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5战斗机
俄罗斯米格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35(俄语:МиГ-35,英语:MiG-3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 “支点”/Fulcrum)战斗机是由俄米格飞机制造集团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生产的米格-29系列战机的改进型,也被称为“最后的支点”,被列为四代半多用途战机。
米格-35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始于2005年前后,首架样机2007年公开亮相,在2010年已有3架全尺寸原型机接受了各类测试。2017年1月26日,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被交付给俄罗斯空军,正式开始接受国家测试。制造商的试验于2017年12月完成。2019年6月17日,俄罗斯空天军接收了2架米格-35,米格-35正式服役。米格-35战斗机依飞行员座舱布局可分为单座版米格-35和双座版米格-35D共两种型号(统称米格-35)。
米格-35战斗机沿用了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的机身结构,采用雷达吸波材料降低探测率,配备了两台RD-33MK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甲虫”Zhuk-AME雷达,全面使用线传操纵系统及放宽安静度布局,玻璃座舱内装置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米格-35战斗机共有9个外挂点,能挂载几乎全部俄制现代化空空和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6.5吨。此外该机还保留了米格-29传统的GSh-30-1 30毫米航空机炮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俄罗斯国内服役的米格-29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天军和陆军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战机。随着俄罗斯经济低迷,防务开支增长计划难以兑现,各类军备发展计划也被拖累,米格战斗机29战斗机亦遭遇零配件、维护和训练不足的困难。尽管后来情况有所好转,米格-29战斗机得以继续服役至2020年,但是俄制战机的飞行寿命较低,米格-29的发动机大修时间较西方同类发动机短得多,致使米格-29的飞行时数仅有2500小时。为了延续这一系列战机的服役生涯,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开始研制以米格-29为基础的米格-35战斗机。为验证推力矢量技术对提高战机近距格斗性能和短距起降性能的影响,并为推力矢量技术在米格-29等各种战机上的改造应用提供技术支持,MAPO-米格集团在米格-29M型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了米格-29OVT技术验证机,米格-35战斗机就是米格-29OVT的正式定型型号,也是对外销售所宣称的型号。
研制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格-29战斗机的发展型“支点-C”已经问世,但仍然暴露出携带燃油有限,航程短等致命缺陷。为此,米高扬设计局继续加大改进米格-29战斗机的力度,除了保持基本气动布局外,其余部分几乎完全重新设计,将其命名为米格-29M型。研制过程中,该系列先后生产了6架原型机,依次编号为151-156号,分别承担着不同改进升级方案的验证任务。其中,151号用于验证电传操纵系统,152号用于验证气动布局和发动机,153号用于验证雷达性能,154号用于验证发动机,155号用于验证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全系统,156号是对地攻击火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完整验证机。
1986年,首架米格战斗机29M原型机就开始试飞,主要改进了机身结构,并采用了新型雷达。1994年,米格-29M原型机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展出,为了吸引外界的关注,当时曾经命名为米格-33型战斗机。然而,这个名称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寻找到任何潜在用户,因此并未广泛地为外界所知晓。随后,米格-29M2(154号)和米格-29M(156号)原型机频频参加世界各国举办的航空展,力求寻找到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米高扬设计局曾经考虑发展一个新系列,当时命名为“9-25”型。设计方案包括增加机身长度、发动机向后移动920毫米,这样可以携带更多燃油,使内部燃油量增加1500千克,航程也将增加一倍以上。同时,该方案还将考虑采用鸭式前翼和更大的机翼,并计划在飞机上采用一种新型火控系统,换装性能升级的 RD-133发动机和加装空中受油管。经过充分论证,这个系列最终产生了一种称为“方案35”的总体设计。1996年,米高扬设计局正式宣布了这个方案,并在内部将其称为米格-35型,同时强调其总体性能接近于当时苏霍伊航空集团正在研制的苏-35多用途战斗机。但是这个方案所需成本过高因此并未用于米格-35战斗机,而是更多地考虑了跨越发展的研制思路。当时的米格-35方案几经瘦身,最后只是将一些较为成熟的改进技术集于一身,主要包括采用具有推力矢量发动机、安装各种新型火控系统和航空汽车传感器、携带不同用途的武器。这样,米格-35战斗机在总体布局设计上仍然以米格-29M2原型机为基础。
