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志》是2006年11月由
黄山书社编辑出版的
王敛福(清)编撰的地方府志。本府志初版于清
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志十卷,约40万字,分舆地、建置、食货、学校、秩官、人物、艺文、杂志等门类。本次出版,聘请了当地知名专家对府志进行了详细的点校,补其遗失,增其漏缺。新版《颍州府志》,大32开本,精装,约77万字。
内容提要
据了解,《颍州府志》系
清代颍州
知府王敛福亲自动笔修篆,是当时唯一的一部府志。初版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志十卷,约40万字,分舆地、建置、食货、学校、秩官、人物、艺文、杂志等门类。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现存的《颍州府志》已寥寥无几,且大都保存在外地图书馆古籍部,既不便于借阅,也不便于阜阳人研究。同时,以前的志书还没有标点符号,极不适合现代人阅读查校。为此需重新印刷出版。
此次重新点校的《颍州府志》,大32开本,约77万字,依据点校的底本是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中》,聘请了四位对
阜阳市历史有研究的人员担纲点校。全志点校完毕后,市地志办副主任邓建设对全志进行了一次通读。他在通读中发现,依据的
乾隆十七年刻本虽然是
善本,但原书有残页、字迹模糊等问题。为此他对原志从史籍中引用的资料,尽可能找到出处,将志书中模糊、残缺的部分恢复、补全,并与省图书馆古籍部、博物馆资料部、
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南京市图书馆古籍部、
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等单位所藏的乾隆《颍州府志》进行了互校,并进行了订正。
据悉,此书出版历时三年,进行了三遍详校,两遍再审。此书的出版为热爱
阜阳市、身在阜阳、研究阜阳历史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目录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前言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说明
原乾隆《颍州府志》编姓氏
序
《颍州府志》序(高晋)
《颍州府志》序(双庆)
《颍州府志》序(许松)
书摘
王浩河南夏邑人。
张海河南廷津人。善、、琰、逊、经、勇、勋、秉干、尔才。
所镇抚
张中湖广州人。旺、干、礼、雄、瑾、斌、节、朋、可爱、尚印。
王纯性以伯道增边功授职。
百户
邱逊扬州人。振、玺、岳、章、相、功、祖尧、世勋。
朱兴辅桐城人。亮、福、源、珍、永、纪、恩、衮、名扬、廷诏。
张文清湖广安陆人。成、能、智、寿、顺、茂、奉、’辅、略、习武、绪。
孙旺
上蔡县人。、恭、斌、永、、隆、鲸、栋、炜、升。
罗鸣邳州人。云、山、亨、锦、洪、升、勋、照、三奇、元庆。
张荣河南夏邑人。文、麟、凤、、继武、恩、尚卿、国威、景宸。
刘全山西孟县人。广、海、林、镇、江、继宗。
王敬河南祥符人。用、荣、济、希、鲸、尚德、日雍。
刘昊湖广武冈人。才、庆、浚、琥、宁、书、承祖、生镓。
(十)[卞]①玉怀远人。曼、兴、通、达、升、洪、臣、爵、化、世威。
刘允
合肥市人。斌、清、成、全、荣、汉、一、元功、浚哲。
秦禄浙江西安人。贵、善、佶、琮、瑁、胜、武、价、秉忠、衍历升
广东省游击。
陶得寿州人。永、英、旺、勋、继、恩、裕后、碧、臣。
宋荣巢县人。良、镇、奎。
清乾隆《颍州府志》许松佶序古有九邱志,志之为书由来旧矣。顾学者载籍极博,率于志鲜留意,不知天时地利民物风俗,与夫川原城廓之变迁、经制赋徭之损益,悉备于志。官斯土者稽览古今、因地制宜,治术所关良匪浅鲜。
颍于
雍正三年,改直隶州,领县二。雍正十三年始升为府,,辖一州五县。前此千百年来,统隶分合沿革不一。今通计疆域广狭,政事繁简,规画已出尽善。
颍属之西北及南皆接连豫壤,而沙涡颍雉淝芡茨宋塘诸河,为通身脉胳流贯而汇于淮。诸河没有壅塞,潦异涨时复为患。治沟洫而谋蓄泄,此水利之宜急讲也。民虽良顽不一,然古所称“民淳讼简”者,时会亦递迁,此风俗之宜急正者也。二者尤有关于治术,可不缕载于志以示来兹乎。
