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大学于1922年12月8日由时任
云南省省长
唐继尧创办,时名私立东陆大学,系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第一所综合性正规
私立大学。唐继尧为名誉校长,
董泽为校长。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会泽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现
云南大学等高校为东陆大学重要继承者。
历史沿革
1919年,省议员大会审议通过
龚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筹办大学民国时期的东陆大学校门请愿书”。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9月以云南督军公署、省长公署之名告知省议会,表示“大学之设,必期于成。”
1922年11月,筹备处投票决定校领导人员,
唐继尧和
王九龄当选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
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设有预科、本科、附中。
1930年更名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升格为“国立东陆大学”,1949年
新中国成立,在“东陆大学”基础上建设了新的“云南大学”。
1927年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在《视察东陆大学报告》中,对其办学成效有较高评价:“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
东南大学、天津
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成绩与效率居优胜地位,以时间之速,与办理之认真,至有今日所知之效果,可谓难能可贵矣。”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宗旨
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门人材。
校训
自尊:志学而立,健以自强。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万变,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勿踬。
致知:子与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
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吾师。
正义:履蹈正谊,罔涉回邪。
耿介拨俗,尽扫浮夸。廉隅外砺,诗书内华。不挠不折,凛然
孔父嘉。
力行: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知行合一,允矣名言。庄敬日强,同撑大厦,愿持此言,质诸天下。
这八字校训,“自尊”谓心态,“致知”求学,“正义”谈道德,“力行”求实践。其下的四首
四言诗,系唐氏之注也。
领导团队
名人渊源
与唐继尧
“东陆”乃取自唐继尧“东大陆主人”之号。
先生教育情节:
唐继尧生逢清末(1883年8月),国家衰败,
帝国主义肆意欺辱。面对残破的国家,他深深感到祖国的危机,赴日留学时,他毅然放弃了父亲指定的工科的选择,考虑到
中原地区“工业缓不济急,不如学陆军,异日庶可为国家效用。”到达
日本不久,他就在一颗
水晶图章上刻上了“东大陆主人”的字样。并于1905年夏所做《偶成》一诗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
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
壮心百炼锄群丑,安排黄种旧山河;
澄清事业寻常举,欧亚风云亦太和。
在《会泽笔记》中,唐氏更是袒露心怀,“
甲午、庚子之役,我民族惨遭异族屠戮;日俄战起,
东北地区父老无辜受其蹂躏,皆我之父兄子弟也,此仇不雪,则我罪不恕,天之生我,宁无意乎?”“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世纪之中国男儿,生何如死。”忧国忧民之心,强烈的民族情节,远大的抱负,使其于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光复
振兴中华,并进而实现其“东大陆主人”之宏伟理想。
先生办学原因:
唐继尧1923年东陆大学开学典礼的致训词中陈述了自己创办大学的原因:
一,国家不幸,大乱迭兴,靖护诸役,数次起兵,以‘正义’、‘人道’相号召,即欲以此纠正人心,治国平乱,不料结果均无甚美满。于是憬然于国家之败坏,由于无多数优秀人材奋斗其间,致正义无由伸展,民治无由发达。民八年,军事收束后,乃觉悟培养人才之不可缓。
二,欧战以还,思潮勃兴,至理名言,阐发无遗。各处环境不同,主张亦固之有异,适此者,未必尽适于彼。研究所得虽多,但取材能力殊弱,削足适履,致旧文化无由发扬。拟以固有文化精神,吸收新文化,成一折中适于
国情者,非谋建设一最高学府以研究之不可。
三,废督后实行民治政治,如实业、教育、交通及一切庶政,在需要专门人材,方克有济。此项专门人才,更非由大学以造成不可。
四,本省无相当之学校以升学,如中学毕业后,多数辍学,欲向省外国外谋升学,又苦于交通经济之种种障碍。今设此大学,向上颇便,人才易出。
先生办学理念:
唐继尧认为大学应该以开放于世界,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滇省、局限于
亚洲,应该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之路。他认为“东陆大学者,东亚人之大学,非滇一省之大学。”“东陆大学之成立其所负文化上之使命不限于
云南省一省,将进而谋西南诸省文化之均衡与向上,以与中原齐躯,而同欧美争衡。”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德育,只有德育搞好了,才能搞好教育,才能作好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材,“心田不打扫干净,虽施以良好教育,亦无益也。”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独在于学生,“教授不独在学术,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之精神。”1923年《东陆校刊》出版,
唐继尧为之序,再次强调办大学之重要,认为读大学做学问者,强调要“求实学,戒虚声”,同时再次表达对教育之宏大
张炽之愿望,“愿斯校发扬踔厉,磨练精神,正学昌明,终始勿,使东亚大陆,文学观摩,远放异彩。”
与董泽
董泽(1888-1972年),字雨苍,
云南省云龙县人,他曾攻读
日本东京同文书院,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1915年回国参加
护国起义,担任护国军司令部秘书及驻港联络总办,1917年初重赴美国完成学业。1920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过云南省教育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及富滇银行总办、私立东大校长等职。董泽深受美国教育思想影响,创办私立东大时,仿效欧美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根据云南地方建设发展需要,提出办学理念,对学校发展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董泽主校8年,禀校训、行校纪,承先古文明,借欧美科技进步、学术民主,对国民教育的发展颇有建树。
与熊庆来
全国著名数字家、
教育家熊庆来先生自1937年8月任“
云南大学”校长,一再呼吁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教育学术为百年大计,应予大力扶植,尤其要重视边疆的高等教育事业”,主张全国高等教育“应全面考虑.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不宜畸轻畸重”。在
云南省主席龙云的支持下,他努力争取把当时尚属省立的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以国家力量促其发展;1938年7月1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通过“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
熊庆来任校长,经费定为国币50万元。除保留原有文法、理、工、医、农学院外又添设了铁道管理系、蚕桑、采矿等专修科,使云南大学能沿着“从云南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以研究,以期尉为西南学术重心”这一办学方向,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