2001年,米格战斗机29M(156号)原型机在改装为rd-33OVT发动机的验证平台后,正式更名为米格-29OVT验证机。其中,OVT是俄文Otklaniayemyi Vektor Tyagi(英译movable thrust vector)的缩写,意思是可变推力矢量。同年8月1日,该机在茹科夫斯基试飞中心静态展示了活动喷管,16日在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2001年9月26日,米格-29M2(154号)原型机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基地首次升空,随后参加了当年10月9日开幕的马来西亚防务展,紧接着又在12月飞往委瑞内拉进行飞行展示。2003年8月5日,米格-29OVT验证机于格罗莫夫飞行试验研究院实现首飞。2002年,印度空军提出MMRCA计划,随后在2005年初,印度国防部发布新型战斗机的招标要求,并将招标文件分别发送给潜在的候选机型的所在公司,俄罗斯的米格飞机公司(米格-29M2)位列其中。2005年2月,米格战斗机29M2原型机出现在第五届印度航展。随着MMRCA计划竞标激烈,米格飞机公司作为印度空军作战飞机的传统供应商开始加速发展总体性能更胜一筹的米格-35战斗机。
随着MMRCA计划的逐步推进,“米格-35”这一名称在2005年夏天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上。2008年8月5日,米格飞机公司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基地首次向新闻界公开展示了具有米格-29OVT验证机的超机动性飞行。紧接着,米格-29OVT验证机在8月16日开幕的莫斯科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成为航展上的最大亮点。尼基京总经理当即在航展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公司掌握了可控推力矢量技术,将用于即将推出的米格-35战斗机。这是米格飞机公司首次公开提及米格-35战斗机,是基于米格-29M/M2平台,加装推力矢量并采用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更先进航空武器系统的生产型号。
2007年2月7日,米格-35原型机在印度班加罗尔的航展上以全新面貌首次公开亮相,着眼于新德里购买126架多用途战斗机的计划。米格-35战斗机在米格-29战斗机系列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优化,提升了整体性能,同时控制了成本。改进包括优化进气道设计、调节下唇口位置、延长机身、锐化机翼前缘等,以改善飞行性能和静稳态性。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和复合材料,减少雷达信号特征,提升隐身能力。虽然原型机未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但未来生产型可按需安装。此外,米格-35还通过增加油箱和优化燃油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航程,解决了米格-29系列“腿短”的问题。座舱采用现代化设计,配备多功能显示器,增强了态势感知能力,提高了生存能力。针对印度热带气候,采取防腐措施,简化维护程序,并延长机体结构寿命,降低飞行成本。米格-35战斗机装备了全新的相控阵雷达,Zhuk-A雷达原型于2005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展出,针对新米格战斗机和米格-29改进。原型重450公斤,不适于轻型战机。改进版减重至300公斤,但仍偏重。计划进一步减至600毫米直径,使用680个收发模块,减重并腾出更多机头空间。减小直径降低功耗,可使用米格-29的冷却系统,作用距离减至130千米,满足轻型战机需求。米格-35战斗机还采用了两个全新的光电探测部件,一个是嵌入在机头上方的前视光学搜索与跟踪系统(OLS-UEM),另一个是安装在保形吊舱中的光电搜索与跟踪系统(OLS-K)。这两个设备均由精密仪器研究所(NII PP)研制,该部门一直专门从事测量导弹和空间应用方面的飞行轨迹测测量的光学及激光设备,首次将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应用在航空领域。2006年,OLS-UEM器的原型曾经安装在米格战斗机29M2试验机上进行测试,随后应用到米格-35原型机上。
MMRCA计划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在2009年2月11日开幕的第七届印度航展上,米格-35战斗机在飞行表演中竭力展示各项性能,希望获得印度空军的青睐。随后米格飞机公司向印度空军提供两架米格-35原型机用于作战性能的试飞评估,并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基地实施两次作战模拟演示。2009年中期,随着第二阶段评估工作的结束,米格-35战斗机获得了印度国防部的较高评价,但在2010年8月,俄罗斯的米格-35战斗机在首轮竞争中落败。
