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楼街道地处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心城区,南起花园路,北至
胶济铁路,东起外环东路,西至山大路,面积1.44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是济南市东部智力密集区、繁华商贸区、人文景观区和居民居住区。
史实记载,洪家楼得名于明代一位姓洪的
御史。
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的《山东通志•疆域志》中记载:“
洪家楼镇在县东7里。明洪侍御别业,后为尹象贤书楼。”由此可知,洪家楼因洪氏别墅之楼而得名,它建于明代。其故址至今已无存。清乾隆《历城县志》称其为“红家楼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张马乡南保全一:洪家楼”的记载。
洪家楼街道辖区内有
山东大学、济南艺校、历城三中、洪楼小学等7处学校,有
大润发、
贵和购物中心、
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等设施齐全的商贸物流中心,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楼天主教堂和具有现代气息、风格独特的
洪楼广场,有
海蔚广场、彼岸新都、花园小区等
高中档居民生活居住区。洪家楼街道先后荣获“全国
社区服务示范街道”“国家安全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洪家楼”得名许多人认为是因辖区内的洪家楼天主教堂而得名,但沿历史长河追溯,史实记载,洪家楼得名于明代一位姓洪的
御史。清雍正七年(1729年)的《山东通志.疆域志》记载:“
洪家楼镇在县东7里。明洪侍御别业,后为尹象贤书楼。”“侍御”又称
侍御史,负责督察和巡视各级官吏;“别业”,即别墅。洪家楼因洪氏别墅楼而得名,全句的意思是,洪家楼位于历城县城以东7里之处,是明朝洪侍御的别墅,后来成为尹象贤书楼。洪家楼建于明代。其故址今已无存。清乾隆《
历城县志》记为“红家楼庄”。洪家楼比天主教堂早200余年。
聚落形成之初,洪家楼居民稀少,仅有洪、司、闫、
邵姓4户居民。20世纪初,因
洪家楼天主教堂的修建,吸引了来自6个省72个县的能工巧匠。他们长于雕刻、木工。天主教堂建成后,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洪家楼渐渐形成了100余户的居民聚落。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张马乡南保全一:
洪家楼镇”的记载。由此可知,洪家楼比天主教堂早有200余年。今洪家楼社区由原洪家楼村改建,有778户、2383人。70余种姓氏的居民在此居住。如今的洪家楼社区,先后进行了旧村改造、腾笼换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居民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过上了富裕充实的小康生活,成为集居住、商业、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和谐社区。
2001年3月,洪家楼街道成立后,提出了依托地域优势、发展楼宇经济,构建现代化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抓住影响社区和谐和社区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居民群众的所想所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争创温馨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富强社区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现代化“和谐社区”。到2005年,街道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62580万元,实现税收2550万元。先后实施了洪家楼、七里堡旧居改造工程,彻底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
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洪楼工业园,为洪家楼社区腾笼换业、发展第三产业创建了条件;投资2.7亿元,对济南
七里堡市场进行了综合改造,使其跨入了全国“双百市场”的行列;建设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提高了社区硬件水平;改造建设了黄台南路、七里堡路、洪楼北路等主次干道,对街巷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使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贵和购物中心洪楼店、
苏宁易购专卖店等一大批二三产业项目,壮大了社区经济实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街道社区上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合力。
在洪家楼地区,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著名的吕剧剧目《逼婚记》就取材于发生在洪楼地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末年,居住在济南府的国舅洪彦龙在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上,看中了济南府有名才子兰中玉之妹兰贵金,要抢回府中成亲,由于
历城区知县阻挡,兰贵金才得以逃脱。随后,洪彦龙以赏菊吟诗为名,将兰中玉骗进府中,逼其代妹应亲。兰中玉坚决不允,洪彦龙大怒,把兰中玉锁于客厅,威胁他不允亲事不准出府。洪府丫环春梅深恨国舅的丑恶行为,见义勇为救出兰中玉。
师爷发现兰中玉逃走,紧闭院门搜查,春梅带着兰中玉无处躲藏,无奈上了皇姨的绣楼。洪彦龙的妹妹洪美蓉,忽见一
秀才闯入绣楼,又羞又急,春梅向她说明情由,美蓉深恨长兄横行不法,又久
黄慕兰中玉的才貌,决定与他私定终身。洪彦龙连夜赶往兰家抢亲,
历城区知县闻讯赶到,救了兰金贵并将师爷带回县衙问罪。洪彦龙以势压人,威逼知县袒护。兰中玉之母黄氏上堂告状,知县亲往两家查明了情况,然后秉公而断,判兰中玉无罪,痛打了洪彦龙,伸张了正义,并成全了兰中玉与洪美蓉的亲事。这个故事在洪楼地区流传甚广,编成吕剧后在全国各地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洪家楼天主教堂是洪家楼街道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教堂因
洪家楼镇村而得名,是
济南市最大天主教堂。洪家楼天主教堂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5年,由
奥地利硕士庞会襄设计,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两座形似利剑的尖塔高耸入云,雄伟挺拔,是
历城区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教堂座东面西,前窄后宽,多角多棱,多门多窗,
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圣坛设于东端。正面有两个尖顶分立式钟楼,高约60米,左右为穹隆式尖卷顶,三个正门均为尖拱型,拱门上面层层
砖雕,装饰美观;教堂后端,前后四塔相互对立,别具一格。皆为青砖、料石砌垒。正门两侧一对高大的钟楼通贯多层墩柱,垂直挺拔,雄伟向上,使整个教堂更加高耸威严。教堂内设两排纵柱,种羊通廊高大,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圆顶和墙壁上,绘制有精工图案、雕饰和文字。步入堂内,顿有庄严、肃穆、伟丽之感。教堂的窗子由
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出强烈的光色效果。尤其是在日出时,东端圣坛处
霞光灿烂,五彩缤纷;日落时,西面入口则是光彩四溢,整个教堂满目生辉,引人入胜。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内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教堂外部实施灯亮工程,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宗教建筑焕然一新。
洪家楼天主教堂2005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楼
天主教堂对周边天主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据《历城县志》记载,明
崇祯年间外国传教士到历城传教。清顺治七年(1650年),
西班牙传教士嘉伯乐在县城内高都司巷建教堂。
雍正年间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教,教堂被废。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主教江类恩要求归还高都司巷教堂遗址,重修教堂,是为天主教总堂。时洪家楼有一处教堂,供周边居民进行宗教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义和团运动爆发,
历城区知县
李祖年责令
洪家楼镇教堂的中国籍教士、教徒出教,并将高都司巷天主教总堂充公。时
山东巡抚袁世凯闻悉后,暗派军队进驻教堂保护。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袁世凯对在
烟台市、
青岛市等地避难的传教士赔偿白银18余万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国神甫用庚子赔款大修
洪家楼天主教堂,修建了大修道院、小修道院、仁慈堂、婴儿院、诊疗所、中学、小学、铁工厂、木工厂、发电厂等附属设施。时有德、美、法、加、意、比、荷、
西班牙等国的神甫、
硕士、修女共有78人在此教书和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