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康
海南大学教授
谢永康,男,1978年10月出生于贵州六盘水市。他在2001年和2007年分别在南开大学哲学院获得哲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他是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同时也是南开大学哲学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院副院长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主任。
人物经历
1997-2001南开大学哲学系 本科生
2001-2003南开大学哲学系 硕士研究生
2003-2007南开大学哲学系 博士研究生
2007-2009 南开大学哲学系 讲师
2010 德国耶拿席勒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2010—2018 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2013.6—2013.8 维也纳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2018-海南大学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辩证法研究专题、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专题。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辩证法史;唯物主义史。
主要贡献
主要著述
一、著作:
1.《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合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文版:Wang Nanshi, Xie Yongkang, Marx’s practical materialism: The horizon of post-subjectivity 哲学, CANut, Berlin, 伦敦, 2011.
土耳其文版:Wang Nanshi, Xie Yongkang, Marksist pratik materyalizm: Post oeznelci Felsefenin Ufku, Kal Kedon, Istanbul, 2011.
3.《哲学概论》(教材,合编,第三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文章:
1、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狄奥多·阿多诺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2、被误读的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正,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4、一种个别性取向的实践哲学,载《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第二作者)
5、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6、否定辩证法的实践哲学取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7、形而上学批判的辩证本质,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2期。
8、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9、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10、技术批判与卡尔·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11、反体系还是有限体系性——关于当代哲学理论方式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2、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第二作者)
13、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14、历史唯物主义的再理解——以历史概念作为切入点,《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第二作者)。
三、译作
1、列非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2、维尔纳·马克思:《黑格尔的\u003c精神现象学\u003e:“序言”和“导论”中对其理念的规定》,人民出版社2015。(德译汉)
3、阿尔弗雷德·索-莱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合译,第一译者。(德译汉)
4、费伽尔:“论非同一物:狄奥多·阿多诺辩证法”,载《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德译汉)
5、施耐德巴赫:“我们伊曼努尔·康德主义者”,载《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德译汉)
6、比格特·珊特考伦:“论教育”,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15;4月12、19日。(德译汉)
7、比格特·珊特考伦:“知其所以然”,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3、10、17、24日。(德译汉)
8、霍尔:“物化、唯物主义与实践:阿多诺对卢卡奇的批评”,载《新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9、Wang Nanshi, Dialectics and practical wisdom. In: Frontiers of 哲学 in China,Vol.1 二氧化氮,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2006,P.245-253.(汉译英)
论文作品
1.形而上学的问题与历史,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2.马克思主义与新康德主义关系辨析,载《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3.《启蒙辩证法》的现实性,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8日。
4.综合的社会起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方案,载《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
5.工具的悖论与工具的超越——试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认识论批判,载《贵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合作,第一作者)
6.意志与物自身——阿图尔·叔本华意志形而上学的“理性”动机,载《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8期间。(合作第一作者)
7.何处为象牙塔?——狄奥多·阿多诺与批判理论的政治悖论,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8.理论批判与改变世界——从伊曼努尔·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
9.从教育到伪教育——黑格尔和阿多诺对近代教育观念的批判,载《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1期。
10.阿多诺的社会概念,载《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7期。
11.晚期资本主义还是工业社会?——阿多诺与拉尔夫·达伦多夫关于当代社会本质的争论,载《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12.人类学作为第一哲学——卡尔·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精神,载《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13.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书评,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10月。
14.文化与启蒙——狄奥多·阿多诺的辩证文化观念,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
15.实现启蒙自身的启蒙——形而上学批判视域下的启蒙辩证法,载《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16.《德国哲学杂志》的历史与今天,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3日。
17.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问题——重思“后形而上学思想”与“否定辩证法”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18.自由观念:从伊曼努尔·康德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卡尔·马克思,载《学海》,2009年第6期。
19.形而上学批判的有效途径,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23日。
20.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自然和历史的关系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7期。
21.试论哲学革命的辩证进路,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4期。
22.从非概念物的“踪迹”到客体优先性——狄奥多·阿多诺唯物主义观念的逻辑运作,载《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5期。
23.被误读的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正,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24.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25.否定辩证法的实践哲学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26.形而上学的辩证本质,《求是学刊》,2007年第2期。
27.国外狄奥多·阿多诺研究述评,载《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29.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述评,《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30.走向实践哲学之路——王南湜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31.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狄奥多·阿多诺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32.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第二作者。
33.历史唯物主义的再理解——以历史概念作为切入点,《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第二作者。
34.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
35.技术批判与卡尔·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36.反体系还是有限体系性——关于当代哲学理论方式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7.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38.论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及其合理性,载《学海》,2002年第6期。
39.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载《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
学术翻译
1.阿尔弗雷德·索-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合译,第一译者。(德译汉)
2.维尔纳·马克思:《黑格尔的\u003c精神现象学\u003e:“序言”和“导论”中对其理念的规定》,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德译汉)
3.列非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4.批判理论与抗议运动,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30日。
5.霍尔:“物化、唯物主义与实践:狄奥多·阿多诺卢卡奇的批评”,载《新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合译,第一译者。(英译汉)
6.施耐德巴赫:“我们伊曼努尔·康德主义者”,载《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德译汉)
7.费伽尔:“论非同一物:阿多诺的辩证法”,载《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德译汉)
科研项目
1.1、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2010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判理论的问题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01。主持人。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2CZX063。主持人   3、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康德主义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1096。主持人。   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狄奥多·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7JHQ0023。主持人。   5、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新康德主义研究”。主持人。   6、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青年论坛资助项目“后现代语境中的阿多诺”。主持人。   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批准号:08JZD0001。主要参加者。   8、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6JZD00002,2006-2008。参加者。   9、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中国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1JAT20004,时间:2001-2004,主要参加者。   10、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编写课题之子课题:实践观的变迁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参加者。
获奖记录
1、《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10年获第十二届天津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首届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著作奖。
2、《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博士论文),
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3、《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作者)。
2006年获“第十届天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作者。
4、“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路径——论狄奥多·阿多诺海德格尔的根本性分歧”,《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2008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等论文,获2006、2007、2008、2009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6、2015年,荣获南开大学宁一弘道奖教金“魅力教师”称号。
7、“技术批判与卡尔·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获第一届中国哲学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8、2004年10月获南开大学特等奖学金,“南开十杰”称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主要著述
论文作品
学术翻译
科研项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