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约前1147年—前1050年),姓姬,名昌 。商时为西伯,又称西伯昌 ,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王季之子 ,周武王之父 ,
商朝末期诸侯国周国君主,
周代奠基者。
周文王之父季历被殷商王文丁囚禁而死,周文王继位。他求贤若渴,尊老爱幼,施行仁政,广罗人才,周边许多都来归附依存。周文王将周国治理得越发强大,周边诸侯都以其为首,引起商王朝警惕,
帝辛将周文王囚禁在里(今
河南省汤阴县北),期间周文王创《
周易》。后纣王收取周国重贿,释放周文王。周文王回国后,献出
南洛河以西的土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后周文王率兵攻打周边各国,周国国力日益强盛,诸侯都以他为首。因裁决虞、芮两国讼事,周文王受命称王,周文王十年(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病逝,在位五十年,葬于毕(今陕西咸阳),享年九十七岁,儿子
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周文王以仁政治国,广罗人才,他创作《周易》,是
中原地区最早的经书,引导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轨迹。周文王对外发动战争,扩大周国的实力,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弱小时蛰伏,麻痹
帝辛;全面接受学习
商朝的文化制度,强大周国。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也把周文王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
人物生平
父死子继
周文王名姬昌,其父
王季,生母为
太任。姬昌出生时,有祥瑞圣明之兆,季历的父亲古公认为姬昌能成大事,于是将
爵位传给季历。季历继位后,是为公季,季历以仁义治国,诸侯服从。他在位时多次征伐周边戎狄部落,屡屡获胜。殷商
文丁十一年(前1102年),季历大败戎狄徒,去向殷商王文丁献上捷报,文丁以嘉奖为名,将季历幽禁,季历被困而死。季历死后,姬昌继位,是为
西伯,又称文王。
求贤爱民
周文王继位后,求贤若渴,曾亲自去拜会姜太公
姜子牙。他继承祖父和父亲未完的事业,施行仁政,尊老爱幼。周文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他曾为接待贤者,忙得顾不上午饭,因此许多外部落的人才都归附于他。如
孤竹国的贤士伯夷、
叔齐,听闻周文王十分敬重老人,便一同投奔他。又有
太颠、
闳夭、
散宜生、鬻子、
辛甲大夫等人,也都因为周文王礼贤下士的名声,纷纷归附。
囚禁羑里
商纣王的臣子
崇侯虎,对纣王进献谗言,声称周文王积德行善,诸侯都愿意归附他,将会对纣王不利。纣王认可崇侯虎的说法,于是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yǒu)里(今
河南省汤阴县北),被囚期间,周文王推演《易》,将八卦增为六十四卦。夭等人十分担心周文王,四处收集了有莘氏的美人、骊戎地区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九驷以及其他种种奇珍异宝,经由
商朝的宠臣
费仲进献给纣王。纣王为此大悦,称这里面任意一件物品即可换取释放周文王,何况还有这么多。被囚禁7年之久的周文王被释放,
帝辛还赐给他
弓箭斧,令周文王有征讨附近部落的权力。同时,纣王告诉周文王,陷害他的人就是
崇侯虎。
献地废刑
纣王曾经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将铜柱涂满油,下放炭火,命犯人去行走,犯人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被活活烧死。纣王的宠妃
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纣王就经常施行炮烙之刑,以博妲己一笑。周文王被纣王释放回国后,献上周国
南洛河以西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周文王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
断讼称王
周文王率兵攻打毕国,拜吕尚为老师。后密国人侵犯阮国,周文王率师伐密,密国不敌投降。因为周文王积德行善,素有威望,诸侯都会请他裁决是非。当时虞国与
芮国的人有讼事无法解决,便前往周国。在进入周国的国界后,两国人看到耕种的农民在互相让田地、百姓也以礼让长辈为民俗,还未见到周文王本人,他们都感到惭愧。虞、芮两国的人互相示意,自己所争执的,周人以此为耻,再去请求周文王决断也是自取其辱罢了。于是一同返回,双方相互谦让。各路诸侯听闻此事,都认为周文王是上天任命的君主。因为裁决虞、芮两国讼事,周文王即在这一年受命称王,即文王元年(1060年)。
因病去世
此后几年,周文王陆续征伐
犬戎族、密须,又大败耆国。
商朝的
祖伊听闻,感到恐惧,将
情况报告给
帝辛帝辛,纣王不以为意,认为天命在自己,周文王无可奈何。后来周文王又征伐和
崇侯虎,建造了丰邑(今西安市长安区河西岸),从岐下迁都到丰。周文王十年(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病逝,在位五十年,终年九十七岁,被葬在毕(今陕西咸阳),谥号为“文王”。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保训》篇中,有记载周文王临终前留给儿子
