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4通用机枪(外文名:Maschinengewehr-34)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MG-34通用机枪口径为7.92毫米,发射7.92x57毫米
毛瑟步枪弹,弹头初速为755米/秒,实际射速为60发/分(半自动)、200发/分(全自动)。
轻机枪状态时,
有效射程为800米,配用三脚架作为重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可达1800米,全枪长为1219毫米,全枪质量为12.1
千克。
德国会研制出MG-34通用机枪,与凡尔赛条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德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该条约中想方设法地限制德国的重新崛起,在诸多限制中的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德国生产重机枪。于是德国人就生产了一种既可以只使用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又可以安装到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还可以装到装甲车或坦克上作为车载机枪。MG-34通用机枪是毛瑟兵工厂在MG13轻机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于1934年定型出品,后被
德国联邦国防军采用为制式武器,定为MG-34通用机枪,该枪是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主要机枪之一。
MG-34通用机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机构为机头回转式,发射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MG-34通用机枪的特点之一是可以一枪多用,轻机枪状态时两脚架固定在枪管护简上;作为重机枪使用时,配用三脚架:作为坦克机枪使用时,可利用专用枪座安在坦克上:高射时,需安装在34式高射三脚架上。特点之二是采用步枪弹;三是供弹方式有弹链供弹和弹鼓供弹;四是在结构上有独特之处,机枪主要零部件采用销钉结合在一起,分解结合方便而简单;五是更换枪管很便利。但MG-34通用机枪太昂贵,生产所需大量钢材,因此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满足不断扩大的德国军队。同时它的可靠性也较差,不耐脏。
MG-34通用机枪的历史并不局限于
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它还在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55-1975)等冲突中使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
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人开发或制造任何重要的战争装备,包括坦克、潜艇和自动武器。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该条约中想方设法地限制德国的重新崛起,在诸多限制中的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德国生产重机枪。于是德国人拐着弯地绕过凡尔赛条约,比如不允许生产
战列舰,他们就生产大吨位的巡洋舰。对于禁止生产重机枪的条款,德国人就生产了一种既可以只使用两脚架作为
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又可以安装到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级的支援武器;还可以装到装甲车或坦克上作为车载
机关枪。
研制历程
1930年推出风冷机枪MG13,这是
德国的轻机枪解决方案,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水冷DreyseModel1918的重新构想,这种武器最终被安装在坦克和
德国空军的飞机上,但总的来说,生产成本高昂,射速仅为每分钟600发。因此,该型号早在1934年就从
德军现役中被撤下,并封存或出售。1930年还推出了索洛图恩MG30(1930型),该枪被邻国
奥地利、
匈牙利和德国大量采用,但德国当局仍然坚持使用更精简和便携的
