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翘(1916年7月7日—2013年1月13日),美国国籍,生于北京市,原籍
琅岐岛。林家翘是力学和应用数学、天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研究领域包括
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以及
天体物理学的
星系螺旋结构
密度波理论。
1937年,林家翘毕业于
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
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7年起,历任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教授、荣誉退休教授;自1951年起,林家翘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9年,林家翘被
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94年,林家翘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11月,林家翘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随后于2002年8月回国定居,出任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3年1月13日凌晨4时50分,林家翘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2013年6月24日上午,林家翘追思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
从1940年到1970年的30年间,林家翘连续提出湍谱理论和建立了
密度波理论。凭借这两项研究成果,林家翘成为公认的应用数学大师。1975年,为表彰林家翘对应用数学和力学的巨大贡献,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为他颁发了国际力学界的最高成就奖——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奖(Timoshenko奖)。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16年7月7日,林家翘于北京市出生。1937年,林家翘毕业于
清华大学物理系,随即留校担任助教。1939年,林家翘与
郭永怀,钱伟长等共21人同期考取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
加拿大。直到1940年,林家翘赴
多伦多大学深造,并于1941年获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林家翘获得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47年起,林家翘历任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自1951年起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62年起成为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2年,林家翘当选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主席;1979年,林家翘被
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87年,清华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林家翘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11月,林家翘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2002年8月。林家翘回国定居,并出任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人物逝世
2013年1月13日凌晨4时50分,林家翘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后世纪念
2013年1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200余名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在
八宝山进行林家翘遗体告别仪式。2013年6月24日上午,林家翘追思会在
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林家翘先生的夫人梁守瀛女士和亲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副校长
姜胜耀,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等出席追思会,共同追思和缅怀林家翘先生,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和治学风范。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
顾秉林主持追思会。胡和平、杨振宁、顾秉林与
徐遐生共同为由徐遐生监塑捐赠的林家翘纪念铜像揭幕。
2013年6月24至29日,为配合清华大学举办的“林家翘先生追思会”以及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林—徐星系螺旋结构
密度波理论创立50周年国际研讨学术会”,清华图书馆特藏部特举办了“林家翘先生资料展”,展览分别在主楼接待厅和科学馆内林家翘先生生前的办公室内展出。
2013年12月,江苏人民出版设出版了《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传》,作者孙卫涛、 刘俊丽。
人物成就
研究领域
流体力学领域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林家翘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他用渐近方法求解了Orr-Sommerfeld
方程,发展了平行流动稳定性理论,确认流动失稳是引发湍流的机理,所得结果为实验所证实。他和
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一起提出了各向同性湍流的湍谱理论,发展了西奥多·冯·卡门的相似性理论,成为早期湍流统计理论的主要学派。
天体物理领域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林家翘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创立了
星系螺旋结构的
密度波理论,成功地解释了盘状星系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确认所观察到的
旋臂是波而不是物质臂,克服了困扰天文界数十年的“缠卷疑难”,并进而发展了星系旋臂长期维持的
动力学理论。
数学领域
在
应用数学方面,林家翘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理论方面,林家翘有做出了一些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他证明了一类
微分方程中的存在
定理,用来彻底解决
海森伯格论文中所引起的长期争议。在应用数学领域,林家翘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发展了WKBJ方法,成为了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理论生物学领域
在86岁高龄时,林家翘主导建立
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并亲自选定将理论生物学中的“蛋白质折叠”作为研究领域。
著作成果
人才培养
林家翘教授对中国科技事业十分关心。他本人自1972年以来曾多次回国作学术访问,邀请众多美国知名专家来华讲学,接受多位学者去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为国内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学者,推动了
应用数学与
流体力学的许多新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年8月,林家翘出任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他在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任职的同时,把国家和学校发给他的生活费全部捐出,用于研究中心的发展。2007年,林家翘卖掉了在美国的部分财产并捐给
清华大学教育基会,设立了“林家翘——梁守灜学术研究基金”。
人物荣誉
以上内容收录截至2024年10月1日。
亲属关系
人物轶事
林家翘和
陈省身同是清华大学的校友。晚年时,陈省身选择回国定居,在天津
南开大学创办了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林家翘也在晚年携夫人回国定居,创办了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林家翘说,他在清华大学上学时就知道了陈省身的名字。林家翘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陈省身当时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研究生。林家翘说:“当时
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和数学系规模都很小,我每年都会选择数学课程,当时就到数学系听
熊庆来教授的课,知道了
陈省身的名字,但我是大学生,而他是研究生,当时并没有接触。”林家翘和陈省身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林家翘是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陈省身应邀到
哈佛大学大学演讲,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同在
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城,林家翘就去帮助招待客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20世纪60年代初,林家翘应邀到
芝加哥大学演讲,陈省身当时是芝加哥大学的
几何学教授,林家翘在陈省身家寄宿了一夜。 20世纪60年代初,林家翘为《美国数学会年报》写了一篇论文,
陈省身正好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因此就知道了林家翘所做的工作。林家翘说:“陈省身是做
纯粹数学的,我是做
应用数学的,二者差得很远,但欣赏彼此所做的工作,也互相鼓励,但没有合作过。”20世纪90年代末,陈省身曾邀请林家翘到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开展应用数学研究,但当时
清华大学大学也向林家翘发出了邀请,最后林家翘选择了清华。
人物评价
(林家翘)老师最重要的头衔是应用数学大师。可以说,是应用数学串起了他的学术生涯,让他在不同的学科游刃自如。(洪柳评)
他“像小孩子一样”,可是他确实非常严谨,希望多听一些新的、前沿的东西,认为年轻学生不应该做一些大的综述,而是应该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他要求学生们不能空口说
粤语,每讨论一个问题,论据都要列明出处。一些讨论的成果,要写成书面文章给他看。当他批评人时,表情是严厉的,如果他觉得一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会直截了当说是“totally nonsense(完全没有意义)”(洪柳评)
他痴迷的永远是自己的学术。在生命的尾声,林家翘仍在尽量思考和工作,因为对于他来说,“一天不作研究都不行”。(《
中国科学报》评)
林家翘先生生前为
清华大学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潜心治学、献身科学、追求卓越、诲人不倦的精神也为清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缅怀林家翘先生,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和学习,不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胡和平评)
林先生的研究就是爱好,爱好就是研究。业余时间,他喜欢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特别喜欢《
论语》,购入了多个版本,包括外文版,会比照翻译版与原文有无出入。(刘俊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