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元,字贞,号次崖,
同安区人。
正德十二年
进士,授
大理评事。
嘉靖时,以议狱事被论,弃官归。后起为寺正,因
辽东兵变被
钦州市,后又为兵备海道,因和督臣不合,被罢归。希元为蔡清门人,通经,尤善《易》,著有《易经有疑》十二卷及《朱子同集》、《林次崖集》十八卷等。
《易经存疑》十二卷,是
林希元有感于当时“举世者忽义理而尚词华”之弊,特为科举士子所撰。林氏自束发读书以来,就喜欢钻研经理之作,他每读一经,都必记札记,而他对《
周易》下了极大功夫,札记也特别多。
嘉靖二十年,林氏因免官赋闲居家,乃整理自己关于《易》的著述加以删饰,修撰成此书。此书对《周易》的经文、传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解释,虽然是作者自己读经所感,但其主旨与盛行
明朝的程朱理学思想相承。明代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而关于《
周易本义》、《易经正蒙》以及《语录》等在
洪武时更是明文规定的钦定本,林氏撰书时对上述各书多加以阐发。所以
洪朝选所撰序文称此书是“羽翼程朱之传义”,《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解经一以
朱熹《本义》为主”。
此外,
林希元也征引了明代理学家
蔡清的《
易经蒙引》。如,《易经存疑》在解释《恒》卦《
彖传》的时候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程传》(即
程颐之《
易传》)曰:‘得天,顺天理也。’《正蒙》(朱熹之《易经正蒙》)曰:‘得天,得自然之理也。’愚谓日月循度而行,便是循天理之自然也。盖天无所不统,风云雨露无一而非天,日月之躔度次舍何者而非天之所为?……惟不以迹而以理,所以见其未始而有违也。”又如《易经存疑》在解释《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爻词的时候,作者说:“乾,健也。乾乾,健而又健也,是不息意。‘夕惕若”是衬贴,终日乾乾意只在终日乾乾内,至夕忧惕及为终日。何为健?惕然敬畏,不为物欲所夺,便是健也。故曰自胜者强。又曰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
《蒙引》曰:自强者胜,可见至健,只是能胜其私。惕然敬畏,不为物欲所夺,只是《
中庸》戒谨恐惧意。戒谨恐惧欲何为?只是恐物欲乘间以夺之,故总曰戒惧耳。观《中庸章句》‘君子之心常有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有天理之本然可见。’依此看,则爻词曰乾乾,又曰惕若,《本义》曰忧惧,俱可通矣。”以上两例,或说日月久照,四时变化久成,圣人久于道而天下化成,指出都是循天理,故“惟不以迹而以理,所以未见其未始有违也”,又说君子惕然敬畏,不为物欲所夺,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不息等等,实际上都是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思想的发挥。
《易经存疑》在思想内容的主要方面是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的,但在某些细枝末节上与程朱有相左之处。
林希元在修撰《易经存疑》一书时,持论谨严,特别是在文学训释、逻辑推理等方面特别注意,对卦义的解释方法也非常讲究。如在解释《师》卦的“贞,丈人吉,无咎”这句话时,与
朱熹《语录》及
蔡清《蒙引》把这句话作“贞丈人,吉无咎”来解释不同,认为“吉”与“无咎”之间没有逻辑联系,连在一起解释不妥当,并以历史事实作为证据。书中说:“‘吉、无咎’当分看,有吉而无咎者,汤武之伐桀纣,汉高之诛秦灭项是也。有吉而咎者,嬴秦之灭六国是也。有无咎而不吉者,
诸葛亮之伐魏是也。‘吉无咎’,言其功可成于理又无咎也。
《语录》、《蒙引》说吉方无咎,觉未是。使无名兴师,而幸胜如嬴秦之灭六国,可谓吉矣。谓封锁咎可乎?故愚不用。”
林希元对
朱熹用卦体释卦辞这种本末倒置的训释方法,提出了不同看法,如在解释《师》卦的《
彖传》中“师,从他;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这句话的时候,他说:“《本义》以此卦体释‘师贞’之义。卦体不甚明白,只在‘以’字内见得。故《本义》曰:‘一阳在下之中,而众阴皆为所以。师,众也;贞,正也;只是解字义,于卦义卦体俱无取言。师之义众也,贞之义正也,以卦体言,此卦一阳在下卦之中,上下五阴,顺而从之,可见众皆为所以矣。夫师之正不正,全在以之何如尔。能以之而出
于正,则为王者之师,而可以王矣。此师之所以利贞也。’《本义》以卦体释卦辞,未知是夫子之意否?依愚见,若作只据义理说,不粘着卦体尤善。”卦体本身就不清楚,如果用来解释卦辞,不也是不清楚吗?所以他认为解释卦辞,应从义理入手。
林希以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考据《
周易风水》,并由此在个别字句的训释及某些训释方法上与程朱产生不同意见,今天看来无可厚非,但在当时问题就严重了。《易经存疑》一问世就遭到禁令,因为在明代,统治阶级为了加强文化专制主义,禁人们思想,十分推崇程朱理学,
朱元璋规定以八股取士,考题必须出自
朱熹著的《
四书章句集注》;
朱棣颁布《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书,注疏也一律要用程朱或宋元之际的理地理的,其中《
周易》一书则早在
洪武初就明文规定注疏要用
程颐和朱熹本人的。这样一来,就把知识分子思想完全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了,而其文禁之严,专制之严重,我们从《易经存疑》被禁就可以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