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公司
中国以电影为主的私人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Shaw Brother Pictures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前身是邵逸夫与邵仁枚在1958年成立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初期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 1961年12月6日,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正式启用。1980年,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 2011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邵氏制作有限公司及邵氏影城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邵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邵氏兄弟国际影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邵氏影片除了爱情片、功夫片、黄梅戏,还有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贺岁片等;邵氏当时采用工厂式大量生产模式,全盛时期的邵氏拥有15个厂棚,办公大厦、餐厅、宿舍、银行也一应俱全,不计合约导演和演员在内,员工共1700余人。邵氏拍片的速度也惊人,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1971年,邵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上市公司。1974年,邵氏影片产量达到创立以来的最高峰,一年之内出品了50部影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共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全球连锁影院发展到230间之多。现在香港电影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大部分出身邵氏公司。
发展历史
“天一”影片公司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原名邵仁楞,兄弟姐妹八人中,邵逸夫排行第六,旧上海市时期人称“邵老六”,后来香港人称呼他“六叔”、“六老板”。邵家原本经营颜料行,生意红火,但在1920年邵父去世后,邵家迅速衰落。到1923年,邵家仅剩一栋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为“笑舞台”的剧院。邵家四兄弟都没有选择继承家业,而是卖掉老房子,举家搬入“笑舞台”。从小接受英文教育的邵逸夫,在当时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上学,当时的上海娱乐事业发展迅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兄弟便在此时踏入娱乐圈,并为自己起了别号,依次为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逸夫,1924年,大哥邵醉翁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并凭借影片《立地成佛》大放异彩,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后又拍摄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天一”成立之初,完全是由邵家三兄弟组成的家族企业,之后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放弃了升学的机会,也加入了“天一”,在片场做起来“伙计”。
邵氏兄弟公司
“天一”在上海迅猛的发展,让当时在上海有霸主地位的明星电影公司感受到了威胁,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周剑云联合其他五家电影公司,一起限制购买了六家公司影片的发行商购买天一等公司的影片,以限制“天一”的发展。面对围剿,三哥邵仁枚选择前往东南亚发展。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受邀前往帮助三哥邵仁枚开拓南洋市场,两兄弟带着无声放映设备和“天一”的影片在南洋的村庄巡回放映并逐渐由露天走向院线。1930年,邵逸夫与邵山客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并在新加坡迅速发展。邵逸夫很早就开始关注有声电影的发展,1931年,他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购置有声电影拍摄器材,途中遭遇轮船触礁沉没,在大海上漂流了一夜后获救,最终从美国买回了“讲话机器”。1932年,由他担任制片和导演,粤剧名伶薛觉生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正式上映,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将中影股份行业带入了“有声时代”。到1937年抗战前期,邵氏兄弟公司在东南亚各地拥有电影院一百多家,游乐场九家,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在新加坡重拾旧业,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继续壮大。原本上海市的“天一”在九一八事变后迁往香港特别行政区,二战后二哥邵人和儿子在香港重建事业,建立了“邵氏父子公司”。与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不同,“邵氏父子”在香港遭到“国际电影懋业”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夹击,公司发展举步维艰。受二哥邵邨人所请,1957年,50岁邵逸夫离开了打拼了数十年的新加坡,来到香港,在香港九龙清水湾新建了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影城。1958年,邵逸夫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早在清水湾影城筹建之时,邵逸夫就四处招揽人才,包括有着“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红女星林黛乐蒂、李丽华等;并启用了当时还默默无名的的青年导演李翰祥。1959年,由李翰祥导演,林黛主演的电影《江山美人》一上映就广受欢迎,不仅在专演越南语片的二三线戏院上映,就连以往只放好莱坞大片的豪华电影院也来向邵逸夫购买拷贝,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更是在之后的亚洲影展上,包揽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男女主角等全部十二项大奖。在那之后,邵氏又拍出了《杨贵妃》、《西厢记》、《红楼梦》、《王昭君》等一批大受欢迎的爱情片。而在1963年国际电影懋业掌门人陆运涛夫妇在台湾乘坐飞机时发生意外后,“邵氏”更是失去了当时最大的对手,逐步成为香港电影业的头。 2011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邵氏制作有限公司及邵氏影城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邵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邵氏兄弟国际影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业务