在2010年已有3架全尺寸米格-35原型机接受了各类测试。2016年11月24日预生产型米格-35战斗机完成了首次飞行,飞机的编号为702。2017年1月26日,米格飞机公司将预生产批次的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交付俄罗斯空军,正式开始接受国家测试。次日,米格飞机公司在位于莫斯科东南部卢霍维齐的第一生产复合体工厂首次对外公开展示了米格-35战斗机。制造商的试验于2017年12月完成。2020年2月,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公司表示,米格公司工程师获得了飞机降落时的自动控制系统专利。该数字系统提高了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的安全性,使飞行员能够以自动模式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降落滑行。新技术将在米格战斗机29M、米格-29M2和米格-35飞机上的使用。
生产列装
米格-35战斗机由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公司位于莫斯科近郊卢霍维齐的1号生产厂制造,是按照与俄罗斯空天军签订的进行相关试验设计工作的合同生产的两架预生产型飞机之一。由于采用了新的数字化生产系统,该公司的生产能力每年可以生产 36架米格-35。
2012年,当时米格飞机公司总经理谢尔盖·科罗特科夫(现为 UAC 副总裁)表示,将于2014年开始向俄罗斯空军交付新战斗机,但没有透露具体飞机数量。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 承诺将于2013年4月13日直接送达部队。然而,这一进程一拖再拖。军方表示,该行业没有准备好按时履行这一命令。合同最终没有签订。
2017年7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和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 (RSK) 就最新型多用途米格 35 战斗机的数量达成一致,这些战斗机将作为 2018-2025 年国家武器计划的一部分进行采购。军方将购买24架飞机,其中六架将提供给雨燕特技飞行队。同年,据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确认,俄订购50架米格-29M战机的北非买家为埃及
2018年8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 (Alexei Krivoruchko) 和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负责人尤里·斯柳萨尔 (Yuri Slyusar) 在莫斯科郊外库宾卡举行的2018年陆军军火展上签署了第一份到 2023 年交付 6 架米格-35 战斗机的合同。其中两架米格战斗机35ub战斗教练机于2018年制造并交付,四架米格-35S(系列版)战斗机于2019年移交给俄空天军。2018年11月下旬,首批米格-35战斗机进入建造最后阶段。2019年1月18日,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与国防部签署第二份合同,于2020年交付另一批米格-35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2019年6月17日,俄罗斯空天军接收了2架米格-35,米格-35正式服役。
2021年5月6日,俄罗斯最新型的多用途战斗机米格-35处于国家联合试验阶段,已经获得了试生产一批飞机的初步证书,但该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基本设计
机体结构
米格-35战斗机沿用了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的机身结构,米格-35机身蒙皮广泛采用铁氧体雷达吸波涂敷材料喷涂以便进一步降低雷达探测的几率。机翼前缘进行了锐化,增加了副翼翼展;加厚的翼尖有前后向的雷达警告无线电接收机。米格-35重新设计进气口,并在边条内增加油箱,重塑机身外形,增加机背油箱。米格-35还改用了大尺寸单块式机尾减速板。进气道下唇口位置可以自行调节,能增大起飞时的空气量。机身后部位置延长以保持静稳态性。其余机体结构也有一定变化,如背脊增大增长,加长加高座舱盖,维护舱门更大更方便。取消了辅助进气门,边条处相应位置增加了新的小油箱。机翼、副翼、尾翼均有一定改进,边条、机翼前缘外形更加尖锐,翼尖处增加了全向雷达告警天线。机身上加装了“栀子-1”主动电子干扰系统。由于机身外形变化而引起的气动力变化,重心后移,静不安静度的增大,通过依靠线传操纵系统得到补偿。为了缩短降落滑跑距离,米格-35的气动减速板也进行了改进,减速板改为机背单块形式,类似于F-15和苏-27。
动力系统
米格-35战斗机采用了两台RD-33MK发动机,是RD33发动机系列的最新改型,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到4000飞行小时,大修时间延长到1000飞行小时。RD-33MK具有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单元,并且风扇、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低压涡轮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其单台最大后燃推力约为88千牛,可选择加装矢量推进装置。为了解决“腿短”的问题,发动机位置向后移动0.92米,以增大机内空间携带更多燃油,航程提升至2000千米以上,如果加挂三个副油箱则可达到3000千米以上,还可以凭借空中加油进一步扩大航程。
航电系统
米格-35战斗机是米格-29米格-29战斗机系列中第一种全面使用线传操纵系统及放宽安静度布局的型号。这一飞控系统使其缩短了与西方先进水平的距离,更好的发挥了米格战斗机29优秀的机动性,飞行攻角增加近30度。
