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标志塔是一种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北温带与
热带的分界线,也就是北纬23°26′的
纬线。截至2019年11月13日,我国已建有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由东向西分别是台湾花莲(2座)、
嘉义市,广东汕头(2座)、
封开县、
从化区,
桂平市、
武鸣区,云南墨江、
西畴县。我国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介绍
我们人类生活的
地球除了不断自转外,还以椭圆形的轨道绕着
太阳旋转,叫做
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就形成了四季轮回。
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夹角,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直射
北半球,有时直射
南半球。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
北回归线。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
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从这一瞬开始,北半球进入夏季。因此我们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
天文现象。
北回归线是看不见的一条假想线,建立了标志塔,就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觉到这条
纬线的存在。它对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气候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
台湾省的
嘉义市、
花莲县,
广东省的
汕头市、
从化区、
封开县和
云南省的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都建起了标志塔。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标志塔
汕头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
金平区鮀莲街道鸡笼山南麓。该塔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竣工,东与台湾嘉义一碑,西与从化、封开两塔连成一线,标志精确经纬度为:东经116°35′8.78″, 北纬23°26′32.49″。1994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的上部是一个直径5米的空心
地球模型,球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球面镶嵌黄、蓝、白等各种颜色的
玻璃马赛克,使中国版图十分显眼,海陆分明,球心垂直贯穿一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
无缝管,可仰窥蓝天。塔的下半部四面以“北”字型的
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镶上磨光的
汉白玉石片。塔基是二层圆型平台,直径分别为17.2米和26米,平台铺上
花岗石石板,并从东向西用黑色
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
北回归线。平台围栏高一米,塔位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标志塔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把
地理科学和视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夏至正午,立竿不见影;管窥睹骄阳,
天文现象奇现,任由究探。
在观赏台的东西方向上,标志北回归线的黑色石板带两边种植温、热两带植物。当我们两脚跨踏此石板带时,就置身于北温带与
热带之间,似乎能感受到大地的转动,有一身跨越两带的神秘感。 “北标窥日”,就是“夏至”观日的真实写照。每年夏至(6月22日正午),观日者十分踊跃,都争相竞睹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见影”的奇观,亲身感受这春夏交替的时刻。
北回归线标志塔周围种植了很多树木花草,铺设了登山道路,在山巅还建起了“夸父亭”和“邓林亭”(取《
山海经》神话命名),路旁石壁上刻了很多登山旅游者的诗词。登上邓林亭可以西望
牛田洋宽阔的水面,东看古火山
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
“
夸父亭”和“邓林亭”取名与
太阳有关,古籍《山海经》有一则动人
中国神话:夸父就是大男子汉的意思。古时干旱,他要征服太阳,追赶太阳,满身淌汗,热渴难忍,饮尽黄河渭水还不止渴,要去饮大海的水,未到,就在路上
口渴而死。夸父丢弃的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的邓林。邓林就是桃林。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地处我们这个海滨城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
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非常吻合。
北标窥日:指位于
汕头大学北5公里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于鸡笼山腰,高13.6米,底宽30米。以“北”字形状支架支撑一个直径5米的
天球仪。每年夏至日,当
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几分钟后事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你可以脚跨回归线,一脚在
温带,一脚在
亚热带。附近还有
夸父亭等供人们休憩。站在山颠可以西望
牛田洋,东瞅
