过的地方顾楼,后也形成村庄,后演变为古楼。在明清时期,夏镇界连苏鲁,为两省分治,镇北属山东滕县地,镇南为江苏沛县辖,还曾因清咸丰元年黄河诀口,而为沛县县城11年。故素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谓。清人宋思仁《过夏镇》有诗句:“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城凉。”夏镇内,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穿行,随着水运兴起,河上建筑物,都成了人口聚居场所,形成了一串以河为特征的村落街巷。一条古老的顺河街,原名叫运河涯。顺河街南端是小闸口,是明隆庆年间所建夏镇闸的地方。与小闸口相连的是月河圈。清乾隆间疏通运河时挖得一条半月形河道,供漕船商船停泊、绕行使用,后人们围绕小河居住,弧形排列,俗称月河圈。运河南出夏镇原为一坝,此处聚居的人家称作老坝村。紧挨老坝东侧,在运河转弯处的村落称坝东,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这里又建了运河桥,后以桥的孔数定名三孔桥,坝东也随之改名“三孔桥”。夏镇从闸口向东至水月庵及运河东岸一带,是新兴商贸聚集地。明隆庆元年(1576年)漕运新渠通航,夏镇商业随之兴起。万历初,首先兴起于夏镇闸西端,以服务于漕船和过往客商的饮食业为主。万历十七年(1589年),夏镇土城筑就,城内商号陆续设立,此时衙署所设官商店铺居多;因随着漕船来夏镇经商者剧增,在夏镇北门外又发展起一条商业街,名“太平街”。清康熙七年(1668年)地震,夏镇四门城楼震塌,城内和太平街的房屋亦大多倒塌,居民和商户陆续移去运河东岸。康乾期间,夏镇闸口至水月庵间的平正街、一六街,运河东岸的顺河街、三八街、文昌街、盐当街,都是由此确立而逐渐发展起来。到清末,来夏镇经商者,已形成山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安徽、章丘区五大帮,经营着粮行、布店、药店、烟店、茶叶店、客房、银匠铺等达200余家。至民国初期,夏镇商业有17种行业193家商户。其中,经营布匹的14家,杂货22家,百货3家,文具2家,铁货3家,纸烟3家,木材场3家,酱园8家,饮食 51家,理发15家,旅店9家,浴池2家,照相1家,粮、油各行35家,盐店2家,中西药铺18家,估衣、估鞋店各1家等。于是吸引了四面八方客商来此货,邹、滕、、丰、沛、铜山等县来此趸货和销售土特产品的,络绎不绝。夏镇成为了周围数百里内的商货集散地。
历史沿革
夏镇一度曾是沛县治所所在地。后因捻军攻陷才迁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沛县栖山镇一带被黄水淤没,沛县治所自栖山继迁于此,因此,夏镇曾一度又是沛县的县城,历时11年。镇内又庙宇众多,故素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的说法。清代宋思仁《过夏镇》的诗,曾这样写道:“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城凉。”
夏镇北部是广戚遗址,为秦朝广戚县县城。秦朝末年,刘邦滕州市泗河郡守壮,还军亢父、方与(今山东鱼城),曾经过这里。传说,后来是刘知远戚夫人的封地、即为戚城。汉朝鲁恭王子刘将、楚孝王子刘勋都曾被封为广戚县,广戚是他们的封地。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大地震,部城四门楼皆倒塌,城内房屋亦破坏甚多,这场毁灭性的天灾,使部城一蹶不振。此后,运河东岸“镇市渐盛”。运河东岸即夏镇寨,又名东城,清代曾于此设置“夏阳司巡检”。至此,便形成了三合一的夏镇。