航空武器系统,促使该系列继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了MG15,这是一种风冷机枪,非常适合作为防御性飞机武器,并在被德国空军正式采用后继续获得大量生产订单。该系列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MG34,结合了包括MG30和MG15系列在内的所有先前型号的最佳属性。之后,
德国陆军迅速采用这种新武器,并于1936年投入使用,服役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从1935年到1945年,总产量最终达到577120挺。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MG-34通用机枪是一种气冷机枪,主要由枪身、枪管和枪管节套、枪机、发射机构及供弹机构所组成。枪身包括枪管护筒、套、表尺、枪口消焰助退器、机匣、握把、枪托等。
MG-34通用机枪可以一枪多用,既可以作为
轻机枪、重机枪使用,又可高射,还能改装成坦克机枪。轻机枪状态时两脚架固定在枪管护简上;作为重
机关枪使用时,配用三脚架:作为坦克机枪使用时,可利用专用枪座安在坦克上:高射时,需安装在34式高射三脚架上。
动作原理
MG-34通用机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同时利用枪口助退器来加速后座,闭锁机构为机头回转式,发射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停射时,枪机呈挂机状态。MG-34通用机枪的整个自动循环过程如下:全自动射击时,需扣压扳机下半部。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处于待发位置的枪机在复进簧的推动下向前复进。机头上部的推弹凸笋在其弹簧的作用下上抬,撞击等待进膛的那发枪弹的弹底,并将其从
弹链上推出。随后,曲于机体后上方的凸起带动,拨弹杆使弹链移动半个链距。与此同时,机头上的两个内滚柱与枪管节套上的定型面贴合,机头开始顺时针转动。又由于机头已进入枪管节套内,故当机体继续复进时(使击针露出,以便打击
底火),机体螺旋面和机头相互作用会加速机头回转。于是,机头上的断隔螺与枪管节套内的断隔螺扣合,枪机闭锁。在此过程中,拉壳钩卡入已经入膛的枪弹的底缘。机头回转结束时,到位卡笋跳过滚柱,击针止销解脱击针,枪弹击发。
击发后,在
发射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枪管和枪机一起后座4.75毫米。此刻,弹丸恰好飞出枪口,但膛内后效期压力仍相当高。枪口助退器可挡住一部分火药气体,使枪管前端面受到一个很大的向后的力的作用,加速枪管后座。在4.75mm的自由行程之后,机头上的外滚柱与枪管节套前面的两令定型面衔合,迫使机头开始反时针(从右向左)旋转。机头转动1/4圈后,枪机开锁。由于机头外滚柱与定型面的相互作用,枪机获得相当大的运动速度。随后枪管停止后座,枪管节套顶在机匣前端的斜肩上。拨弹杆带动拨弹齿,使之卡入
弹链中的次一发弹上。枪管在枪管复进簧作用下开始复进,枪机继续后座,同时抽壳(在机头回转开锁的过程中,拉壳钩的初始后座使膛内
弹壳得以松动,并将弹底固定于枪机的弹底窝平面上)。当抛壳挺后端撞击到位卡笋时,抛壳挺便伸出于弹底窝平面之外而撞击弹壳,弹壳转动并经由机匣底部的抛壳口抛出。抛壳口上有防尘盖。
随后,枪机撞击后座
缓冲器而停止后座。缓冲器使枪机反跳,枪机开始复进,重复自动循环。击针位于机体内,其待发是在后座过程中完成的。在机头回转开锁的同时,机体向后,压缩击针簧。此时,阻铁与击针上的缺口扣合,并将击针固定于后方。当枪机重新闭锁后,击针由于机头回转而解脱,机体继续复进使击针露出,打击
底火而击发枪弹。为防止枪机在闭锁后反跳,枪管节套后端的机头外滚柱的导槽中固定有一个弹簧卡笋(机头到位卡笋)。在闭锁过程中该卡笋被压下,当滚柱通过后便上抬,由此起到弹性楔的作用。而在开锁的过程中,该卡笋又起到延迟开锁的作用,即只有在枪管和枪机完成4.75毫米自由后座之后(机头滚柱滑过卡笋),枪机方能自由开锁。
枪管
MG-34通用机枪枪管外形呈锥状,内有容纳
发射药残渣的沟槽。枪管和枪管节套系用
插销固定。当枪管插入枪管护筒中后,节套上的定向凸起置于后套箍的纵槽内,阻止枪管转动。
枪机
MG-34通用机枪的枪机由机体、机头、击针等组成。机体两侧有导肋,使机体沿机匣导槽运动。机头靠其圆柱形尾部及其上的两个凸笋与机体连接,凸笋通过机体上的纵槽进入螺旋形缺口中。机头前部有4个闭锁断隔螺、2个耳轴及内、外滚柱(每个耳轴上各装有一对内、外滚柱)。机头上还结合着拉壳钩、抛壳挺、推弹凸笋、击针止销等。
机匣
MG-34通用机枪采用“直列式”设计,肩部支撑、接收器/动作和枪管都沿着一条假想线安装,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封闭的射击平台,机匣本身是板状的,外形纤细,扳机组/手枪式握把悬挂在下方。
供弹方式
MG-34通用机枪有两种供弹方式,
弹链供弹或