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圆锥形的火山地貌。
位处亚欧大陆东南端的北回归线地区,因受海风的影响而
降水丰沛,形成了苍翠欲滴的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出现了与整个回归
荒漠带截然相反的景观。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即在此特殊景观的最东端而有其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上的意义。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的选址,恪守如下原则:①学性原则;②不占(少占)用农田原则;③交通方便的原则;④与其他旅游景点相呼应原则;⑤美学原则;⑥传统习惯等其他原则。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建筑特色:
天坛公园式的塔基,“北”字型的塔身结构上安置一巨大的
地球模型,地球模型中心有一为方便观测夏至日直射阳光而让阳光透过的管道,称“窥阳孔”。
汕头
北回归线标志塔的
纬度位置,经准确测量在公元1990年1月1日为 23°26′32.48″N,利,同时的北回归线理论值为23°26′26.13″N,考虑到北回归线是一条不断移动的线,这一误差是正常的。
说起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本地市民几乎无人不晓。这座有两个“北”字型水泥支柱的标志塔位处G206国道旁,如果从
汕头大学驾车出发,大约10分钟即可到达。1985年,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正式动工兴建,一年后主体工程竣工,1988年被
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更成为汕头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旅游景区。多年来,吸引着无数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阔别多年,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由于正值工作日,标志塔周边几乎没有游客身影,偶尔只有当地的居民来此散步。在标志塔附近开设小卖部的林姐告诉记者,平时前来参观标志塔的市民及游客不多,到了周末就有不少人专程驱车过来。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周边的配套设施较简陋,但不时可见施工人员在修整周边公共设施。原来,因受道路修建等因素影响,这个标志塔长期处于停电停水状态,公厕无法使用,给前来参观的市民及游客带来不便。近来市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组织施工人员到场,完善标志塔配套的公厕、管理间、标志牌、楼梯扶手、水电配套等设施,务求更好服务市民及游客。
据了解,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高13.6米,底宽30米,由基座、支柱和
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在即将到来的6月22日夏至日,当正午12点时,
太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
北回归线,市民可看到阳光从地球模型中间的小孔穿过,垂直照在地面上,这正是“立竿不见影”的
天文现象。
从化
在我国的10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中,广东从化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总高30.2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北回归 线标志建筑。
该塔位于从化市太平场油麻埔村三甲子
坡地上,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该塔占地面积28亩,主体部分为混凝土
花岗石混砌结构,基础部分为坛式,地板石的排列采取
道教的
八卦形式。塔身连塔基共30.4米,塔身高23.5米,为直立火箭型。塔底呈球面状,正中铺花岗石,刻成半球轮廓,以直径4厘米
黄铜柱嵌 入中心点,并沿东西方向镶嵌粗铜条,以表示
北回归线由此点分别向
地球的东、西方向延伸。塔顶为
不锈钢筒托着的直径120米的空心圆孔,供
太阳直射校验。每年夏至日正午(12时26分),太阳就会直射球中圆孔,把光点投影到塔底球面铜柱点上,此时人立于塔下则无身影。
此塔1985年12月17日竣工,1986年夏至日揭幕。
广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纪事,表明此地为
热带和北温带分界线。现已建成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成为教学观摩点和旅游景点。
封开
位于广东省封开县
江口镇江滨公园内。建成年份:1984年。高度:15米。结构:塔柱为
大理石,此上为金属。在塔内向上望,能看到顶部的圆洞。顶端为直径6.21(表示每年6月21日夏至日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分米的铜球,中部4条斜柱支撑。塔底半球状,以虚线表示北回归线走向。
桂平
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塔坐落在距离广西桂平市区8公里的
石咀镇小汶村附近,
南梧二级公路旁边的集科普、文化和游乐于一体的桂平
北回归线公园内。它是继
台湾省的
嘉义市、
花莲县,
广东省的
汕头市、
从江县、
封开县和
云南省的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之后兴建,是属全国第七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这座标志塔由跨度26米,高度17.2米的拱型建筑托着一个直径6米状似
地球形象的圆球为主体。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光会通过该圆球中心的一个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直射到在标志下地面上用
花岗石石块铺设而成的广西地图的