姬发的遗言,劝导姬发要恭敬做事,不要放纵自己。并以尧和舜举例,传递“中”的观念。周文王死后,子嗣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为政举措
内政
周文王执政期间,实行“裕民富国”的国策,对农民按照九分抽一征税;为官者世袭俸禄;湖泊可任意捕鱼没有禁令;只惩罚罪犯不牵连家属;施行仁政,最先照顾夫、孤儿、寡妇和无儿无女者。这些政治举措巩固了周文王政权的经济基础。其次,周文王献地,请求
帝辛废除炮烙之刑,为其赢得了民心。又在国内实行德政,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因爱才得美名,吸引了许多贤士投靠,扩大了周国的统治,为灭商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军事
周文王为免除周国后顾之忧,将周国势力扩展到江淮之间,南达江汉,西南抵达巴蜀。同时,周文王对外发动战争,征伐
犬戎族、密须、耆国等等,扩张周国势力,剪除异己。周文王征伐邘和
崇侯虎,建造了丰邑,将
首都从岐下迁到丰,巩固周国的后方,同时打通周国向东发展的前路,这些军事举措,使得周国有了和
商朝分庭抗礼的实力,史称“三分天下有其二”。最终,周国完成了对商朝的势力包围态势。
外交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顾颉刚认为,周文王在时,曾亲自去
渭河上迎接
帝乙的妹妹,与商朝确定了甥舅关系。其次,他率领诸侯恭顺侍奉商朝,令
帝辛大喜,封其为三公之一,加强了周与商之间的臣属关系,麻痹纣王,为周国暗中扩张起到了掩护作用。在获得纣王赐予的“转征之权”后,周文王在其他诸侯国那里树立美好的形象,引得许多商朝的附属国来投靠,瓦解商朝的外部助力。周国逐渐成为诸侯中的宗主国,周文王因此受命称王。
文化
周文王继位后,实行
王季时期就已存在的全面商化政策,同时,他改进创新了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世出土的早周陶器上,有商代铜器纹饰的风格。周国使用的文字也是沿用商朝的,另外,周国的官制、礼制及墓葬等等方面,都继承了商朝的制度,周国的
爵位即从商朝继承而来。周国在全面商化的基础上,又对商文化加以改造,使得周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人物评价
《尚书·康》记载
姬诵对周文王的夸赞,彰显仁德、慎用刑罚;尊敬孤老、寡母,在人民面前平易、恭敬、谦虚,创造了西岐的繁荣。周文王受命于天。
晋国韩氏第五位宗主
韩厥认为,周文王率领叛离
商朝的国家一起侍奉
帝辛,是因为他知道时机未到。
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夸赞周文王尊老爱幼、礼贤下士、施行仁政,许多贤士都因此投奔他。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苏辙认为,周文王用人,十分宽广。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是否纣臣
据《史记·殷本纪》和《
竹书纪年》记载,
帝辛封周文王为三公之一,他是纣王的臣子。而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却否认此说法。现代学者王慎行也认为,商王朝只是一个由城邦国家组成的方国军师联盟,周文王与
帝辛的关系,只是军事首领与最高军事统帅的关系,周文王不是纣王的臣子。
推演《周易》
关于《周易》是否由周文王推演,目前存在两种说法:
其一,根据《汉书·司马迁传》和《
全唐文》记载,《周易》为周文王推演。
其二,现代历史学博士邢文和现代学者史学善认为,早在周文王之前,《周易》或许已经存在,已有六十四卦。文王演《易》,并非《周易》之卦, 而是《周易》之数。《周易》是否为周文王推演无法确定。
轶事传说
姜太公遇文王
周文王准备出门打猎,让太史编给自己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他到
渭河北边去打猎,将会得遇贤才。周文王便驾车去往渭水北岸,果然遇见了老者姜太公。周文王与其交流,发现姜
姜子牙学问渊博,对天下局势的分析透彻,符合自己的治国理念,非常高兴,表示周国已经期盼太公这样的人才很久了。于是邀请姜太公和自己一同回到周国,称呼他为“太公望”,拜他为国师。
文王食伯邑考之肉
《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晋朝皇甫谧所撰《帝王世纪》中记载,周文王被
帝辛囚禁期间,他的长子伯邑考被作为质子送到
商朝,为纣王御马驾车。后来纣王将伯邑考杀死烹饪,赐给周文王,周文王得到后吃掉了肉羹。纣王声称圣人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周文王吃了自己儿子的肉却不自知,谁还能说他是圣者。
陵墓
陕西省渭城区周陵乡
崔家村南,有两座相距180米的陵墓,世人一直认为这是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陵墓前有
清代乾隆时期,陕西巡抚毕沉手书“周文王陵”的石碑,陵墓占地面积有1800平方米,规模宏大,格局
坐北朝南,有文王坊、戏楼、献殿、过殿后殿、祠堂,里面还有明清以来的30多块御制祝文碑碣,后人多确信此为周文王陵。但是近年来,有考古专家研究,发现这并非真正的周文王陵,
战国之前的陵墓不封土堆、不种树木,也没有陪葬多少财宝;而周陵乡的两座陵墓有高大的坟丘,不符合
周代葬制。目前考证,此处的“周文王陵”是
秦惠文王的“公陵”,“周武王陵”则是
秦武王的“
永陵”。周文王葬于毕,墓址大概在西安市长安区与
咸阳市之间的
渭河南北,目前并未发现踪迹。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