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由来 据
康熙55年辛吉龄主修的《辛氏族谱》记载,辛氏一世祖景直、
景福、景元三兄弟于明洪武五年(1373年)从“
云南省(
山西省)大槐树里头迁
肥城市”,又于
永乐年间“迁居墨之南山”,即现在的大埠东社区。后四世祖辛万携妻胡氏及子女到
浮山县前的东头立村,故名“
山东头村”。
位于浮山前,
海尔路南段,南临大海,
石老人海水浴场位于域内。东靠青岛国际啤酒城和
崂山区行政中心,香港路、东海路从社区前依次穿过。2004年底,有居民1364户,3576人,
辛姓占总人口的60%,其余为王、曲、李等姓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几百年来,先人们主要靠耕亩,上山采石,下海捕鱼维持生计。1978年以后,
山东头社区除发展传统的
渔业捕捞、海水养殖项目外,发展了社区办集体企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现有捕捞
渔船6艘,海上养殖
扇贝、鲍鱼740余亩;拥有3个预制构件厂及服装厂、塑钢厂、塑料厂、车队、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公司和
园艺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29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1元。
全村占地面积6178亩,耕地963亩,其中粮田面积963亩,树林1621亩。役畜4头,生猪存养76头,鸡存栏389只。海水养殖虾池262亩,滩涂3000亩,浅海2000亩,筑池鲍参养殖22亩。摩托车116辆,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电视527台,有线电视入户率为84 %,电话469部。
全年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9万元、农业收入48.15万元、
渔业收入1825万元,畜牧饲养收入12.18万元、建筑收入5万元、运输业收入7.3万元,餐饮收入29.7万元,服务业收入11万元,其它收入4.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224元,人均占有粮食120公斤。有小学1所,卫生室1处。
早在60-80年代辛氏家族语言以土话为主,爸爸叫(爹),妈妈叫(娘),奶奶叫(嬷嬷),姑奶奶叫(老姑)山东头唯一的一家-郭氏家族的出现改变辛氏家族的语言文化,当初郭氏家族叫爸爸。妈妈,奶奶。姑奶奶辛氏家族还嘲笑这种叫法,随着
改革开放社会的快速发展辛氏家族慢慢适用了也随着郭氏家族的叫法叫开了,这一点证明郭氏家族对山东头的语言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说明郭氏家族在语言文化方面一直走在辛氏家族前言。
社区于1990年就投资百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楼,修建了200米跑道的运动场,添置完善教学仪器和设施。2000年又与金螺号幼儿园联合创建了金螺号幼儿园山东头分园。设立了教育奖学金制度,对本社区考取上一级学校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年投资上万元订阅报刊、杂志,鼓励社区居民和厂企领导阅读、学习。与高科园成教中心联合办学,免费对社区年轻人进行学后教育。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组建了老年扇子队、舞蹈队、青年合唱队、学生腰鼓队,多次参加市区重大节庆演出。2003年全国
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该社区举行。
全村经济及土地面积 2007年山东头发展一直走在邻村前沿但是经济不及邻村,失业率相当高全村失业率超过一半多~~~~,土地使用面积在急剧缩小,土地都卖了但是村民没有富裕,钱到那里去了,可想而知!!~~看看这届村委领导班子能不能把山东头村带向富裕的小康生活????全体村民等待你们的行动~~~加油吧,全体村民谢谢你们了.
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
王姓由
云南省迁来东皋山东麓立村,称山东头。
同治《
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赭岛位于洼里东偏南14公里,山东头东偏北11公里岛上。
位于洼里南偏东5.5公里,横门湾西岸。该村主要有3个姓,王姓470户,
李姓2户,
孙姓1户,总共473户,1701人。其中:男865人,女836人,青壮年劳动力9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