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宅巍,出生于1940年10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3年,孙宅巍从党政机关转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尚未确定其他研究课题的他,因1982年
日本右派篡改
教科书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被指派参与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建馆、立碑、修史”。自1985年起,他还参与了大部分纪念碑碑文的拟定工作。1997年,孙宅巍主编的《
南京大屠杀》出版,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面组织译成
日语,在日本出版。2005年,孙宅巍出版书籍《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2023年,孙宅巍提出了三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成果,分别是南京大屠杀中的872次屠杀暴行、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以及77名中国遇难军警的名单。2024年,孙宅巍的书籍《“数”说南京大屠杀》由江苏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8年11月,孙宅巍凭借著作《南京保卫战史》获得
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人物经历
1940年10月,孙宅巍出生。1957年,其考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1962年,孙宅巍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随后当了7年兵、做了7年工、在市委机关做了7年文秘工作。
1983年,他从党政机关转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因1982年
日本右派篡改
教科书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反响,孙宅巍被指派参与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建馆、立碑、修史”的重要编史工作。同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城西的江东门遇难同胞万人坑遗址上正式建馆,并立下建馆石碑。孙宅巍参与了考索文献、田野考察、寻碑立碑等实证研究,同时著书立说,带领和指导年轻一代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史。
自1985年起,他还参与了大部分纪念碑碑文的拟定工作。1987年,中国首部研究南京大屠杀专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出版,孙宅巍不仅承担了较多的撰写任务,还改写了其他部分章节。从1991年开始,孙宅巍主持了国家项目《南京大屠杀》课题。1995年8月中旬,孙宅巍应邀赴
纽约出席“对日抗战胜利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
洛杉矶,孙宅巍收到了
张纯如查找并翻印的1000多页关于
南京大屠杀的美国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涵盖了美国国家档案馆1994年9月解密的部分日本外交文件、魏特琳日记的部分原稿以及东京审判的部分速记录等。
1996年12月上旬,孙宅巍应邀赴
旧金山斯坦福大学出席“中日关系史研讨会暨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第二届年会”。1997年5月,孙宅巍主编,陈娟、胡菊蓉、段月萍任副主编的国家社科“八五”课题、学术专著《
南京大屠杀》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书中吸收了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的成果,并运用了大量新发现的档案和口碑资料,通过统计遇难者尸体的数字,确认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在30万人以上。该书被誉为“研究
南京大屠杀的开拓之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此外,该书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面组织译成
日语,在日本出版。
2005年,孙宅巍出版书籍《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2008年3月7日,正因
糖尿病在省级机关医院住院治疗的孙宅巍,趁着治疗间隙,让女儿带他去老下关看看纪念碑。这次,他抄录了碑文及碑上所刻死难者名单,记录了碑墙保护状况,拍摄了纪念碑照片。
2018年11月,孙宅巍凭借著作《南京保卫战史》获得
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2019年12月,受
日本和平友好人士的邀请,孙宅巍和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赴日本举行了多场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演讲。2023年12月6日,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学术座谈会上,孙宅巍提出,要用新的视角,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2024年1月,孙宅巍的书籍《“数”说南京大屠杀》由江苏
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8月9日,第二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孙宅巍为会议致辞。
人物作品
著作
论文
注:仅展示部分作品
研究方向
孙宅巍研究
南京大屠杀历史,主攻“人数”这一关键问题。
研究成果
孙宅巍自1983年起开始统计南京大屠杀中的埋尸记录,并发现了大量证据来印证“30万”死难者数字的真实性。他统计出8家慈善团体共收埋19.8万余具尸体,8个市民群体共收埋4.2万余具尸体,6个伪政权机构共收埋1.6万余具尸体,总数达到24.6万余具。此外,他还找到了市民自行收埋死难者尸体的记录与35件日军动用部队和强令市民收埋、毁灭、处理尸体的记录。
2023年,孙宅巍提出了三组关于
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成果,分别是南京大屠杀中的872次屠杀暴行、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以及77名中国遇难军警的名单。这些数据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第一组研究成果是日军在南京进行的872次屠杀,包括160次集体屠杀和712次分散屠杀,这一数字比南京审判战犯
谷寿夫判决书附件中列出的次数要多得多。
第二组研究成果是西方人士记录与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无论是田伯烈所著的《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还是徐淑希编的《南京安全区档案》,有关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搜集的日军暴行记录一般为444条,中间还有若干条空缺。孙宅巍先是利用国际委员会相关人士文献,完整展现了“原件编有序号的470件日军暴行”,又进一步发现大量未规律编序的日军暴行报告与记录,它们散见于各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委员的日记、书信中。经仔细搜寻、梳理,又得129件。两项数据相加,共计599件。第三组研究成果是77个放下武器却遭到屠杀的军警的姓名。孙宅巍指出,在战争中,放下武器的士兵常常被忽略,而在
南京大屠杀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战后开展敌人罪行调查时,由于军人没有户籍,一般在南京没有亲人、家庭,因此要从“死难者名录”和“殉难将士名录”中确认被屠杀者中的军人身份,难度很大。
在孙宅巍诸多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几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专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使他走上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事业的道路;《南京大屠杀》是在他的设计、主持和主编下,与其他几位专家共同完成的
历史学专著;《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则是他独立完成的一部史论性专著。
人物荣誉
人物生活
孙宅巍在参加编写《史稿》的工作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
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场所,妻子李德英也利用工休假日等一切能调剂的时间,陪着他一起抄录、搜集资料。孙宅巍表示有时为了争取时间、节省开支,两人经常是吃一口馒头,喝一口开水,以此当作午餐。
人物事件
2024年11月,在
张纯如逝世20周年之际,孙宅巍向现代快报回忆了与张纯如相处的点滴。张纯如在1995年夏天来到南京探寻
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孙宅巍等中国学者对她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孙宅巍认为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和伸张人类的正义与良知,作出了杰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