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遐想录
1782年让-雅克·卢梭所著的书籍
《漫步遐想录》(又译作《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是由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782年。这部作品展现了卢梭在遭受社会迫害和社会孤立时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对个人“自我”被外部势力异化的深刻剖析。写这部作品时,卢梭已到垂暮之年,已完全放弃了与敌人周旋和与命运斗争的徒劳的努力,一切听天由命,因此心境恬适,十分悠闲,落笔为文宛如信步咏哦,把十篇《漫步遐想录》写成了十篇优美的散文诗。卢梭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亲密交流,实现自我解剖。
作品简介
《漫步遐想录》包n含十篇独立的《漫步》文章,这些 文章并非按特定顺序组织,也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每一章都记录了让-雅克·卢梭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思考和经历。
《漫步之一》探讨了卢梭在创作这本书时的精神状态和目的,强调了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漫步之二》描述了卢梭在一次意外事故后对他人态度的变化,以及他对获得世人理解的最终失望。
《漫步之三》讲述了卢梭年轻时如何决定放弃社交生活,转向隐居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漫步之四》则更多地涉及对谎言问题的讨论。
《漫步之五》则是对卢梭在圣皮埃尔岛居住期间的美好回忆,这段时光被认为是十篇文章中最动人的一部分。在此文中,让-雅克·卢梭提出了真正幸福的概念,即不关注过去和未来,只专注于当下,体验到的存在感。
《漫步之六》通过讲述卢梭与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揭示了他难以适应文明社会的本质。
《漫步之七》展示了卢梭如何通过收集植物标本与自然建立联系,以此忘却外界的压力。
《漫步之八》反映了卢梭在长期辩解和抗争后,意识到这些行为源于自负,并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漫步之九》反驳了那些指控卢梭对孩子冷漠无情的说法。
《漫步之十》是对卢梭与华伦夫人关系的深情回忆,尽管这篇文章未完成,但它仍然传达了卢梭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
《漫步遐想录》的创作背景与让-雅克·卢梭晚年的生活困境密切相关。18世纪末期,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动荡不安,卢梭作为启蒙思想家,因其对封建制度的强烈批评而备受迫害。他的作品多次被禁,本人也被迫四处流亡。卢梭在巴黎过着孤寂的生活,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他曾尝试通过《忏悔录》和《对话录》来澄清误解,但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卢梭选择退避现实,转而在回忆中寻找安慰。他将自己的思绪记录下来,形成了这部《漫步遐想录》。
影响
作品风格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对后来的19世纪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启发,创作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的小说《勒内》也受到了《漫步遐想录》的影响。此外,法国浪漫派的众多诗人如拉马丁维克多·雨果和勒孔特·德·李勒等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影响。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一位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被视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先驱,同时也是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创始人。
16岁开始颠沛流浪,先后当过学徒、仆役、家庭教师等。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结识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成为当时百科全书派18世纪中叶,法国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为传播科学知识,扫除宗教迷信,编辑出版了《百科全书》,即《科学、艺术与工艺详解辞典》,这些人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参加了《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后因意见分歧,与百科全书派彻底决裂。1749年,他的《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道德的影响》一文发表,声称科学和艺术的进步败坏了社会的道德和风气。1755年,他的另一篇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发表,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出自由和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1762年,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同年,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该书出版后受到了教会和反动当局的查禁,卢梭本人也为躲避迫害而流亡国外。1776年,卢梭返回法国,隐居乡村。晚年撰成自传《忏悔录》,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1778年病逝。
参考资料
漫步遐想录.中华典藏网.2024-08-19
漫步遐想录.豆瓣读书.2024-08-19
序言.中华典藏网.2024-08-19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影响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