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鲊村
捧鲊村
捧鲊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其名来源于彝语“深沟山谷”之谐音,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先屯兵,后成司,再成重镇,曾两度设立分县,历为兵家要地,兵马重戍。
村辖简介
是滇桂两省(区)进入兴义乃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重要通道,东北背负黔西南最高峰白龙山,西南面临南盘江黄泥河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隔水相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至今保存完好的阴阳互补的“太乙天池”、“西南屏障”石刻及跋文仍碑文合一,折射着捧鲊厚重的历史文化,石刻每字高1.27m,宽0.9m,全长7.2m,跋文计12行244字,是清同治七年兴义市知府孙清彦巡视捧鲊时认为其地势内山外河,垣堑天成,固若金汤,回戈四授,唯存弹丸。有感而书“西南屏障”四个大字并赋跋文,字体均为行书,端庄劲逸,潇洒自如,是孙清彦留在捧鲊的珍贵艺术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捧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镇,历经600余年巨变沧桑,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被人们誉为“灵山宝地、江南苗厅”,这里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先生在兴义的第一故乡,清代年间,何应钦祖父移居捧鲊太乙天池旁边以染布和油桐生意为生,与当地郑氏结为夫妇,勤俭持家,其坟莹葬于捧鲊易冢地和金鸡山,至何应钦出生后,其父为求生计,迁至泥五台。捧鲊曾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军营故事,如今已毁的忠义坊、贞节坊都是记录当地守军及亲属军民两地感人的故事。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受尽压迫的捧鲊人民齐集粮仓,分粮济饥,爆发了震惊兴仁行署的“六·二九”捣仓分粮事件。组建了捧鲊游击大队,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部队,为解放捧鲊乃至滇、桂、黔边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共有50多人为边区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斯为世仰,他们的精神与共和国永存。
村庄奇迹
解放后,捧鲊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沐党恩“西南屏障”添锦秀,逢盛世“太乙天池”换异彩。勤劳、智慧的捧鲊人民,城镇建设和产业调整齐头并进,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茫茫山岗耸起座座高楼房,号称绝地的喀斯特山区播下人民无限的希望,昔日的沙场变成今朝三省(区)结合部的商业重镇,成为兴义西南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烤烟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到2009年,全镇城镇建设投入累计达2.5亿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捧鲊村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捧鲊村歌词作者何芝义有一首词这样赞到:“黔滇,群峰映照边关月,边关月。滇桂横度,冷口雄关。昔日硝烟无处觅,而今岭上创奇迹,创奇迹。高楼如海,商贾云集。”如今的捧鲊,正沿着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路子,奔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辖简介
历史文化
村庄奇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