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崖集乡位于
会宁县城东南51公里,东南与
静宁县接壤,西南与
党家岘乡为邻,西连
翟家所镇,北靠太平乡。东西宽10.2公里,南北长14.5公里,面积162.8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杨崖集。现辖杨崖集、
东阳市、罐子峡、刘家咀、魏家岔、库家河、红土坡、陇西川、王家湾、韩家坑、姚家坡、邢家坪、北坪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9万人。2004年底杨崖集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元。
简介
杨崖集乡原名
杨集乡,以驻地杨崖集自然村而得名。杨崖集,又名杨格集,因集市设在杨家崖下而得名。
杨崖集乡属
会宁县南部二阴山区,春润冬燥,温差较大。适合
冬小麦种植。境内山大沟深,信息较为闭塞。全乡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作物主要有小麦、碗
扁豆、
莜麦、胡麻、谷子、糜子、
荞麦、
阳芋),其次有少部分经济作物(
党参,
地黄等药材,杏树、
苹果、梨等各类果树),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全乡大型规模养鸡场两个,存栏只数达到5000只,牛、羊养殖存栏数达到2万只(头)。
杨崖集乡地处
华家岭山下,早年大规模植树造林,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林带面积较大,总面积4.87万亩,各村都有林场。为使群众就近有市场,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场、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乡上已兴办起3个集贸市场(杨集、水头、双岘),商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杨崖集乡通过近年的“贫三”、“危改”、“义教”等项目的实施,全乡的19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已大面积改善,并且100%实施了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小学的平均升学年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达85%以上,各村都设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和保健站,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历史沿革
杨崖集乡原名
杨集乡,以驻地杨崖集自然村而得名。杨崖集,又名杨格集,因集 市设在杨家崖下而得名。解放前属陇江乡,解放后属三区(翟家所)。1958年属
党家岘乡所辖,1961年始建杨格集乡,1981年地名普查中,改“格”为“崖”,经定西行署批准恢复全称杨崖集乡。
基本概况
杨崖集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杨崖集乡均属山区。境内山脉水系 皆为东西走向,属
渭河流域,
平均海拔1970米。地下水位高,水质甜,土质松疏,植被较好。属
会宁县南部二阴山区,春润冬燥,温差较大。适合
冬小麦种植。境内山大沟深,信息较为闭塞。杨崖集乡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作物主要有小麦、碗扁豆、
莜麦、胡麻、谷子、糜子、
荞麦、
阳芋,其次有少部分经济作物,
党参,
地黄等药材,杏树、
苹果、梨等各类果树。为使群众就近有市场,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场、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商流业发展势头良好。西兰、党(岘)—杨(集)、会(宁)—静(宁)公路贯通境内,可通往相邻县和乡镇。
农业发展
杨崖集乡地处华家岭山下,早年大规模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和 荒山造林,林草面积较大,总面积超过4.97万亩,各村都有林场。环境绿化好,无污染,植被面积大,气候宜人,为把杨崖集乡建成一个生态、绿色
杨小街镇创造了有利因素。杨崖集乡总耕地面积9.1万亩,其中梯田2.6万亩。因降雨量多,气候适宜,发展种养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杨崖集乡农业结构现状,按照布局区域化,种养规模化,品种优质化,产品绿色化的思路,借助“四个百万”工程,大力发展
阳芋产业,2008年杨崖集乡种植洋芋2.5万亩,人均1亩以上,形成了杨崖集乡的优势产业,乡上计划借此时机,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来带动杨崖集乡扩大洋芋种植面积,逐步达到人均2亩,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杨崖集乡的新优势产业。杨崖集乡大型规模养鸡场两个,存栏只数超过5000只。重点以整村推进为依托,通过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牛的饲养量,2008年杨崖集乡牛饲养量超过6000头,户均1头以上。乡上以建设杨集、姚坡、北坪三个养牛示范村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业。
教育发展
杨崖集乡民风淳朴,文风昌盛,自古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土壤,通过“贫三”、“危改”、“义教”等项目的实施,教育事业发展良好。杨崖集乡19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已大面积改善,并且100%实施了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共有教师242人,学生5545名。教育教学质量高,小学的入学率达到了100%,小学的升学率达到100%,初中的升学率达到29%,高出了
会宁县的平均水平。老师的敬业精神强,能够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良好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学生的积极性高,都能够以非常能吃苦的精神进行苦学,使学校的学风好,学生的学习好。家长的重视程度高,都从“一切为了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支持、鼓励学生。2008年杨集学子在高考中考出了
甘肃省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一步激发和带动着杨崖集乡教育的发展。
社会事业
杨崖集乡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使群众改变了就医条件。杨崖集乡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007年的参合 率达到了90%。各村都设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和保健站,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为了使群众就近有市场,购物方便,让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场,以发展当地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乡上已兴办起4个集贸市场(杨集、水头、双岘、
陇川县),使商品的流通渠道畅通,群众的购物方便。
人文环境
杨崖集乡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在全杨崖集乡进行以思想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宣传、教育,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大力推进文明村、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切实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各种陈规、陋习,加强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村民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使全杨崖集乡具备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发展思路
杨崖集乡党委、乡政府班子在认真调研、分析乡情的基础上,结合杨崖集乡实际,工作思路上坚持“五抓五保”:抓联创保效率;抓项目保投资;抓
计划生育保饭碗;抓开发保增收;抓综治保稳定。工作措施上突出“六个坚持不懈”: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产业基础条件;以草畜产业和
阳芋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培育基础产业;以培训为主要手段,坚持不懈地提高农民群众基本素质;以三级联创、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教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民间艺术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传统戏剧。远在明清时就很盛行,是一种用兽皮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投影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当地传统皮影唱腔独特,有灯腔、影腔之分,皮影人物造型丰富,有
浮雕、
透雕之别。一般是一具(身体四肢)皮影配有多个头饰,因此有“头多身少”之说。演唱
器乐主要有
大鼓、干鼓、锣、、
二胡、
板胡、
三弦琴、笛子等,主要道具为影窗,俗称“亮纸”及
棉花灯。还配有桌椅和景物造型以及其它砌末道具以配合表演。演唱内容主要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报应类,反映英雄人物的传奇类,反映孝道仁义的家庭婆媳、妯娌关系之类的伦理类。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间传统道德的最直白的表达形式,更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皮影戏主要流传于
会宁县东南部和中部的杨崖集乡,
党家岘乡、
侯家川镇、新添堡乡、韩集乡、平头乡、
老君坡镇、太平镇、
翟家所镇、
中川乡、丁沟乡、
会师镇、
八里湾乡、柴门乡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