在雷达火控系统上面,米格-35战斗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甲虫”Zhuk-AME雷达。该雷达有652个收发模块,每4个模块被制造成一个模组共163个模组,相控阵天线直径0.7米,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大约160公里,并可同时跟踪30个空中目标。“甲虫”-AME无论在抗干扰性能、多目标交战能力、扫描精度、处理速度还是同时操作的作战模式上都远优于“甲虫”-M,该雷达装机之后,米格-35的对空和对地性能有质的飞跃。此外,米格-35还配备了OLS-UEM综合光电传感器,集成了红外传感器、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可搜索最远55千米处的空中目标。
座舱设计
米格-35战斗机采用“玻璃座舱”,在前、后座舱内均装有3台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前座舱的正前方采用了平显,后座舱则在正前方安装了一个显示器,专门用于显示光电探测系统截获的目标信息,比米格-29A陈旧的机电仪表系统显示效果大有改善。借助于增强的态势感知能力,米格-35战斗机无需进入防空区域,可以利用远程武器打击各种目标,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武器系统
米格-35战斗机共有9个外挂点,其中两侧机翼下共8个,机身中央1个,能挂载几乎全部俄制现代化空空和空地武器,该机最大载弹量6.5吨。此外该机还保留了米格-29传统的GSh-30-1 30毫米航空机炮。该机的空空武器主要是RVV-SD(R-77-1)中距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RVV-MD视距内格斗导弹。空地弹药主要有Kh-29空地导弹(分激光制导和电视制导两种型号)、Kh-38空地导弹、Kh-35U和Kh-31A反舰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米格-35还可以使用KAB-500型精确制导炸弹系列卫星、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
性能参数
衍生型号
米格-35D
米格-35D是米格-35的双座版,除了执行战斗任务外,米格-35D还有助于飞行人员进行飞行和使用米格-35的培训。
米格-35S
米格-35S是米格-35的单座量产型,为了增加航程和作战半径,米格-35S将第二个飞行员座椅的位置替换为了一个额外的燃油箱。这样的设计使得S型在保持原有作战性能的同时,拥有了更长的滞空时间和更大的行动范围。这一改进适应了现代战争对战斗机高机动性和长航程的双重需求,使得米格-35战斗机在同类机型中更具竞争力。
米格-35UB
米格-35UB双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为教练型战机,是米格-35战斗机的生产样机。米格-35UB于2016年年底首飞,于2017年1月27日在制造商 RAC MiG 位于莫斯科附近卢霍维齐的 PK-1(一号生产基地)工厂公开亮相。
服役情况
外销失利
2005年初,在印度军方采购126架下一代先进战斗机(MMRCA)项目遴选中,米格-35战斗机一度入选,俄方改装了原型机作为展示样本供印度参考,根据 MMRCA 计划的安排,各种候选机型都将从2009年5月份开始接受酷热环境下的作战使用评估,全面展示各自的性能特点,年底再接受严寒与超市环境下的广泛测试。2009年中期,随着第二阶段评估工作的结束,米格-35战斗机获得了印度国防部的较高评价。2010年8月,俄罗斯的米格-35、美国的F16IN和F/A-18E/F、瑞典的“鹰狮”在首轮竞争中落败。2011年8月,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收到了印度国防部的信函,说明了米格-35战斗机未能进入MMRCA 计划最终竞争名单的主要原因是雷达和发动机的性能存在不足。具体而言,Zhuk-MAE有源相控阵雷达未能实现所要求的截获和跟踪距离,rd-33MK发动机的性能也没有达到印度空军所要求的标准。
埃及采购
2017年4月,俄罗斯方面公开了埃及空军首架米格-35战斗机清晰照。据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确认,之前传出的向俄订购50架米格-29M战机的北非买家为埃及,而此前参与竞争的中巴枭龙战机则被淘汰出局。此前俄方出于保密原因并未透露具体国家。
俄军采购
2017年7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和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 (RSK) 就最新型多用途米格 35 战斗机的数量达成一致,这些战斗机将作为 2018-2025 年国家武器计划的一部分进行采购。军方将购买24架飞机,其中六架将提供给雨燕特技飞行队
2018年8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 (Alexei Krivoruchko) 和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负责人尤里·斯柳萨尔 (Yuri Slyusar) 在莫斯科郊外库宾卡举行的2018年陆军军火展上签署了第一份到 2023 年交付 6 架米格-35 战斗机的合同。其中两架米格战斗机35ub战斗教练机于2018年制造并交付,四架米格-35S(系列版)战斗机于2019年移交给俄罗斯空天军。2018年11月下旬,首批米格-35战斗机进入建造最后阶段。2019年1月18日,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与国防部签署第二份合同,于2020年交付另一批米格-35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生产列装
基本设计
机体结构
动力系统
航电系统
座舱设计
武器系统
性能参数
衍生型号
服役情况
外销失利
埃及采购
俄军采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