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振,绰号“轰天雷”,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祖籍燕陵,原为东京甲仗库副使炮手,擅长制造与运用火炮,射程可达十四五里之远。他性格暴躁,弓马娴熟,归顺
梁山县后成为重要一员,负责制造火炮,助力梁山多次战役取得胜利。在梁山排名第五十二位,星号地轴星(部分版本为地辅星)。征讨
方腊后,凌振幸存并受封武奕郎兼都统领,于火药局御营任职,继续发挥其火炮专长。
擅长技能:凌振是
宋朝著名的火炮专家,善于制造火炮,其火炮射程可达十四五里远。同时,他也精通武艺,弓马熟娴。
性格特点:凌振性格暴躁易怒,与火炮的特性颇为相似。他在归顺梁山后,对
宋江忠心耿耿,支持招安路线。
凌振祖贯燕陵(今
河北省磁县西),早年便在火炮制造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被誉为宋朝第一炮手。他原本在
东京(今
开封市)甲仗库担任副使炮手,负责研制
发射药和火炮。
在
呼延灼攻打梁山时,因军马过不了水泊,便向
高俅请求凌振协助。凌振奉命炮轰梁山,展现了其火炮的巨大威力。然而,在
吴用的诱敌之计下,他被
阮小二在水中活捉。被捉上山后,宋江亲自为其解缚,并在已归顺
梁山的呼延灼副将
彭玘的劝说下,凌振感于大义,归顺了梁山。从此,他成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专门为梁山兵马制造火炮。
在梁山期间,凌振发挥其火炮技术专长,多次在战役中利用火炮为梁山军队取得胜利。他制造的火炮种类繁多,包括
子母炮、金轮炮、风火炮、车箱炮、轰天炮等,射程远、威力大,成为
梁山县军队的重要武器。在梁山大聚义时,凌振排名第五十二位,对应星号为地轴星(部分版本为地辅星),职务为“掌管专造一应大小号炮”。
梁山受招安后,凌振随军四处征战,继续发挥其火炮特长。在征
辽朝、征
田虎、征王庆等战役中,他都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征讨
方腊时,凌振多次在攻城战中放炮,起到轰塌城楼或震慑对手的作用,为梁山军队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征讨方腊结束后,凌振幸存下来,并被朝廷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后在火药局御营任用。
在《水浒传》中,凌振被誉为“
北宋第一炮手”,名震大宋四百军州。他擅长制造和使用火炮,这些火炮的射程可达十四五里之远,威力巨大,能够“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在征讨梁山、征
辽朝、征
田虎、征王庆以及征
方腊等战役中,凌振的火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宋时期,
火药武器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尚未达到小说中描述的那种身管火炮的水平。实际上,那种身管火铳火炮大都出现于
元朝,而非北宋。北宋时期的火药
火器更可能是类似
突火枪这样的早期火器,它们的射程和威力相对有限。小说中提到的凌振制作的“
子母炮”等火炮类型,据考证其原型可能出现在后世的明清时期,如明代的火炮“
佛郎机”。这表明《
水浒传》中的火炮描述可能受到了后世火药武器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夸张。
在《水浒传》的原文中,凌振所使用的武器被称为“砲”,这个字在古代既可以指
抛石机也可以指火炮。但在
北宋时期,更可能是指抛石机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火炮。抛石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抛射兵器,通过人力或机械力将石块等重物抛出以攻击敌人。虽然抛石机也能抛射带
发射药的砲弹,但其原理和效果与
W90式203毫米榴弹炮仍有很大区别。
在明末清初
陈忱所作百回本续书《
水浒后传》中,征
方腊后幸存的凌振,最终到了罗国,与其他幸存梁山好汉一起,成为暹罗国新国王
李俊的臣子。凌振担任火药正总管。
在各种70回本(金圣叹评本)续书中,凌振结局各有不同。如在《
荡寇志》中,凌振舍身攻城,自己也被轰死在地道中;在《
贼三国》中,他的结局也与《荡寇志》中的类似;在张恨水的《
水浒新传》中,凌振则与其他许多好汉一同中了计饮下毒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