夏镇,是微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53年,在夏镇建县以来,结束了妨碍经济发展的湖区疆域分裂的历史,为微山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夏镇经济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现有机械、建材、造船、酿酒、面粉、化工、湖产加工等多种门类,数十家企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商业服务网点2000余家,宾馆、招待所100余处,工商业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夏镇又为交通要道,东去13公里的京沪线薛城车站,镇内有长途汽车站、货运码头,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夏镇历史悠久,景色亦美,随着微山湖的开发建设,夏镇这个既是经济建设中心、又是旅游胜地的湖滨城镇,将愈加展露出迷人的丰姿。
四大古镇之一
简介
夏镇与南方的镇江市杭州市和该县的南阳镇并称为运河“四大古镇”。由广戚、部城(西城)和夏镇寨(东城)三部分组成。
陪同采访的镇宣传委员老张一边陪同我们驱车寻访着历史与运河文化的遗迹,一边热心地为我们作着介绍。在这种寻访中,历史的夏镇和现时的夏镇在我们的眼前开始复活并生动起来。夏镇北部是广戚遗址,为秦朝广戚县县城。秦朝末年,刘邦滕州市泗河郡守,还军亢父、方与(今鱼台县),曾经过于此。传说,后来是刘知远戚夫人的封地,即为戚城。汉朝鲁恭王子刘将、楚孝王子刘勋都封于广戚县。
部城
南北朝时废广戚县,直到明代,开挖了新运河,漕运畅通,戚城西南的夏村兴旺起来,成了船舶停靠的码头,工商业日趋繁荣,遂改为夏镇。同时,工部、户部分司自沽头城(今江苏沛县沽头村)移驻这里。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658年)开始,三年时间,又改建为砖城,因为这里常驻部队维护漕运治安,遂又叫作“部城”了。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夏镇是苏鲁两省、沛滕两县的交界处,地域交叉,镇中心奎星楼外,曾有“三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说。城外鹰飞鱼跃,泽国水乡,城内庙宇牌坊,建构不俗,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工和劳动者的创造,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独特。文物古迹众多,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有八处。即夏镇的八大景点。先辈串联成诗,流传民间,以至数百年:
三绝高碑透玲珑,
泗亭问渡汉家风。
贤孝坟中葬贤孝,
清风潭下见清风。
姜肱故里戚城在,
运河环绕连云港碧霞寺
昭阳渔船千百艘,
飞云桥下水喷龙。
镇中八景
三绝高碑
诗中所唱“三绝高碑”,指漕运新渠记碑。碑在夏镇运河西岸,原玄帝庙北测,“河清永镇”亭(即皇华亭)中。整个碑体的规模气势,与曲阜孔庙门前历代名碑相当。\u003c;漕运新渠记\u003e;一书系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所撰,书法家周天球书写,名石匠吴鼎刻石。内容记述工部尚书朱衡开挖由南阳郡经夏村至留城141公里的新渠(新运河)、疏浚留城至境山53公里的旧渠(泗河)的通漕运、治黄沟水的经过。撰、写、刻俱佳,文人学士一向称之为“神品”,呼为“三绝”,当地人称其为“三绝碑”。
泗亭问渡
“泗亭问渡”,即泗亭问渡坊,位于夏镇闸上,清代建筑。相传刘邦泗水亭公园亭长时,起义反秦,一次兵败无路可奔,遂来泗水岸求渡,船民即指路送行,幸得逃生。清代康熙南巡,曾在此问过泗渡亭一事,工部主事李禧熊因之建坊。牌坊建成,立于闸上,气势壮观,过往船只无不称颂,世人誉此坊有汉家风范。
“贤孝坊”,即清风烈女墓。运河西岸下,皇经堂庙北,今东风桥西首北面;清风潭和清风烈女碑,在部城里东北部。这两个景点,由一宗事件相连。明代,此处有个皮匠是赌棍,家产输尽,后以妻女抵债。其妻顺圣太后怀抱幼女,随夫前往,行至清风潭,跳水自杀而死。家中饲养的狗,见主人落水,狂叫数声,也跳水溺死,后人们视为义犬,亦随主人安葬。四川江杨为栋,万历年间进士,时任工部主事,分司夏镇,闻之感动,为其建坟,修清风烈女祠。聂氏宗祠塑皮匠一家人像。正中塑徐氏,怀抱幼女,膝下有狗,祠堂右侧内门后塑皮匠,肩扛褡裢,形象狼狈。清风潭,潭水清澈。杨为栋又在清风潭前面立石纪念,这就是清风烈女碑。