邵氏影片除了爱情片、功夫片、黄梅戏,还有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贺岁片等;邵氏当时采用工厂式大量生产模式,全盛时期的邵氏拥有15个厂棚,办公大厦、餐厅、宿舍、银行也一应俱全,不计合约导演和演员在内,员工共1700余人。邵氏拍片的速度也惊人,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1971年,邵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上市公司。1974年,邵氏影片产量达到创立以来的最高峰,一年之内出品了50部影片。包括新加坡在内,邵氏机构的全球连锁戏院已达230间之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共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达到了巅峰。
公司架构
董事會現由六名董事組成,包括一名執行董事,兩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参考资料
公司贡献
人才培养
现在香港电影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大部分出身邵氏公司。由于邵氏机构大,全盛时期每年的产量占香港特别行政区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工作人员近2,000人,多采用合约制,约满退出,搞独立制片或进入独立制片机构。
开拓市场
开拓台湾电影市场
196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北市上映,造成疯狂大卖座,连映3个月,观众达72万人次,占人口四分之一,当时票价全票16元新台币,总收入800多万元,全省收入2,000万元,如以现在票价200元计算,近13倍,当时人口不到300万,现在700万再加人口成长比例仍然是独占鳌头。由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卖座,带动台湾国片市场的繁荣,西片戏院改映,日片商改为经营国片,由于台湾国片市场的起飞,促进港片制作出路,连续多年的台北市十大卖座片,港片都占大半,其中又以邵氏片最多,几乎主宰台湾市场,也使得邵氏更重视。
开拓香港国片市场
香港原是粤语片的天下,由于邵氏彩色黄梅调越南语片的推出,改变了市场形态。一方面也由于邵氏父子公司退出兄弟公司,专营戏院建立国片院线,并支持独立制片生产,有助香港制片的繁荣。同时邵氏兄弟公司也陆续在香港建20多家戏院,建立院线。
开拓国际市场
香港国语片开拓国际市场,虽然嘉禾电影后来居上,但无论如何邵氏是开路先锋。邵氏兄弟在美加大力建戏院,在英、荷建院线,都有助国际市场的开拓。
多元化的出品
邵氏出品多元化,其主要类型有青年励志片、军阀片、三段式爱情片、歌舞片、亲情伦理片、都市喜剧片、警匪片、恐怖片、儿童教育片、民俗音乐歌唱片、古龙式诡奇武侠片、少林武侠功夫片、都市小人物传奇片、风月片、地方风情杂荟片、人鬼片、动物片、校园片、历史宫闱片、都市爱情片、抗战片、新潮片、黄梅调片、赌片、奇风异俗片、戏曲片、琼瑶片、新武侠片等等
相关事件
错过李小龙
1970年,邵氏公司的制片主任邹文怀带着多名邵姓高层离开邵姓,组建了嘉禾电影制片公司。两家公司因为《独臂刀》电影的版权问题对簿公堂,巨额的律师费用让嘉禾电影岌岌可危。而在好莱坞发展不顺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的李小龙曾经毛遂自荐向邵逸夫开出一万美元的片酬,但是邵逸夫只愿给2500美元,结果李小龙转去嘉禾电影后,他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上映后,创下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引发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效应,之后,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等部部卖座,嘉禾电影的实力一下子得到了提升。
“月薪制”的明星们
当年邵氏公司实行“月薪制”,即使是当红明星也要按月领工资,进城买东西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坐公车;后来邵逸夫转投电视业创办了电视广播,制作出很多高质量的剧集,让一众明星变得家喻户晓,但在邵逸夫正式辞任后,很多明星选择了出走,原因之一就是工资太低。
代表作品
《白金龙》
1932年由汤晓丹导演、薛觉先主演的香港电影。由邵醉翁监制,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出品,天一香港制片厂拍摄。《白金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将中影股份行业带入了“有声时代”。《白金龙》是第一部在粤、港、沪三地卖座的粤语有声电影。
《江山美人》
1959年上映的越南语彩色古装歌唱爱情剧,由邵氏兄弟出品。本片改编自民间故事《梅龙镇》、民间传奇《游龙戏凤》。被台湾著名的评人黄仁杜云之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影片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胡金铨)、最佳女配角(唐若青)、最佳编剧、最佳彩色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和最佳艺术设计共十二项金锣奖。《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制作费令人咋舌,带动起黄梅调电影风潮。代唱歌后席静婷为亚洲影后林黛幕后代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年由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制作,改编自知名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讲述了东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乐蒂 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洪凌波 饰)。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永远的故事。本片根据中国经典民间故事改编,并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乐蒂)、最佳演技特别奖(凌波)等六项大奖。
《独臂刀》
1967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武侠电影,由张彻执导,张彻和倪匡编剧,邵氏兄弟出品。影片主演包括王羽焦姣潘迎紫等,讲述了方刚(王羽饰)被师妹齐佩(潘迎紫饰)砍断右臂,在少女小蛮(焦姣饰)的救助下,练成左手神刀,并以德报怨,拯救师门于危难之中的故事。该片于1967年7月26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开启了“新武侠”时代,成为香港经典武侠电影之一。 《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这部影片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张彻的电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是陪衬。
参考资料
邵氏电影公司.官网.2024-01-23
邵逸夫.中国娱乐网.2024-01-23
董事会.邵氏电影公司.2024-07-25
成员及关联企业.华人文化集团公司.2024-01-24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江山美人 (1959).豆瓣电影.2023-03-16
..2024-01-23
江山美人.1905电影网.2024-01-24
梁山伯与祝英台.猫眼电影.2023-11-29
独臂刀剧情.电影网.2017-05-2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天一”影片公司
邵氏兄弟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经营业务
公司架构
公司贡献
人才培养
开拓市场
开拓台湾电影市场
开拓香港国片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
多元化的出品
相关事件
错过李小龙
“月薪制”的明星们
代表作品
《白金龙》
《江山美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
《独臂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