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谢毅(Xie Yi)是一位中国无机化学家,1967年7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她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化学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毅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包括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及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的研究。她建立了溶剂热制备非氧化物材料的方法,提出了多种二元特征结构协同策略,实现了系列复杂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构筑。谢毅还提出了利用无机化合物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及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等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步调制,获得了高效热电材料。她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其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并揭示了系列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2003年,谢毅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谢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2017年的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个人简历
1967年7月出生,汉族
1984年09月-1988年07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学士
1988年,分配到合肥市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
1992年09月-1996年05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钱逸泰院士);
1996年05月留中科大化学系任教;
1997年09月-1998年07月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后
1998年11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8年11月起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9年04月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
2000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长江特聘教授,是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学者;
2003-2004年《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2003年起《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委。
2004年01月-2009年12月,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
2005年7月-2007年9月,英国皇家化学会《Dalton Transactions》 International Advisory Editorial Board委员;
2009年01月-2013年11月,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9年03月起,任化学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15年6月起,谢毅担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月,谢毅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Dalton Transactions》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等四种国际期刊的国际编委,《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委,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荣誉会长、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1)无机化合物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及性质;
(2)新的无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实现。
主持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群体基金“无机合成与纳米化学”。
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等化学、材料、物理学科的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引用近6000次。
科研贡献包括:
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有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1996,第一作者), 这方面的工作入选了无机化合物专业教科书,该系列工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注重从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的内在特征结构为导向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同时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策略来构筑三维组装结构,该系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和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这两种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时优化,获得了高转化效率的新热电材料,这大大区别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纳米化降低热导的方法来提高热电效率,相关工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做长篇专题评述,国际同行又评价她们提出的体系和方法是“有潜力的今后寻找热电材料的方向”。
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领域,谢毅课题组还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这类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进而揭示了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该系列工作发表了3篇《自然-通讯》和十几篇《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论文,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综述刊物《化学评论综述》撰写了2篇指导性评述,这部分工作使她们小组成为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持续活跃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在谢毅看来,教学与科研始终相长,从来都不相互冲突。谢毅曾说:“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更新许多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在给学生解惑的过程中常常会获得新的灵感。”她认为,纯教学和纯科研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是好事,把二者结合起来则会对双方都有裨益。
教学实践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谢毅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多年来每个学期都会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固体化学”课程。谢毅特别注重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包含在相关的基础知识中介绍给学生,也经常鼓励青年教师注重教学,她说:“去看那些大牛们的科研经历,都能找到他们所承担的教学课程的烙印,可见教学对科研多有帮助啊!”
作为导师的谢毅,也以她严谨、认真的作风深刻地影响着弟子。谢毅每天早晨7点就在办公室工作了,她思维活跃,对科研的敏感度高,随时与学生讨论新的想法,气氛自由而热烈。谢毅总是会替学生考虑很多,为学生做科研创造条件,也调动各种资源帮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培养成果
谢毅已经培养了多名博士。目前,有多位在中国高校担任正教授,其中不乏基金委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谢毅曾指导的博士生熊宇杰(2005年)、张兵(2008年)、吴长征(2009年)、张晓东(20015年)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1,J. Am. Chem. Soc., 2012, 134, 4287-4293.
2,J. Am. Chem. Soc., 2012, 134, 7971-7977.
3,Adv. Mater., 2012, 24, 1969-1974 (cover).
4,J. Am. Chem. Soc., 2011, 133, 13798-13801 (cover).
5,J. Am. Chem. Soc., 2011, 133, 17832-17838.
6,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34-137.
7,Adv. Mater. 2010, 22, 1972-1976 (Research News).
8,Phys. Rev. Lett., 2010, 105,226405.
9,J. Am. Chem. Soc., 2010, 132, 7696-7701.
10,J. Am. Chem. Soc.,2009,131, 7218-7219.
11,谢毅.Mix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设计, Synthesis, and 能量Related Appl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53(6):1488-1504.
12,谢毅.Layer-by-layer beta-Ni(OH)(2)/graphene nanohybrids for ultraflexible all-固体state thin-电影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表演ance.NANO 能量,2012,2(1):65-74.
13,谢毅.General Formation of Complex Tubular Nanostructures of Metal Oxides for the 还原 Reaction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52(33):8643-8647.
14,谢毅.All-固体state flexible thin-电影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表演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V2O5 内角 dot H2O/graphene composite.JOURNAL OF MATERIALS 化学 A,2013,2(28):10876-10881.