姜肱故里
”,在部城北广戚城城中,运河岸上有碑题志。此碑篆书五个大字:“汉姜肱故里。”后移到“通济门”(大南门口)胡同北头东侧。姜肱,汉朝名士,以孝行著称,博通五经,有“学富五车”之誉,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一生不仕做官,皇帝征召,重臣举荐,皆不露面,或逃离家园,隐身海滨,或谎称久病就医,卧于幽阁。曾潜伏青州市界,终年卖卜为生。姜与弟相友爱,同被而眠,一直到成年。“姜被”一词,已成为形容兄弟友爱的典故。《汉书朱成玉立传,受历代文人器重。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姜耾大被的故事。
碧霞宫
“碧霞宫”俗称岱庙。坐落在三孔桥北面,运河经庙西转弯向南,绕道东流,形成环抱之势。碧霞宫庙宇之大,香火之盛,庙会之繁华,在鲁南、苏北一带绝无仅有。农历四月初六至初八的夏镇泰山庙会,为当地一大景观。这里是水运要道,南北商贾云集,不仅有祭祀活动,又是物资交流集散地。会上有碧霞元君出巡,正如《沛县志》记载:“每至四月,抬着神像出巡,热闹非凡,往往聚集数万人。”其盛况可见一斑。
昭阳渔船千百艘
“昭阳渔船千百艘”,千百极言其多。昭阳湖位居微山湖腰,周长80余里,荷水、泡水、泗水三河自此入湖,水活质优,渔湖产品丰富,风景秀丽。清代学者郝质(著有《博物类编》数卷)有长篇纪游文章《游昭阳湖记》,除记述美丽湖景、鱼虾菱藕之外,把昭阳湖称为“绝蛟龙波涛之危,泛一泻千里之概,诚为沛邑之巨观也,不可不游”。清代著名文人,如新城渔阳山人王士祯顺治进士刑部尚书,善文、词,尤工诗)、青州市赵执信康熙进士,精书法,诗文讲究神韵)、王初桐等皆于此作记、留诗。
飞云桥
“飞云桥”,志书、碑记多有记载,桥名起自汉刘邦的大风歌辞“风起云飞”句。桥的位置在泡水和泗河汇合处,泗水南岸有歌风台,又在泗河向东转弯处,即南庄村西南的老河口,老泗河在此转弯向南流向留城方向。泗河纵流南北,宛若巨龙。而泡水自西向东来,经飞云桥,泻入泗河,犹如水喷巨龙之势。当年看来,颇为壮观。
可惜,夏镇八景已有七处已在过去的岁月中消失尽,留下来只有奶奶庙,即“碧霞宫”了。为了寻访这一运河文化重要遗址,记者专程来到这里。
泰山庙详细介绍
规模
这个由京杭大运河环绕的古刹,位于微山县城南约一华里处的泰山村(由寺而得名),它的西南面便是万顷荷花园,东北面即是泰山村。泰山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宫。南北长2000余米,东西宽220米,占地4、5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殿两进院和东西廊房及两个跨院组成。
地理位置
泰山庙正门朝南,庙前有一广场,距运河50米。整个殿堂为中原地区古典式建筑。前殿为天王殿,正门两侧一对高两米余的石雕雄狮守门,两根三十米高的木旗杆矗立庙门两旁,又一高约二十米、十八节的铁旗杆在大门西旁直插云空。山门上的巨幅石匾刻有“泰山行宫”四个大字。大殿中央供奉着高三米余、沉香木雕刻成的(碧霞元君)圣母像,圣母面带微笑安然慈祥。两侧竖匾书有“凡众所需有求必应,俗门善事心想事成”的金字。左侧梁上还挂有圣母游湖所乘坐的双桅大木船。廊房里壁画满墙,神采各异。墙上的壁画描述着碧霞元君的“丰功伟绩”。东廊房存放的多是道教经典,珍贵古籍。西廊房大多存放古玩、书画、碑帖等。
岱庙建成至今已近400 年的历史了。明末兵乱遭劫焚,至清康熙十六年,皇帝沿大运河下江南,经过寺院见其破烂不堪,遂令大臣拨付专款进行修缮。康熙四十三年又一次修复扩建至最大规模。
庙会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日,会期三天。从四月的初三开始,周围几百里、一两千里的善男信女,携带铺盖,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周围数百里的商客也络绎不绝地云集此地,参加或观看圣母出巡,或进行商品交易。渔民的船只你挨我、我靠你,整个河道看不见水面。正会期间周围三五十里的村庄、小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着上新衣裳,结队前来赶会。人员不下十万之众。夏镇泰山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香客敬佛;二是举办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三是进行物资交流。
