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塔蒂(
法语:[tati];原名雅克·塔蒂舍夫,发音[tatiʃɛf]),1907年10月9日出生于
法国巴黎Le Pecq,是一位法国男性喜剧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我的舅舅》《
于洛先生的假期》《魔术师》等。塔蒂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对现代社会的犀利讽刺而闻名,被《
娱乐周刊》评为有史以来第46位最伟大的导演。1982年11月5日逝世。2002年,雅克·塔蒂生前执导的纪录短片《前进巴斯蒂亚》上映。
人物经历
他的外祖父是俄国驻法使馆外交官,祖父是
荷兰裔著名镶框商人,与画家
文森特·梵高相交甚好。塔蒂年轻时曾在父亲的镶框商店工作。
1931年,雅克·塔蒂服完兵役后开始在音乐厅表演
哑剧。1933年,他开始涉足电影并饰演次要角色。塔蒂进入演艺界的时间正好,大萧条刚刚触及
法国。直到1935年,他才在米歇尔剧院(Théâtre Micheal)的表演中凭借哑剧《运动印象记》(Impressions sportives)一举成名。后来他加入了A.B.C演出,成为那个音乐剧院(music-hall)的顶梁柱。他一方面借了当时奥林匹克运动刚刚兴起,体育方面的艺术题材突然开始兴盛的光,一方面也借了法国
哑剧在Etienne Decroux等人的努力下的东山再起。他的脚步随后涉及欧洲各处,在柏林,他应邀在Scala和KadeKo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塔蒂应征入伍,停战后被遣返
巴黎重操旧业。起初表演的地点在Lido剧院,那是个只有
德国人才能去的地方,为此他遭人诟病。后来他也去了其它地方,但是不像勒内·克雷蒙、马塞尔·卡内,还有罗贝尔·布莱松(Robert Bresson),塔蒂在这几年里没有拍电影。1943年他还被叫去了
柏林演出。10年后,塔蒂曾经想拍摄一部关于“占领下的柏林”的电影,因为当时柏林城的人都被征兵征走了,所有的厨子,裁缝、表演的全是法国人,塔蒂就好像到了法国人的圈子,戏称“占领柏林”,他在那里遇到了Henri Manquet,成为一生好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red Orain和塔蒂开始合作,成立了Cady Film。
塔蒂构思了《邮差学校》,原计划由合作拍摄《小心左边》的勒内·克雷蒙执导,但克雷蒙太忙,于是,塔蒂就在1947年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剧
短片——《邮差学校》。1949年时,塔蒂自导自演了第一部长片喜剧《节庆日》 ,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1953年,他的作品《
于洛先生的假期》获戛纳电影节大奖等多项大奖,从《于洛先生的假期》开始,塔蒂塑造了一个经典喜剧形象——于洛先生,一个头戴礼帽、叼着烟斗,蹦蹦跳跳,与现代化生活格格不入的“法国舅舅”。这个角色也成为他后来三部影片的主角,即《
我的舅舅》、《游戏时间》、《交通意外》。1958年的《我的舅舅》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玩乐时间》上映于1967年,凭借该片,他获得1968年的
莫斯科电影节银奖。《游戏时间》被
美国批评家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被誉为“最伟大的电影”,但票房却惨不忍睹,塔蒂精心建造的“塔蒂城”(Tativille)把这“拿破仑”逼到了滑铁卢,他赔掉抵押的地产和电影版权,
制片公司也因此破产。
1971年,他导演了
法国与
荷兰合作拍摄的影片《交通意外》(又名《聪明笨伯古惑车》),这也是“于洛先生”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
1977年,雅克·塔蒂获得第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
1982年11月5日,他在完成电影剧本《混乱》的创作后因病去世。
2002年,他生前导演的纪录
短片《Forza Bastia》上映。
2010年,他于1956年创作了《魔术师》的剧本,未曾公开发表,而是将它送给自己的小女儿苏菲。导演西维亚·乔迈在偶然的机会从苏菲那里得到剧本,并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他以此为蓝本,将这个剧本拍摄成一部淡淡的、苦涩的浪漫爱情片。为了完全展示出原作里的那种清新明快地调,导演特意把故事搬到了保留着很多传统和历史遗迹的
爱丁堡。本片于2010年上映,并获得第83届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雅克·塔蒂的外祖父是俄国驻法使馆外交官,他的祖父是
荷兰裔著名镶框商人,与画家
文森特·梵高相交甚好,他的父亲Emmanuel Taticheff是一位富裕的画框匠,他在卡斯特拉纳街经营生意,他的母亲Marcelle Claire van Hoof是荷兰裔意大利人。
家庭生活
雅克·塔蒂曾与Herta Schiel在巴黎丽都剧院的舞台上合作表演,之后,两人发展为恋人关系。1942年8月1日,他们的孩子Helga Marie-Jeanne Schiel出生。
1944年5月25日,雅克·塔蒂与Micheline Winte结婚,婚后他们共同育有两个孩子,分别是Pierre Tati和Sophie Tatischeff。
获奖记录
后世纪念
2007年,
法国制作了
短片集锦《六位大师的童年》,关于
塔蒂的一段,是描写他因为身高过高造成无法跟同学合拍毕业照的尴尬。
2010年,UCCA艺术影院推出法国导演雅克·塔蒂的个人作品回顾展,囊括了他创作过的全部六部长片和三部短片。
2014年,
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玩乐时光——雅克·塔蒂作品完整回顾展”,从11月2日到11月30日,周末展映塔蒂的长片和短片,在一个月内呈现塔蒂完整的影像世界,此次展映的影片均为数码修复版。
人物评价
《于洛先生三部曲》在主题上是延续的。在三部曲中,雅克·塔蒂所冠以的主题都是对工业文明的思考。他没有从大的角度去探析这种对立,而是从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入手,通过对其生活的细节展示而完成的。在构图上,从写实而平稳的构图过渡到抽象的电影语言,从陈述过渡到寓意的总结。在声音的使用上,雅克·塔蒂瓦解了话语的意义,代之更多的是肢体语言,同时自然音响的使用,强化了于洛先生孤单而无聊的世界。情节上,叙事的取消呈现了时间下的集体面相(《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
雅克·塔蒂不同于查理·卓别林、
巴斯特·基顿利用灵活或机械的肢体动作制造笑点,塔蒂擅长通过声音引人发笑。在他的系列影片《于洛先生三部曲》中,塔蒂对声音进行了各种艺术化处理,声音本体被凸显出来并参与表演以及叙事。同时,在各种声音的场域中,塔蒂完成了对现代工业社会文明的反思。塔蒂在他的电影中将言语的意义进行了解构,避免观众的注意力局限于对白之中。对于塔蒂而言,电影不是单纯地用摄影机拍摄并录制下人物的对话,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将有声电影简化为记录,实现人与机械的转接。塔蒂想要做的是对人本体的关注,对身体的强调,进而达到去机械化,即话语被肢体语言取代。因此他常采用远观的方式进行拍摄,摄影机如一位旁观者注视着人物的行动(《现代视听》评)。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参考资料: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制片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雅克·塔蒂.Mtime时光网.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