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前身为“西隅学堂”,
辛亥革命志士陈仲谨等为启迪民智、宣传革命,于1906年11月在泉州小开元寺创立该学堂,中学部创办于1948年,命名为西隅中学。1952年秋西隅中学由
泉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易名为
泉州四中(后并入
泉州培元中学)。2002年小学校址迁到西湖之畔。
办学历史
西隅中心小学前身为“西隅学堂”,辛亥革命志士陈仲谨等为启迪民智、宣传革命,于1906年11月在泉州小开元寺创立该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光荣历史,具有优美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洋溢着现代化教育信息的省级示范学校。学校继续朝着“三园四校、三高一特”(“三园”即全面发展的校园,轻松愉快的乐园,环境优美的花园;“四校”即
福建省示范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三高”即教育高质量、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一特”即搞好
南音、空中英语、古诗文诵读特色教育)的办学目标迈进。
所获荣誉
学校以“管理创新、开拓奉献、营造特色”为主线,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图书馆”、“福建省示范学校”、“福建省红旗大队”、“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卫生先进单位”、“福建省示范图书馆”、“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
泉州市义务教育
标准化学校”、“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泉州市教学管理先进校”、“泉州市课改先进单位”、“泉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泉州市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示范校”、“泉州市体育先进单位”、“泉州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集体”、“
鲤城区校本教研示范校”、“鲤城区校务公开示范单位”、“鲤城区十佳平安校园”、“鲤城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鲤城区学法用法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8年5月28日,入选中共
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拟表彰名单。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学生1752名,拥有普通教室31间,专用教室27间,标准化的办公楼、图书室、医务室、美术室、舞蹈厅、南音室、100米塑胶跑道、
塑胶篮球场、体育用具设施齐全;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建立校园网控制中心及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教师电子备课室、
网络教室两间、班班
多媒体,实现了网上管理、网上教研、网上教学、网上查阅、网上学习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97人,其中本科65人,小学高级教师60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5人,学科带头人8人,党员39人。学校立足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新课题,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教学研究及示范辐射作用。教师论文经常发表于CN刊物、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技能竞赛均名列前茅。
校园环境
随着
改革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2002年学校投入一千多万迁址于美丽的西湖之畔,占地面积14.5亩,建有现代标准化校舍828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背靠苍翠的清源山,旁依秀丽的西湖水,脉承古老的东西塔,与山水古城融为一体,凸显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好所在。
人才辈出
悠久的校史和严谨的校风,使“西隅”学生数以万计,遍布海内外,各界杰出人士不胜枚举,他们有的在学术界,有的在政界,有的在商界显露才干,为“西隅”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亦园校友,“西隅”毕业后考入台湾大学,后获
哈佛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是国际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台湾考古专家。
庄瑞杰校友,1953年毕业于“西隅”,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产界拥资数亿的知名实业家。1990年第十二期香港《每周投资》杂志,曾刊载题为《亿万富翁10元起家———记地产界传奇人物庄瑞杰》的长篇文章,介绍他的卓越才华。
程家瑞校友,我国足球高级教练员,1958年—1980年任
福建省足球队主教练,3次率省队晋升甲级队,名列全国第五名,3次参加国际比赛取得一胜二平战绩。
原
华侨大学校长
庄善裕四兄弟也都毕业于西隅小学。庄善春后来成为医学博士、香港全科医学院院士;庄善约成为
菲律宾银行家、无线电工程师;庄善多成为化学博士、菲律宾
菲华商联总会理事。
从“西隅”走出去的学子,难以忘怀母校的恩情,在他们事业有成的时候,他们纷纷回报母校,以图母校更加蓬勃地发展。
1988年年底,
陈仲瑾先生之子
陈泗东先生继承父志,为“西隅”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四处奔忙。他赴港为学校筹募资金,建校友楼一幢,并建立西隅旅港校友会联络组。与此同时,校友
庄瑞杰先生也在学校里独资捐建艺术楼一幢,校友黄栋?也独资捐建图书楼一幢。
教学成就
近年来,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育人,学有特长”为指导思想,开设了20多个特长班,取得显著成绩。该校自1993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示范学校”、省“文明学校”和省“图书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编入《福建名校》、《崛起的八闽经济》和《福建教育大辞典》。该校还是
福建省小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历史沿袭
西隅小学至今已有111年历史。
1906年11月,在
废科举、办学堂的声浪中,富有革新精神的知识分子
陈仲瑾、
许卓然、叶青眼、
傅维彬等人为启迪民智、宣传革命,在小开元寺内创办了一所学堂,因学校地处城西,故名西隅学堂。
辛亥革命志士陈仲瑾先生出任首任堂长。
这些热血青年为西隅学堂的成立谱写了一首热情豪迈的校歌:“……君不见城西文化起
欧阳姓,泉南科申第一士,立我志气,振我中华,百年树人功在兹……”并立下铿锵有力的校训:“言行一致。”
学校成立后,泉州“同盟会”即在西隅学堂秘密集结革命力量,学堂成为辛亥革命党人活动的总部。
1911年11月18日,
泉州市的“同盟会”会员从西隅出发,一举光复泉州。现
开元寺内立有“清末泉州同盟会秘密机关”的
碑石以志纪念。
其后不久,西隅学校搬出开元寺,改在大寺后建设新校舍。当时,热心教育事业的庄姓族人主动献出祖屋,辟作学校足球场。学校组织学生足球队,为泉州培养了不少足球人才。
随着“西隅”事业的不断发展,1913年及1921年,
陈仲瑾两次出国到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为学校筹募基金,建筑楼屋,并组织了以菲律宾侨领
陈光纯为首的华侨校董会。
1922年,“西隅”扩办师范部和幼稚园。师范办了10组,毕业9组。这些师范毕业生遍布泉南各地,为
泉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1927年国共合作时,西隅学校有了中共地下组织。1934年该校师范部与黎明高中同时被
中国国民党政府以未立案为借口取缔,之后就专办小学。
1940年陈仲瑾第三次到菲律宾,联络西隅校董校友,组织旅菲校董会,当时恰遇太平洋战事爆发,陈被困于菲岛。1946年
日本投降后,
陈仲瑾回国后又开始酝酿办中学部。1949年西隅中学开办,中共地下党员
陈碧玉担任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西隅中学于1952年秋由人民政府接办为泉州第四中学。1958年
大跃进时,四中被并入泉州二中,1953年西隅小学改名为开元小学,文革中改名“五七”小学,1978年之后,学校又一度改名为西隅小学、第八中心小学、第一中心小学。
2002年,西隅小学搬迁至西湖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