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东岳庙
周村东岳庙
周村东岳庙位于泽州县周村镇周村村北黄沙岭下晋阳高速路南的周村村北。周村东岳庙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占地2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建筑历史
周村东岳庙始建无考,宋元丰五年(1083年)重修,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隆庆四年(1570年)再次重修,以后历代均重修。清代又在庙东增加孔子庙一座,在北部增加高台寺一座,在其东北增加迎祥观一座,使此一区内形成一个古庙群落。数百年后,清代增加部分尽数灭迹,独留东岳庙三殿及西厢之关帝殿依然巍峨矗立,成为今天周村之标志性建筑。
建筑结构
正殿、关帝殿、财神殿分别为宋、金建筑,元、明、清、民国历代重修。舞楼在清代改为钟鼓楼。该庙至今被泽州县粮食局周村粮站占用,故所有殿宇被表以砖墙,并作了防护性装饰。尽管如此,其正殿、关帝殿、财神殿依然为宋、金原物。各殿虽经历代重修,但其主要构件依然为宋、金遗物。进入庙内,正殿、财神殿、关帝殿一字排开,雄伟壮观,气势不凡。
出土文物
2014年1月9日,泽州县周村镇周村发现一通落款怪异的石碑。后查证得知,这通刻满日寇士兵名字的石碑,是当年侵华日寇为纪念所谓的战死军人所立的“忠魂”碑,其对侵略进行赤裸裸美化的行径,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又一罪证。
北京东岳庙发现日军石碑
岱庙为古镇道观少见的典型宋金遗存,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底,国家投资开始对年久失修的东岳庙进行落架大修。
整通石碑,除“昭和”“阵殁者”多少有些日语固有的特点外,石碑上的文字是繁体汉字。
石碑高超过2米,宽约0.8米,落款为“昭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建之,笠原部队、大野部队。”碑上有“春季晋西南及同反击战阵殁者芳名:自昭和十五年四月十六日至同六月二十日。”等文字,石碑背面刻得密密麻麻,很容易就可分辨出是日本人的名字。
记者仔细清点,石碑上刻有所谓的“阵殁者”为115人,其中“陆军少校”1人,“大尉”“中尉”各3人,“少尉”1人,“曹长”6人,“军曹”1人,“伍长”27人,其余为“上等兵”73人。
日军曾四度侵占晋城市
2013年11月泽州县编撰的《泽州碑刻大全》,发现这通“忠魂”碑虽被收录其中,但对其的来历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侵华日军曾经四度占领晋城可是,查遍资料,至今也没有查到当年日军占领晋城的头子是谁。
1938年2月26日,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日军占领晋城县城。在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中日亲善”的同时,2500多名无辜百姓被杀,烧毁房屋4000余间。同年4月19日,日军突然撤离向北而去;1938年7月28日,一个日军师团的一部从南路进攻晋城市,杀害百姓5000余人,烧毁房屋12000余间。这股日军驻扎县城40余天后,也向北撤离;1939年7月19日,日军三个师团的部队由河南省北上,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第三次占领晋城县城。虽然这些日军在当年的8月25日撤离,可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烧毁房屋24000余间,多达12000名百姓被杀害;1940年4月24日,日军分属两个师团的部队分南北两路第四次进犯晋城。此次,日军大规模扫荡就有20多次,21500名百姓被杀,38000余间房屋被烧毁。当时晋城市人口35万,由于日军掠夺财物难以数计,除部分人逃命外,被饿死的百姓竟达一半之多。
日军四次占领晋城期间,曾遭遇在此驻扎的我国军队的奋力抵抗,但与“忠魂”碑中提到的“自昭和十五年四月十六日至同六月二十日”,在时间上并无交集。“昭和十五年”为公元1940年,时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战略相持阶段。至于碑上提到的“笠原部队”“大野部队”到底属于侵华日军的哪支部队。
采访中许永炉认为,很显然,所谓的“忠魂”碑,是侵华日军出于遮人耳目的目的,公开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而立。
可能是败退回晋城市所立
2014年1月12日,在泽州县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王鹏飞得知“忠魂”碑的情况后,非常重视。
岱庙开始修缮过程中,在庙内地底下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石碑。对东岳庙修缮开始后,对庙宇周围的房屋进行拆除时,在一堵很狭小的围墙形成的隔断内,发现了这通石碑。由于施工很忙,文物部门没有来得及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查看,当时就暂将石碑立在庙内西侧一角。
无独在周村村内,还有一通刻于民国年间的石碑,碑文为楷体竖书24个字:“晋城县周村镇地区警备队长前田美大尉功德政去思碑”。去思碑一般是人们表达对做好事的离任官员的思念,而这通“去思碑”无疑是当地汉奸为美化日本侵略者而立,如今反而成为日军侵华的铁证。由于“去思碑”上没有明确的时间,所以无法判断与“忠魂”碑之间的关系。
东岳庙图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筑历史
建筑结构
出土文物
东岳庙图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