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创新特区研究组组长,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98年本科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
李灿院士;2004-2010年先后在日本
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Prof. Kazunari Domen研究组和美国
佐治亚州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rof. Bridgette A. Barry研究组做博士后。2010年以“百人计划”引进,聘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创新特区研究组组长。
研究方向
生物光合作用以及人工模拟光合作用中光电转化过程。
主要贡献
科研成果
期间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成功研制出适合复杂生物酶体系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微探针光谱仪系统。并应用该技术首次对光合作用体系II、光合作用体系I以及核酸
还原酶等生物体系中与电子转移相关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运用表面灵敏的时间分辨Sum
频率 Generation光谱技术首次观察到
吸附物种在
二氧化钛表面不同反应活性位间的瞬间(皮秒量级)迁移,这为固体
氧化物催化剂表面
反应机理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最先研制出针对固体多相
催化材料、催化反应研究的激光诱导发光光谱技术系统,利用该技术系统以担载型ZnO催化材料为研究对象,对人们一直所关注的
固体催化剂的缺陷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采用
苯胺荧光探针分子吸附的方法对
固体超强酸硫酸氧化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
分子筛的孔道作用以及阳离子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先后参与了4项国家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内容
拟将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生物光合作用以及人工模拟光合作用中光电转化过程。研究内容包括:植物、菌类以及
藻类细胞中光合作用酶的分离、
提纯和修饰;人工模拟光合作用;运用自行研制搭建的时间分辨紫外拉曼微探针光谱仪系统对其中的电子转移反应进行表征分析等。从分子水平上探讨
蛋白质氨基酸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功能,进一步更加准确地认知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光诱导电子转移路线及其高效性的本质。
代表论著
1. Jun Chen, Shana L. Bender, James M. Keough, and Bridgette A. Barry,
色氨酸 as a probe of photosystem I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A UV resonance Raman study, J. Phys. Chem. B
2. Jun Chen, Jun Kubota, Akihide Wada, Junko N. Kondo, and Kazunari Domen,
时间resolved sum
频率 generation reveals adsorbate mi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urface active sites on
钛氧化物/Pt(111), J. Am. Chem. Soc
3. Jun Chen, and Bridgette A. Barry, Ultraviolet
共振 Raman microprobe spectroscopy of photosystem II, Photochem. Photobiol
4. Jun Chen, Jun Kubota, Akihide Wada, Junko N. Kondo, and Kazunari Domen, Sum
频率 generation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iOx/Pt(111): Surface active sites and reaction paths probed by formate, J. Phys. Chem. C
5. Jun Chen, Zhaochi Feng, Pinliang Ying, and Can Li, ZnO clusters encapsulated inside micropores of zeolites studied by UV Raman and laser-induced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ies, J. Phys. Chem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