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
《设计心理学》是唐·诺曼(Donald Norman)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原名为《日常事物的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后来更名为《日常事物的设计》(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该书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了设计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以及如何优化这一沟通渠道,以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愉快。诺曼提出,当物品出现故障时,人们常常倾向于自责,但实际上,这并非用户的问题,而是设计中缺乏直观指导的问题。
诺曼通过案例研究描述了他认为的良好和差劲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并提出了设计原则。这本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设计实践。2013年,《设计心理学:修订和扩展版》(The 设计 of Everyday Things: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出版。
《设计心理学》一书在中国大陆曾被译为《设计心理学》和《好用型设计》。
图书简介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内容简介
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分类
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
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
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消费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心理
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核心是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行,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是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
2、访谈法 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3、问卷法 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4、实验法 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景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 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6、抽样调查法 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
7、投射法
8、心理描述法等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注意:
1、是心理活动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它不是一种独立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
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种共同特性,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具有选择、保持、需要:心理和社会要求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调节、监督功能。
动机: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心理活动 兴趣: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 理想:人的目标奋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坚持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
个性倾向
世界观:信念体系,人对世界总看法态度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不以人的活动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
(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 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个人独有的比较的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稳定的心理面貌称为性格,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
心理学流派简介
⒈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苟勒。
格式塔是德语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图形样式,重要是指组织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知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
⒉ 心理场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等概念。认为心理也是一个应力应变系统。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引用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来说明心理场的概念。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即他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永远是他心理空间的一个功能,反之,生活空间又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组成的,并提出人类行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单体和群体人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人社会,物理、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结果。(即单纯建筑环境不可能决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机械建筑论决定),居民行为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各种居住方式,不仅与住宅形式,建筑布局,环境规划有关,还与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会的大环境,(如价值取向,舆论导向需求意图)有关。
⒊ 需要论:
需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某种需求,人需要与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⑴ 主体缺少什么,⑵ 有不足之感
⑶主体期望什么,⑷有求足之感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依据需要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额顺序,分为7个等级,呈塔形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一个连续统一体中,(最初需要层次带有机械性,即需要从底一级向高一级自然出现,后又指出并非刻板,有许多例外和颠倒顺序出现。
⒋ 无意识(精神分析派)
无意识即潜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无意识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解释核心,他说: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之后“意识”才可能出现,也可能会缺如,他把这些分为⑴人能觉察和能感知意识。⑵虽属无意识,但经过注意或努力容易转化为意识的潜意识。⑶完全不能觉察和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或无意识是心理生活的蓄积库,大部分潜意识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任何闯入意识企图,都会遭到抵制或检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组成,本我是无意识核心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满足本能需要,,自我是部分本我的渐变和改造。它遵循现实原则,其思维特点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许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则,最终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遵循社会文化规范而发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击性,超我具有严厉性
自我、本我、超我关系(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又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它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心理层次,一般不易觉察,却规定了人的对外界刺激之反应的倾向性,不受时空限制,世代遗传,属个人先天所有而非后天可得经验,它使人们经常采用自己祖先类似模式认识世界,对于自己祖先相同行为作出反应,这表明人心理进化具有继承性,它经常存在与神论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潜在表现,内具有外向显示影响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识中流露,则会与做梦、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感知觉与设计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机制。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响应区域三个部分组成)
感觉是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它是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3。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触觉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但是纯粹感觉在实际中很少的,除了刚出生的婴儿外一般感觉和知觉总是联系在一起。单纯感觉很少。[所以研究设计中视觉其实就是设计与视知觉联系。]
《二》知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般知觉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几大类。
⑴以知觉起主导作用分析器来分类,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⑵根据知觉对象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⑶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
⑷根据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把不正确知觉称错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⑴知觉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特征,,但人们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原因是多种事物都是由各种属性和部分组成的复合刺激物,当这种复合刺激物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后只要有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发生作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暂时神经系统马上兴奋起来产生一个完整映象。
⑵知觉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背景区别开来,从而对它们做出清晰反应,这种特性为知觉选择性。
为了使知觉能做出清晰反映,必须使知觉对象从+2背景中分出来,依赖于几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差别;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分出来,反之越难。
2》对象各部分组合:刺激物各部分组合常常是我们分出知觉重要条件,有接近和近似组合。
1、接近组合,在感知时。刺激物在时空上十分接近事物,容易组合在一起,成为知觉对象。
2、相似组合,各种刺激物由于形状,大小,颜色,强度方面类似,感知时易组合在一起。
3、对象活动性,固定不变背景上活动对象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3》知觉理解性
在感知当前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知觉这种特性即为理解性。
⑷知觉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观看距离在一定限度内改变,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体大小知觉判断。
2》形状恒常性:指尽管观察物体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能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3》亮度恒常性:尽管事物明亮度改变,但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不变。
4》颜色恒常性:指物体虽颜色改变了,但我们还能感觉到原来颜色。
《三》视知觉
视知觉的产生是由于光波作用于视觉分析器而产生的。视觉适宜刺激波长在760毫微米--- 380毫微米之间光波,也叫它可见光,视觉器官是人眼球(按功能分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 现两部分)。
(1)视知觉的能动性
(2)视知觉整体性
(3)视知觉具有可变性
(4)也具有常人对平面空间的视知规律。
1、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地心引力即重力关系,人们习惯了从上向下观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观看,这与文字从左向右常见排列方式是一致的。这样以来形成了在有限平面里,观看者视线落点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规律,相应地这个平面不同部位成为对观看者吸引力不同视域,据其吸引力大小依次为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所以平面左上部和上中部可以称“最佳视域”(当然这种划分受文化制约,比如阿拉伯文书写从右向左横行,中国古汉字从右向左排列,这时人们阅读习惯会有所改变,最佳视域就会成为右上部了)"最佳视域"在版面设计,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中相当有价值.
