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抢救车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在野外环境下对陷入困境、受损或出现技术故障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救援、拖曳至前线维修站的履带式或轮式装甲车辆。这些车辆通常由坦克或装甲车的底盘改装而来,配备了专业的救援设备或修理工具,以便迅速修复受损车辆或将它们拖回基地进行更详细的维护。此外,装甲抢救车还可以用于清除障碍物和挖掘坦克掩体等工作。
装甲抢救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重量等级或保障对象,可以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种类型。例如,
苏联的T-62(M1977)装甲抢救车、美国的艾布拉姆斯装甲抢救车以及中国的
84式中型坦克抢救车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均属于中型和重型类别,而巴西的伯纳迪尼履带式装甲抢救车和中国的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则属于轻型类别。根据底盘的结构形式,装甲抢救车可以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而在车载设备方面,则可以分为牵引型、抢救牵引型和抢救修理牵引型。
现代军队拥有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保障车辆,以保持部队的最佳作战能力。1973年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表明,坦克的快速抢救和修理在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场战争中,
以色列修复了超过一半的受损坦克,而阿拉伯军队的修复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修复后的坦克能够重新加入战斗,显著提升了部队的实力。
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主战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的不断升级,各国纷纷研发并装备了各种型号的装甲抢救车和修理车。
苏联在70年代推出了基于T-72主战坦克底盘的БРЗМ-1装甲抢救和修理车。美国则是装甲抢救车生产的领先国家,截至1989年,已经生产了2,148辆M88A1装甲抢救车,并向全球20多个国家出口。美国还在开发艾布拉姆斯装甲抢救车,以适应新型坦克的需求。
英国也在积极发展装甲抢救车,包括奇伏坦装甲抢救车和挑战者装甲抢救和修理车。
德国和
法国的装备相对滞后,德国在1977年开始研制
豹2主战坦克底盘的BPz3型装甲抢救车,而法国仍在使用较为老旧的AMX-30D装甲抢救车。
1. 多数装甲抢救车采用了与其对应的坦克或装甲车相同的基型底盘,去掉了
炮塔和火炮,安装了救援或牵引设备。例如,在原炮塔位置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
吊车,车内设有绞盘舱,配有钢索,有些车辆还配备了辅助绞盘和起重绞盘。车前端或末端可能装有推土铲和稳定支腿,以及其他配件。
2. 绞盘是装甲抢救车的关键部件,其拉力决定了车辆的救援能力。通常,绞盘的拉力应该至少达到被救援坦克重量的一倍。例如,
BPz2型装甲抢救车的主绞盘拉力为343千牛(35吨),加上滑轮后可达686千牛(70吨)。
3. 为了确保与被救援坦克的有效连接,装甲抢救车配备了易于操作且可靠的牵引装置和缓冲装置。
4. 车上携带有充足的修理备件,一些车辆甚至可以在车后搭建临时修理车间。
5. 一般来说,装甲抢救车没有主要武器,仅配备了一挺自卫
机关枪。
1. 推广“一车多功能”概念,使得车辆既能执行救援牵引任务,又能进行基本的修理作业。例如,美国的90年代抢救车、
英国的
道奇挑战者抢救和修理车、
意大利的OF-40抢救车等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2. 同时发展适用于轻型装甲车辆的轻型履带式和轮式装甲抢救车。例如,美国的M113装甲抢救车、巴西的伯纳迪尼、
捷克的VPV抢救车、
南非的Gemsbok (4x4)装甲抢救车等。
3. 随着主战坦克重量的增加,对装甲抢救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发展更强的绞盘和牵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