香客上香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在庙内大雄宝殿敬。香客们在大雄宝殿前,摆上香案磕头烧香。或祈求碧霞元君施恩,保其升官发财,逢凶化吉,全家康泰。二是路祭碧霞元君。远路香客由于人多无法挤进庙门,就在路上搭上香案,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磕头跪叩,口中念念有辞,感谢碧霞元君。早晨开始,跪叩到太阳下山,待“犯人”(施舍到庙上的男童,戴上脚镣手铐)“抢收”供品后,方才离去。三是碧霞元君出巡。祭奠碧霞元君出巡,就是把碧霞元君的金身放在车上,披上康熙帝赐给的半套銮驾,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八人抬着,不论上岗、下岗,碧霞元君始终处于前后平衡状态。上坡,抬前侧的四人,或蹲,或跪;下岗,抬后侧的四人或爬或卧,慢慢前挪。为表其平行,驾前放一海碗清水,以便验证。辇前,和尚、道人、文武百官(画有旧时官人脸谱,穿旧官服的护卫人员)鸣锣开道。辇后近百人举着旗、锣、伞、扇和三班唢呐乐队紧跟其后。五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极为壮观,出来庙门,绕庙西、北行,经闸口过运河,沿运河西沿到北岱庙驻足停辇,碧霞元君“会见其妹”,“叙说亲情”。继而沿运河堤东(今镇中街)返回庙院。行程十余华里。沿路百姓数万,追逐数里瞻仰圣母慈容。
村支书老鹿和退休干部傅一冉先生介绍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里,这所寺院变成了革命领导人、八路军、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宗教作护身,当时有宗孔飞(鲁南地下党领导人)、王吉德(原济宁地委书记)、黄克侠、吕召(现云南省副省长)等为首的地下党(根据微山县党史记载)。经常化妆成香客,进入寺内卧佛楼召开秘密会议,商议抗敌之策,以寺院作为联络点,以芦苇荡为大后方,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多次取得胜利,僧人与游击队有力的配合,打击了敌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化名胡眼)和陈毅同志为解放全中国曾到此地开会。八路军的某医院就设在泰山寺院内。
物资交流活动
据当地的群众介绍,物资交流活动是泰山庙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庙会期间上市物资繁多,经济活动十分广泛,生意也极为兴隆,每天经营额不下二十多万,整个庙会期间商业经贸额多在二百万左右。除来自上海市、江浙、西安市郑州市、唐山、青岛市等地的香客外,苏北、豫北、皖北、鲁南、鲁西六七十个县的商贾摊贩,云集庙会。卖布的、卖绸缎的、卖京广杂货的、经营五金的,从事百货、大宗商品、餐饮服务的,经销铁、木、草编、苇编货的,卖针头线脑、儿童玩具的,卖猪、马、牛、羊、驴、骡大牲畜的,卖香箔纸的,卖耗子药的,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拔牙的,点痣的,算卦、拆字的,合年命的,无所不有,一应俱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四大古镇之一
简介
部城
历史文化
镇中八景
三绝高碑
泗亭问渡
姜肱故里
碧霞宫
昭阳渔船千百艘
飞云桥
泰山庙详细介绍
规模
地理位置
物资交流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