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升,
南宋平阳县(
水头镇)人,字日华,号水詹。登右科,官至建宁松溪
政和县巡检。《宋元学案。张祝诸学案》中列“邵学之余”,有其学案,并视为
邵氏兄弟之学传人。其著作有:《三易备遗》十卷,初稿成于
咸淳六年(1270),后由其子朱仁立定稿。咸淳八年(1272)由两浙提刑
家铉翁表进之于朝。另有《邵易略例》,今不传。
朱氏的易学思想主要见《三易备遗》。此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
周官》记载三 易之说而加以立发,提出三易是由不同人而作,为不同时代所用。“《
连山》作于
伏羲,用于夏;《
归藏》作于
黄帝,用于商;《
周易》作于文王,用于周”(《
自序》)。《连山易》是三易之首,《
说卦传》云:“艮,东北之卦也,成物之成终而成始也。”又云:“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因推崇艮山,卦以艮为首,故称“连山”。《连山易》作于伏羲,即伏羲易,也被子称为先天学。《归藏易》则推崇坤卦,坤有藏之义,《说卦》云:“坤以藏之。”故卦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称为“归藏”。《归藏易》为黄帝所作,又称“黄帝易”,此易是中天学也。《
周易》作于文王,以乾为首,称为后天之学。虽然易有三,并为不同时代所用,但从内容言之,“实相贯通”,“《
连山》首艮,《
归藏》首坤,《周易》首乾,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同上)从其本原而言,先天易是本,中天易、后天易皆源于先天易。先天易由八卦按照加一倍法演为六十四卦。中天易以天干十地支十二本配以成六四,配之六十四卦,其理相合,他指出:“夫《归藏》虽自
黄帝而作,实循
伏羲之卦序。案《汉书。律历志》曰:‘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而大备。’是知伏羲易与黄帝易一以贯之而已。“(卷五)文王易是在改造了伏羲易的基础上而成的。他说:“
周文王通其变而演其义,取六十四卦而约为三十六卦是为《
周易》。”(同上)在此他强调《周易》与伏羲易相连贯,显然与
朱熹观点截然不同,表明了他对朱熹关于伏羲易、文王易各成体系强烈的不满。他说:“后世之学者不察夫子之辞,是以昧伏羲文王制作,谓伏羲易自伏羲易,文
王易自文王易,甚失。”(卷八)即是其证。
他用神秘的天命论解释三易传授,认为
周公辅佐
姬诵设官分职,命人并掌三易,“
孔子为天下木铎黜八索,阐十翼,韦编三绝而《周易》系矣,之杞而得夏时焉,之宋而得坤乾焉”,“而《
连山》、《
归藏》易传矣。”宋代
陈抟邵雍之德,传授先天之学,“包罗万象,该括三易,本领正大,规模宏远”,皆是“天未丧斯文”,是“天又将以斯易托斯人也”。他炮制天命授易系统,标榜自己的易学研究也出自天意,以此上起人们对其研究的关注。他说:“呜呼,易固附也,天固兴之;易固晦也,天固彰之。天之心欲以斯易福斯世也,昭昭矣。元升结发读书,冥心易学,慨皇王之道泯泯没没其不绝者。”(自序)这里显然是将自己置入这个神秘的传授系统中,其目的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