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村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下辖村
五华村,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村域面积为56平方千米。该村历史悠久,自唐朝末年起,张姓始祖保望公迁居于此并建村,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村名多次变更,最终定名为五华村,又称梅岭村。五华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历史沿革
唐朝末年,由于黄巢起义,为躲避战乱,张氏始祖保望公由浙江杭州富阳迁居于此。
唐朝末年,张氏始祖保望公由浙江杭州富阳迁居并建村于此。古时梅岭村属浮梁新正都所辖,民国时期为洞里乡,属鹅湖区所辖,建国后,为浮梁县瑶里公社敢闯大队后改为梅岭村。
五华村,又称梅岭村,也称洞里,自天宝末年,张姓始祖保望公由浙江杭州富阳迁居并建村于此,宋朝至元朝末,此地称黄竹洞,明朝初期至清朝初称洞里壶。清代建成徽饶古道,古道穿村而过,因村域内古道有千条台阶,古道两旁梅树林立,本地方言称台阶为岭,故清朝以来本村改名为梅岭,沿用至今。五华村历史上人材辈出,历代出过宰相、判官、刺史、武将、进士等。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五华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理环境
五华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部,地处赣皖两省交界处,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0.8%,分布有十余处大小不一的瀑布群,其中南山瀑布是迄今为止江南最宽的瀑布群,形成了“秀、奇、幽”的自然山水环境。茂密的森林为多种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栖息环境,区内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9种二级保护动物。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五华村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的天然盆地中,依托自然山势避风挡雨,土地肥沃。村庄坐北朝南,依山伴水,村中古建筑沿河而建,错落有致分布在河流北岸,其建筑格局为井字形。
五华村中巷子四通八达,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通体系,便于连防连守。条条巷道都连接于水塘及河边,利于防火防盗。
空间布局
五华村为井字形布局,村内主要巷道交错相连,四通八达,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通体系。宗祠位于村口处,宗祠旁九棵千年古樟郁郁葱葱,古樟群边,水塘水质清澈,水中鱼儿逍遥自在。
五华村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崇义堂、观正堂、育英堂、桥会、路会依次分布于村中,各司其职。
人文
灯彩表演
五华村灯彩表演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五华村灯彩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花马灯表演、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
五华村灯彩表演起源的确切年代已无法查考,但其产生和发展与迷信活动、祭祀活动息息相关,却是可以肯定的。古人因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使人们产生了图腾崇拜,相信灵魂的永在,为慰死者之灵魂,祈求神灵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并产生了灯彩的表演形式。
每年腊月农闲,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聂氏宗祠,开始动手扎制花马灯、龙灯等相关灯彩及道具,并置办表演相关服饰,确定表演人员,进行排练。第二年正月初二起,开始灯彩表演,整个表演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地方戏表演
五华村地方戏多用当地方言演绎,表演形式为载歌载舞,主要有反映当地人民劳动场景的山歌《摘茶籽》和“三句半”《夸夸咱们的大瑶里》,以及诙谐幽默的地方戏《补缸》《王婆数鸡》极具地方特色。
主要景点
五华村是高岭瑶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村域内有南山瀑布、国家森林公园、江南第一祠、红军桥,梅岭山庄等景点。
荣誉称号
2019年6月6日,五华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0年3月,该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空间布局
人文
灯彩表演
地方戏表演
主要景点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