桂平市位置上,成为神奇壮观的“立竿无影”现象。
武鸣
位于广西南宁武鸣县大明山顶,这座
北回归线标志铁塔塔不大,但意义不小,它建在大明山这个天然的标志园内。大明山最高峰龙头山海拔为1760米,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六万多公顷,北回归线正好穿过大明山中部,大明山是全世界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
北回归线从大明山林区正中间穿过,在太空中鸟瞰
地球,人们会惊异地发现,同在地球北回归线地区,绵延不断的茫茫沙漠,形成灰黄色的
荒漠带。在这荒芜干旱的地带上尚有几块绿色的斑块,大明山犹如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这一地带上,被人们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墨江
位于云南墨江县,在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中,墨江的标志园确实不愧为一个融天文、地理、气候、植 物等
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标志园以北回归线上长约500米的
线段为中轴,建筑实体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回归线之门、
太阳之路、夸父追日、
石环(石阵)、超越、春夏秋冬、古
日晷、主标馆展示厅等八个景点,通过道路、建筑小品、雕塑及主体标志,来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景点,以此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亘古到现代各个时代人类对
天体科学的探索和认识,以直观的形式向人们普及了
科普知识。云南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我国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
台湾
北回归线横过台湾的澎湖、
嘉义市、
南投市、
花莲县四县,台湾就在岛的东、西两面各立碑志,西标志碑就是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东标志碑则建在花莲县,而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碑有两座,较早的一座建在
瑞穗乡舞鹤村,还有一座就是静浦北回归线标志塔。
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建于1908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北回归线标志碑。
静浦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花莲县
丰滨乡静浦村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东临
太平洋,圆柱形,灯塔状,一柱擎天,颇为壮观。标志塔的南北两面,上刻“
北回归线”字样,圆柱中间有纵向狭长细缝,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每年夏至(6月22日左右)这一天正午11时54分,太阳光从上面垂直照射,在这一刹那,就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
天文现象。也正是从这一瞬开始,
北半球进入夏季。当你两脚跨踏塔底中央的石板时,就是一脚在
热带,另一脚则在
亚热带(北温带),别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南澳
北回归线贯穿南澳岛。宜人的气候赋予了海岛独特的气质,优雅、温婉而又不失神秘,而
青澳湾更是得天独厚,
北回归线从此穿过。这里有新月形
海湾,金黄沙滩绵延海边,海天一色。北回归线标志塔就建在这里——北纬23°26′38.45″,东经117°07′50.89″。她的出现,让这个海湾更具魅力。
近日,记者来到青澳湾,提前探访了这个矗立在
南方地区的海上之“门”。工地上,工人们正顶着烈日施工。
自然之门位于青澳湾广场上。青澳湾广场占地33亩,长约225米,自西向东,景点依次是前广场、如茵绿坪和主景点北回归线标志塔。目前,广场和标志塔的工程正同时推进。标志塔两边门柱和空中悬臂的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建设,球体还在制作中。标志塔的平台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外饰建设。整个广场将力争在今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完成建设。届时,在移步换景之间,大海、沙滩、广场和青山一脉相连,互相呼应,让人流连忘返。
总设计师郑少文告诉记者,
自然之门的设计融合了
天文现象和常识。建成后,在不同的角度,标志塔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气势,在不同的光影下,也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自然之门的设计独具匠心,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日3月21;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日6月22日;门柱间距9.23米,对应秋分日9月23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则对应冬至日12月22日。由于自然之门位处海边,材料运用上也充分考虑了海水咸、海风强等客观因素,主体石柱的干挂零件均采用抗腐蚀的
不锈钢。
青澳湾广场建设项目经理方立向记者介绍,建设标志塔最大的难度在于球体的固定。记者看到,整个球体的外型类似于载人
航天飞机的
返回舱。球体内,各个支撑架均匀的撑开,这就保证了球体的均匀和稳固。球体中间直径的位置有一个中空的轴,这个轴就是夏至日时太阳光将穿过的地方。正在制作球体的工人们都非常认真,他们拿着尺和笔,一边量,一边画,一边记,一丝不苟。除此之外,标志塔的抗风和防腐蚀也至关重要。方立表示,目前,标志塔承受12级台风吹袭没有问题,所采用的材质也有极强的防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