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肉
产于江苏如皋等地的腌肉制品
风肉又名北风肉。如皋市湘潭市衡山县,是季节的腌肉制品。其肉肌细嫩,脂肪丰满,爽口不腻,最宜夏季煮食。湖南湘潭片区和衡山都有冬至日制风肉的习俗。
定义
风的意思就是将肉置于干燥通风处晾挂,防止潮气浸入。
风肉
又名北风肉。产于江苏如皋等地,是季节的腌肉制品。其肉肌细嫩,脂肪丰满,爽口不腻,最宜夏季煮食。
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如下:
1、腌制
鲜猪肉经整修后,割去后腿,选出17.5-20千克的肉片备用。腌制时,先用盐擦皮抹脚爪及刀口处,并将胸骨处血管中的余血挤出,上小盐(用盐量较少,每50千克肉坯用盐1.5千克)。盐上好后,堆缸,将肉堆成长方形肉堆。次日,再从堆子上拿下来,倒净血卤,再挤胸骨处的血管,排尽余血。然后再上大盐(用盐量较多,每50千克肉坯用盐3.5千克),另外在前夹心、脊背、胸骨等处酌量点硝,使盐易于钻进(一般用硝比例是,每50千克盐可用硝100克)。到第8天后即可翻缸、上盘,倒去肉片上的卤汁,并将未溶化的盐脚刷掉,再上新盐,每50千克肉胚用盐2.75千克,这时不需点硝。盘上好后,再堆缸,堆缸时将肉面朝上平放,不使盐卤流掉。复盐后第20天再行翻缸。这次翻缸用盐较少,只要将肉片上缺盐的地方补一补即可,每50千克肉坯只需用盐1千克。翻缸后7天就挤缸堆成散堆,一般都在腌制35至40天后洗晒。
2、洗晒
先放在水池中,用硬篾把洗刷。洗好后换清水重洗,要将肉片上的浮油、灰尘、盐脚全部涤刷干净。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16小时左右,再换清水洗刷一直洗到水清为止。完全洗好后,在朝头处开一刀口用麻绳穿扣。雌雄两片(即左右片)挂上晒架。随即用刮刀刮净皮面,同时肉面上用毛巾揩去水,这样肉片就易干,肉内的咸质就不外吐。次日将前脚爪攀弯成跪下时的姿势,晒六七个晴天,肉片发硬,就表示外部已干,在傍晚下架、打堆,将肉片压平,次日修干刀(即整理修削)再上架晒一天,即可晾挂。在洗晒过程中防止腌肉受潮或苍蝇叮。
3、晾挂
将肉置于干燥通风处晾挂,防止潮气浸入。风肉不宜久存,应在夏季前吃完。
人文故事
宋代抗金名将宗泽用风肉犒军。宗泽来婺州招兵买马时,品尝过转轮岩风肉。他率领以八婺健儿为主力军的宋兵与金兵作战,用风肉犒军。宋兵受到激励,风驰电掣般把完颜宗弼的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大败亏输。
元代名儒柳贯用风肉款待得意门生。曾担任元朝翰林待制、有“儒林四杰”之誉的柳贯,晚年结庐梅溪上游横溪镇境内的狮岩,著书立说。他平常非常节约,以吃蔬菜为主。一日,当他与翻山越岭从金东前来拜师的宋濂一番对话,发现了他的才气,就拿出珍藏的风肉,款待宋濂。宋濂非常感动,研究学问更加勤勉,后来投靠朱元璋,成了大明开国文臣之首。
明代朱元璋定风肉为贡品。有一回,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失利,单枪匹马逃到转轮岩寺躲藏。寺院主持见朱元璋器宇轩昂,谈吐不俗,破例用风肉招待他。朱元璋后来横扫敌手,定鼎南京市,念念不忘转轮岩风肉。同时曾品尝过风肉滋味的翰林学士宋濂也力荐,就把风肉定为贡品,定期让当地官员进献。
清代李渔推风肉为特等南货。大戏剧家李渔有一年新春佳节到墩头访友,吃到了转轮岩风肉,觉得风味独特,于是委托友人买了数十公斤风肉,进行精心包装。一次,以乔王两姬为台柱子的李家班到京城演出,李渔携带的风肉被京城名流视为特等南货,卖了好价钱。
现代文豪曹聚仁宣扬风肉。大文学家、名记者、梅江镇蒋村人曹聚仁对家乡的风肉情有独钟。他在自己主编的《涛声》《芒种》等刊物上,多次编发有关风肉的文章。曹聚仁认为,转轮岩风肉与梅江小麦铃等一样,是地域性风味食品,不可多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定义
加工过程
人文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