弹匣(鞍形弹鼓)供弹。弹链供弹时是使用50发的不可散弹链,但弹链可以连接起来,使之持续更长时间的射击。当用于掩体之类的固定机枪阵地上时,通常会在三脚架旁配备弹箱,每个弹箱中有5条弹链,共250发。一般是连接成一条100发和一条150发弹链供重机枪状态下的MG-34通用机枪使用。在
轻机枪状态下使用时,一般是通过一个能挂在机匣左侧的50发“Gurttrommel”弹链盒(有时被称为“突击鼓”)来携带弹链,避免拖挂下来的弹链妨碍士兵的行动和
战术动作,或在行动中被其他物件卡住。
弹链式供弹机置于机匣盖中,由拨弹杆带动的拨弹齿拨动弹链。曲拐形拨弹杆装在机匣盖上,位于枪机顶部的两个突起之间。当枪机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曲拐形拨弹杆作横向摆动,再通过一个中间连杆使拨弹滑板向外移动,使拨弹齿抓住一发弹并将该弹拨至阻弹齿处,等待枪机推入膛内。该枪可双向供弹,故有两根拨弹杆,左侧供弹的拨弹杆装在左轴上,右侧供弹用的拨弹杆装在右轴上。
以使用弹链供弹为例,MG-34通用机枪的待发过程如下: 压下弹鼓卡笋,将弹鼓盖板向后推,露出弹鼓开口,拉出弹链,并从枪左侧插入输弹口。把弹鼓挂于机匣左侧、机匣
导轨的前方,同时将
弹链向右拉,直至首发弹为拨弹滑板上的三个拨弹齿抓住为止。再向后拉机柄到位,然后松开,枪机即为阻铁挂住,枪成待发状态。将手动保险卡笋推至发射位置,露出字母“F”。当使用75发鞍形弹鼓供弹时,则不用弹链,将枪弹直接装入弹鼓即可。但由于不需要脱链机构,因此必须取下机匣盖和受弹器座,换上弹鼓座。鞍形弹鼓直接跨于扳机护圈前面的弹鼓座上,弹鼓中心部向下压开弹鼓座上的防尘盖。压下弹鼓中心顶端的弹鼓卡锁,则与弹鼓座解脱。此时,提起弹鼓上的皮带提手,就能取下弹鼓。
瞄准具
MG-34通用机枪配备有专用的光学瞄准镜-MGZ34瞄准镜,MGZ34瞄准镜由
物镜、目镜、照明器支架、射角调节刻度盘、射角调节表、俯仰角调节刻度盘、
准直器、水准器和
导轨座组成。其中,照明器支架用于安装照明器,以便在光线较暗时进行照明:准直器用于调节弹着点,水准器用于调节三脚架的水平状态,导轨座即用于将瞄准镜安装到三脚架的瞄准镜座上。整个瞄准镜呈一体式设计。MGZ34瞄准镜配有专用的瞄准镜盒,其为金属材质,附有肩背带和腰带环。瞄准镜盒盖的内侧还可以收纳清洁布、清洁刷、物镜用滤光板等附件。
弹药
MG-34通用机枪发射7.92x57mm
毛瑟步枪弹,这种枪弹是在1888年由德国军事委员会设计的,为无凸缘瓶形
弹壳,伯尔丹式
底火,它是世界上第二种被正式采用的无烟
发射药枪弹,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瓶形壳枪弹。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MG34S
MG34S是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早期的战斗经验,认为如果采用较高的射速能产生较大的散布面覆盖更大的目标区域。所以MG34S的射速提高到1700RPM,此外对枪机及其他细节都略有改进。
MG34/41
MG34/41是根据二战开始时早期的战斗经验,认为如果采用较高的射速能产生较大的散布面覆盖更大的目标区域。所以MG34/41的射速提高到1200RPM,此外对枪机及其他细节都略有改进。MG34/41重量14kg,略重于原来的MG34型。MG34/41在1942年生产了极少的数量,在后来的试验中被MG39/41所击败,MG34/41从未被正式投入使用。
MG34 Panzerlauf
MG34 Panzerlauf 在整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坦克和装甲车上的
机关枪一直使用MG34,即使在MG42装备部队后,由于MG42更换枪管的方式不适合用在
并列机枪上,所以德国在1942年开始生产命名为MG34 Panzerlauf(MG34装甲型,也称为MG34改进型)的坦克机枪,并一直生产和使用至二战结束为止。MG34装甲型与MG34基本型的主要区别是配用重型枪管,枪管
护筒上没有散热孔,因此MG34装甲型比较重。另外安装在坦克内的MG34装甲型也取消了枪托。但在车上通常配有一个工具包,能迅速地把MG34装甲型从坦克上拆下来,装上枪托和准星从而转换成基本型。
服役情况
MG-34通用机枪从服役一开始,它便备受士兵喜爱,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担当德军地面部队的制式机枪,成为德军步兵的主要支援武器,但MG-34通用机枪并不局限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因为该类型在该时期和之后在世界范国内被广泛使用,它还在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
朝鲜战争 (1950-1953),越南战争 (1955-1975)等冲突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