2,视觉质感: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组成该事物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事物各个特性的感知也与对它其它特性感知相联系,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把握到事物一些相应的其他感觉的特性.
这种现象为什么产生?——与人的"联觉"有关,它其实指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中产生经验,抽象主义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其\u003c;论艺术的精神\u003e;中说过,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一致,而且可以和其他感觉相一致.
当然关于"联觉"这种生理机制,还不能说十分清楚,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两种分析器中枢部分形成的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分析器相互建立起特殊联系的产物,这种经验有赖于生活经验,正因为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人们才理解事物视性与非视觉特征的联系,才可能"直接观照"到对象重量,质地,温度等.
3,视觉心理学家德鲁西奥--迈耶对这些看法,他把上面这些现象称为“视觉质感”这一术语最好描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质感,这种视觉质感受吸引我们亲手去摸或同我们眼睛很接近,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感觉,这其实同样适用于一件雕塑,建筑产品,适用于室内装饰设计,陶瓷,工业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质感出现任何专场合,当然看出质感有赖于诸如粗糙,光滑,坚强等相对具体的体验。
在多数情况下,设计产品受众触觉是通过“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或者说首先被调动起来,再由他亲手触摸加以验证,所以现代设计师,尤其是平面图象设计师,应当根据需要把调动受众质感能力纳入思考范围,也就说考虑目标受众相对共同生活经验也成了必要事。
注意与设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中一种共同特性,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们专注于某个事物时,总是同时在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着或者说体验着一定情感情绪,注意与知觉选择有着直接密切联系,正因为这点,有些心理学家将注意视作知觉一种表现,在现代设计心理活动中,视知觉因素有着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集中谈谈设计活动中视知觉注意。
设计作品简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质”简洁,用很少构成特性,组成干净利索画面,“形式”与“内容”相一致,使用简单“质”,表现“简单内容”换言之”美术设计上内容不可太夏杂,最好只使用一个简单的内容,籍简单形式,把内容传达给观众,其实这里谈简单与复杂是相对,再简单的内容仍不只是一个信息,趋于简洁或者说,简洁化,是当代设计一种趋势,它实质符合视觉的秩序化规律,心理学实验表明,通常人们的眼睛看东西,先把握几个大的形之构造特性,而并不去把握那些琐碎之细节部分。只要求抓住大的构形特性,人们也就可以基本把握住对象形了。
这种视之现象体现出视觉提炼的功能,并且有尽可能多的细节被组织进一个尽量简洁的统一的结构样式中,那么这样作品就可以称作简洁性,比较能容易引起观众注意。
一、注意形成还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观众方面,他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对设计产品态度等都成为注意主观条件和原因,客观条件上讲一件设计作品要引起观众注意,本身必须是对观众来说是似曾相识的,也就是说它既要与观众已有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联系,又要让观众感到新鲜,或者说能为观众提供一定信息,这成为形成注意客观条件。
二、观众注意表现为其心理活动一种积极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向某个事物或者事物某一个部分,便之成为注意的中心,同时将中心周围事物或部分处于注意的边缘,将离中心更远的事物处于注意范围之外,这种图形的视知觉注意中就表现为所谓“图-底”关系,注意中心成为“图”,而注意也变成为“底”即背景。“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这一看法是合理的,对“图”“底”关系处理是现代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中应用视知觉注意一个重要方面。
四.以发现图-底14条原理:
1.被包围的或闭锁的形成为图,包围者形成为底。
2.小面积成为图,大面积成为底。
3.密度或有纹理易成为图。
4.二形位于上下之位置时,而其面积,形状均相同,只有色彩或明度有差异,此时位于下边之形易成为图。
5.对称性之形易形成为图。
6.相邻二形均为对称性时,则凸形成为图之可能性较大。
7.愈单纯之形愈成为图,日常看多了的形也易形成为图。
8.其方向与我们视野水平垂直坐标相一致的形易成为图。
9.有动感,旋转之形易成为图,静止之形易成为底。
