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是由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设管理系3个系组成,按二级学科设立17个研究所。学院有
土木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
工程管理、
交通管理、海洋学科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专业。学院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队伍建设是核心、学科建设是基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科研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影响力。根据QS世界大学学科综合排名,2021年排名居全球第七。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下设结构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结构力学教研室、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以及
地球与
空间信息研究所,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与振动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家奥运场馆等大型工程的横向科研项目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北京大学、
燕京大学的
土木系并入
清华大学土木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排水管、暖通、建筑材料五个专业,学制5年。同年水利学科单独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系。1960年与建筑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系。
1977年恢复统一考试,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本科生,1978年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9年暖通专业调入
热能工程系。1980年建筑工程系分成建筑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1984年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又分为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1986年土木工程系增设“建筑管理”专业。
2000年,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土木水利学院,并在两系各自的
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设管理系。
土木水利学院的成立,形成了“按一级学科建系,按二级学科建所,按相关一级学科群建院”的学科布局。在人才培养上,
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三个专业共同形成“工程技术加工程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学研究上,重视基础研究、注重工程应用、适应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发展。
委员:袁驷、郭彦林、宋二祥、刘洪玉、石永久、叶列平、
阎培渝、张建平、强茂山、张晓健、王伟、方东平、
韩林海、
陆化普、张智慧
委员:金峰、陈永灿、马吉明、张建民、张丙印、杨强、
安雪晖、周建军、吴保生、杨大文、王忠静、余锡平、徐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