15,谢毅.Synergistic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Chalcogenides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汉语词类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14,30(1):10-19.
参考资料:
主要著作
1,Synthesis of hematite (alpha-氧化铁) nanorods: Diameter-size and shape effects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gnetism,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gas sensors.
2,Low Overpotential in Vacancy-Rich Ultrathin CoSe2 Nanosheets for Water Oxidation.
3,Ultrathin Two-Dimensional MnO2/Graphene Hybrid Nanostructures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Planar Supercapacitors.
4,Delocalized Spin States in 2D Atomic Layers Realizing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翼豪陆神
5,Ultrathin Spinel-Structured Nanosheets Rich in Oxygen Deficienci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₂O Oxidation.
6,Oxygen Vacancies Confined in Ultrathin Indium 氧化物 Porous Sheets for Promoted Visible-Light Water Splitting.
7,Metallic Few-Layered VS2 Ultrathin Nanosheets: High Two-Dimensional Conductivity for In-Plane Supercapacitors.
8,Vacancy Associates Promoting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Ultrathin Oxychloride Nanosheets.
9,Partially oxidized atomic layers for dioxide electroreduction to liquid 燃料
10,Enhanced Photoresponsive Ultrathin Graphitic-Phase C3N4 Nanosheets for Bioimaging.
11,Mix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设计, Synthesis, and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著作].
12,Defect-Rich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Additional Active Edge Sit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Evolution.[著作].
13,Vacancy Associates Promoting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Ultrathin Oxychloride Nanosheets.
14,Partially oxidized atomic layers for dioxide electroreduction to liquid 燃料
15,Enhanced Photoresponsive Ultrathin Graphitic-Phase C3N4 Nanosheets for Bioimaging.
16,Mix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设计, Synthesis, and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专著].
17,Defect-Rich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Additional Active Edge Sit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Evolution.[专著].
参考资料:
获奖荣誉
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跨世纪人才奖;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
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获安徽省十佳女科技工作者和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十大女杰称号;
2001年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200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2002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拜耳青年科学家奖;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2008年成为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获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2013年08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Fellow);
2014年10月,获本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化学奖。
2015年1月,入选“十佳全国科技工作者”。
2015年3月,获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5月28日,获得第四届国际性纳米研究奖。社会兼职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英国皇家化学会《Dalton Transactions》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Chem 》International Advisory Editorial Board成员。《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无机化学学报》等杂志的编委。谢毅于2003年起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也是迄今为止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担任的群体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和中国化学会合办刊物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副主编及RSC的Materials Horizons等5个英文期刊及《化学学报》等4个中文期刊的编委。文章专著(1) Photothermal-Assisted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scale Tubes, Rods, Shuttles and Urchin-like Assembly of Single-Crystalline Trigonal Selenium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2571(2) Synthesis of New-phased VOOH Hollow “Dandel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Adv Mater, 2006, 18, 1727(3)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Storage of Novel Porous Spongy-Like Ni3S2 Nanostructures on Nickel FoilsChem. Eur. J, 2006, 12, 2337(4) Facile Synthesis and 催化 Property of Porous Tin Dioxide NanostructuresJ. Phys. Chem. B, 2006, 110,15152(5)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Storage of Bi2S3 Flower-Like Patterns with Well-aligned NanorodsJ. Phys. Chem. B 2006, 45, 8978(6). Defect-Rich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Additional Active Edge Sit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EvolutionAdv. Mater. 2013, 25, 5807–5813(7) Layer-by-layer β-Ni(OH)2-graphene nanohybrids for ultraflexible all-solid-state thin-film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Nano Energy 2013 , 2 , 65-74(8) Ambient rutile VO2(R) hollow hierarchitectures with rich grain boundaries from new-state nsutite-type VO2, displaying enhanced  吸附 behaviorPhys. Chem. Chem. Phys., 2012, 14, 4810-4816(9) Controllable Disorder Engineering in Oxygen-Incorporated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881–17888.(10) Recent advances in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crystals with atomic thickness design, assembly and transfer strategiesChem. Soc. Rev., 2013, 42, 8187-8199
人物评价
谢毅教授是中国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还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
参考资料
谢毅.科技工作者之家.2024-08-22
我校12位专家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08-20
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22-01-06
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今日头条——安徽省科协.2022-09-28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ahpst.net.cn.2024-08-24
谢毅:“顺其自然”背后的科研“哲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2024-08-05
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08-01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研究方向
学术成就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教学实践
培养成果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主要著作
获奖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