10.与周围环境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易成为图。
11.亮部分比暗部分易成为图。
12.还有暖色相部分易成为图。
13.具有幅宽相等部分比幅宽不等部分易成为图。
14.与下相联系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部分易形成图。
这里已发现图底关系户14条原理。或者说在图底关系中建立图形的14个条件。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实验概括,还有更多原理或条件被发现,此外,在同一个图象或画面里。或者一个限定观照范围,特别是平面中,上些原理又是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哪一个原理能占优势起主导作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看哪种条件较为明显。
图底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得到非常广泛已用。广告设计中,利用明暗,冷暖的不同对比来突出广告主体形象或广告语,标志设计中注意标志造型完整和简洁单纯,并放在较大面积背景上。报刊版面设计中,文章报道标题周围留出较大的空白,与周围较大面积排得相当紧密文字形成明显差别。在建筑物大面积统一墙面设计信息密集大门,在目标以粉墙为背景配置植物山石,与之,这些都是突出背景前图形、引人注目的地方。其实图-底关系不仅存在平面或平面设计,而且广泛存在于三维立体设计,时装表演T型台区明亮的,相对于展厅暗空间背景,形成为全场观众注视“图形”,室内设计中,家具,陈设,装饰壁画,以及灯具,相对于地面,墙面,天花板来说,成为“图形”,而地,天花板成为背景,山林中一座别墅会被人们看绿色背景中一个“图”,动态广告方式正被广泛应用,街上行走的模特队,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车身广告,出租汽车,博物馆展厅设计中,对一些著名绘画,雕刻工艺品照明度不能太大,同时为了让它突出一般展品,就让它周围暗一点,而且有一个较大较单纯背景,使它成为背景中“图形”,引起人们注意。
心理激发
心理和情感激发是鼓励用户付诸行动一个的宝贵工具。激发包括像内疚和担心的这样的情绪,当然还包括吸引人的那种归属感和人的价值观念认可。
在设计中结合激励性情绪的通常做法是如果网站上的广告语言,再加入一些图形元素作为辅助支持,使用图片和图表加强激励效应。
层次及分类
层次
设计心理学受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的共同制约,此三个学科决定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
分类
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
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
心理效应
任何一种设计都离不开色彩,设计者和观者对设计产品色彩视知有丰富内容,日本有些学者将人色彩感受概括为七种,即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明暗感,宁静兴奋感和质朴华美感。
色彩冷暖感
色彩冷暖提法,来源于色光的物理待性,更大量来源于人们对色光印象和心理联想,而眼睛对于色彩冷暖判断,主要不依赖于眼睛对色光触觉,而是依赖联想,色彩冷暖感形式与人生活经验和心理联想有联系。从色彩心理学考虑,一般把桔红色纯色定为最暖色,称为暖极;把天蓝色纯色定为最冷色,称为冷极。凡与暖极相近称暖色,与冷极相近称冷色,凡与两极距离相等各色,称为冷暖中性色。
色彩轻重感
与冷暖相关的色彩轻重感形成与色彩生理影响和观者生活经验有关,一般说暖色给人感觉偏重,密度大,冷色给人感觉偏轻,密度小。 (明度对轻重感影响比色相影响大)
色彩的明暗感
至于色彩明暗感主要因为白色,黄,橙等色彩给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觉,而紫,青黑等重色,(冷色)给人以心理上的灰暗感觉,主要人们生活与联想相关,看到白,黄色,橙色想到白天,黄色灯,橙红色火等给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觉;而看到青,紫,黑联想到黑夜,丧礼礼服,给人以暗感觉…
色彩的宁静兴奋感
有事实证明,红色房间里某此人平均握力为40.1KG而在蓝色房间里,握力为38.4KG因此可以认为红色有激起人们兴奋感作用,蓝色则有平静作用。即红,橙红色,黄,红紫等有刺激人心理产生兴奋感,而青绿紫青,黑色则有令人平静心理感觉。
研究领域
艺术学、美术学、创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等方面。
设计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1、设计现象背后的各种心理现象
2、设计对象的知觉原理
3、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心理
4、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心理
5、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应用
6、设计中的文化心理现象
7、空间与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
8、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
9、人格与设计风格的关系
10、其他与艺术设计有关的心理现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
研究方法
心理学
感知觉与设计
注意与设计
心理激发
层次及分类
心理效应
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