知府诸城王公,词坛先达,擅良史才。两任此邦,泽洽民怀。念颍既改府而志仍缺略,非所以重文献也。于是取各属之志编辑纂订,汇为若干卷。既成,复问序于余,余非能文者,姑就志之有关于治术而略言之云尔,是为序。
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七月,分巡凤庐颍六泗滁和观察史,闽中许松佶撰序。
清乾隆《颍州府志》崔应序
志书之作仿于《周官》,外史掌邦国之图舆,用以周知海宇之情形。厥后龙门作史,记载特详。至
班固易龙门十书为食货、地理等志,而志之名以起矣。以使为政者考风物、镜得失,与夫山川城廓之险阻、井疆田赋之纤悉,开卷了然。得以因时制宜,典至重也。
我国家定鼎以来百有余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监于成宪,纲举目张,裔裔哉皇哉,较前古而过之矣,宁有缺焉未备者待修补乎。
而颍州一郡尚无志乘者,何也?粤稽颍在
春秋时为
胡国,
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称
汝南郡。自汉而晋魏而隋唐,或曰
阜阳市,或曰
荆州,或曰寿春,所隶不一,命名各殊,唐宋
五代十国皆称
颍州区,元以颍州属河南
汝宁府,至
朱元璋始改属
凤阳县,隶以颍上太和二县。我朝因之,其所由来旧矣。
雍正二年,
雍正帝御宇。览万国之图舆,察封疆之扼要,升颍为直隶州,改
太和县属,以寿州之
霍邱县属颍。十三年复颍州为府,领州一、县五,而河南陈州亦并升焉,故颍与陈皆无府志。
乾隆六年予为陈州守,政理稍洽,因延名宿捐俸与修府志乃备,十六年谬安徽司之摧。颍故隶安徽者也,适
太守王君以公事来,言及修志,谓颍为水国,而水道未楚,难于著笔。予笑曰:昔年所守之陈,即今日之颍也,其府治新设同,其为水国同,其修志之无所蓝本亦靡不同。而陈居颍之上游,陈故以颍不壑者也。颍之流虽众,大都入淮,汝颍实为魁首,淮由
固始县而入,汝经沈邱而过颍口,即
沙河亦绕沈北门而来。其他若淝若茨若涡若若柳若淠,未堪指屈,大约入汝者十之三,入颍者十之七,而统汇于淮耳。
夫事得其序,则先者可得而理矣,
物归其根,则末者可得而悉矣。
予口能言其然,恐未身历者,究难察其所以然也。因以旧所修陈州志遗之。旋接来扎,言水道误者悉已改正,共若干卷,并请叙于予,予不禁因之有感矣。
念自乙卯守汝宁,辛酉移陈州,丁卯易
南阳郡,前后十有余载。其所身历广袤,何二千余里,每车辙所至,访故老问遗民,讲求水利、默然而识之简端,以待参考。间遇形胜,如嵩高天息,不惮跋涉登临,周视往复低回,虽曰胜地留人,亦性使然也。故陈志之水道源流,自幸窃有一得,可为知已者道。
颍州南接光固,北抵归德,东距凤六,西南跨光息。星分房宿,山镇金牛,土泉甘美,人烟辐,非东南一大都会哉。府志之备,诚不容缓也。
今观其书,分门别类,按绪就班,其山川井路,城廓沟洫,罔弗具也;其学校人文,忠孝节义,罔弗核也;其奢俭贞淫,风流余韵,罔弗载也;赋役各归款项,兵刑列有成规。语简而,意质而理。纵不克上追班马,而以媲周官外史之纪,何多让焉。
且夫守土者,将以兴起教化、移风易俗为己任也。如第循分为无则劝惩不加,善良等之荑,愚不肖安乎末俗,何以协兴朝之雅化,风动而时雍乎,修志固亦分内事,而激扬寓焉,风化行焉,不谓于治道无小补也。因嘉其事而乐为之书。
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桂月之望,江南安徽等处提刑
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一级纪录七次,楚鄂崔应玠撰并书。
清乾隆《颍州府志》双庆序
颍介豫之交,历代建置不一。前明以州隶
凤阳县,至国朝
雍正乙卯岁,始以直隶州改建为郡,领州一辖县五。
而诸城王凤山前辈,以翰苑清班,为是邦师帅,怀之者在黎庶,畏之者在僚属,信之者在大宪,乃既政修人和,百废具举。因念王者建邦立国,既设之郡县必有志乘以备掌故,颍独阙如,慨然修之。
独是颍之志与他志异,以为独难也可。因其难,转视为姑缓也可。盖诸郡皆有成志,修之者唯是补其缺、正其讹而已。颍独以州改郡,既廓其州之旧,且割邑之他属者以属之。一时规模,悉向所未有,非修之实创之也。创之所以难也,而因循者夷然安之;安之无复而责也,旦嗑然笑之。是不能急其所急,而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