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年10月29日—2013年9月28日),字迈珂,生于
多伦多,幼年随父母移居
英国。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苏立文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人,是当代西方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学术泰斗,被誉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
马可·波罗”。2013年9月28日,迈克尔·苏立文先生在牛津大学医院去世,享年97岁。
人物生平
1916年10月29日,迈克尔·苏立文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幼年随父母移居英国。
1940年2月,迈克尔·苏立文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中国,后来又从事博物馆与教学工作。在华期间,在四川成都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吴环(Khoan),一位来自福建厦门的女大学生,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与当时的中国画家
黄宾虹、张大千、
林风眠、
庞熏琴、
丁聪等人交往甚密。
1942年,苏立文从
贵阳市迁居
成都市,在华西大学博物馆工作,并且于同年和吴环在成都结婚。
1966-1985年,为斯坦福大学教授并曾任东方艺术系主任。
1985年起,任教于
牛津大学直至退休,为
圣凯瑟琳学院院士。
2013年9月28日,迈克尔·苏立文先生在牛津大学医院去世,享年97岁。
主要著作
- The Birth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1980)
- Symbols of Eternity (1979)
-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rev. ed. 1989)
- 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1996)
- 《艺术中国》The Arts of China (fourth ed. 1999)
中国经历
1940年4月,作为国际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的苏立文刚到中国开始执行他的任务:驾驶一辆满载药品补给的3吨道奇卡车,往来于
昆明市、
贵阳市、
重庆市、
成都市之间。路途颠簸,车辆常坏,苏立文和同伴摸索着自己修车。苏立文与中国艺术家的友谊,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中叶的四川成都。1941年,苏立文在这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吴环。吴环以她独特的方式开始为苏立文与艺术家搭上友谊之桥,也为他打开了一扇扇门。
吴作人在苏立文家的前廊上完成了画稿《青海市集即景》,苏立文见到了刚从
敦煌市回到成都的张大千。
苏立文到成都不久,认识了相伴一生的妻子吴环,并因此获得推荐,成为华西协和大学教授、博物馆馆长
郑德坤的英文助手和成都
金陵大学英文讲师,并参与
王建墓“王建墓”发掘的前期
测绘学工作。2005年,89岁的苏立文还回到
成都市参观永陵博物馆,并与当年看守永陵发掘现场的91岁的刘复章老人欣喜重逢。苏立文是1942年最早发掘永陵的参与者之一,当年刘复章老人是看守永陵发掘现场的工人,苏立文则是著名人类学家、前
四川博物院馆长
冯汉骥教授主持永陵考古发掘工作时,特意聘请的英籍留学生。苏立文特地到地宫入口处留影,他回忆说:“当年地宫发掘时,中国正遭受
法西斯主义侵略,考古工作很难进行。时间过得太快,
清永陵的宝贝都还在,而且保护得这么好,我只能用wonderful(棒)来形容!”。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初,苏立文和妻子吴环离开中国到达
英国,获得奖学金在
牛津大学学习艺术史。1959年,当苏立文的西方同行还认为中国现代艺术不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课题时,苏立文出版了《20世纪中国艺术》一书,随后又写出了《艺术中国》,这本书至今仍是西方了解中国艺术的最佳读本,
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指定它为中国艺术史的入门教材。
作为西方几位公认的通晓中国艺术的大师之一,苏立文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他能提供的学术视野,苏立文的中国经历也令他成为一位独一无二的中国艺术亲历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