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鳞蝰
易发怒、富进攻性的毒蛇
锯鳞(学名:Echis carinatus)是蛇亚目蝰科蝰亚科锯鳞蝰属下的一种毒蛇,主要分布于中东及中亚地区,尤其是印度次大陆一带。锯鳞蝰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体型最细小。其种加词“carinatus”意为“具龙骨状脊的”。锯鳞蝰可能是蝰蛇科中毒性最强的毒蛇,人被咬伤经常致死。体长很少超过60公分(2呎),易发怒,富进攻性,通常隐藏石下和啮齿动物的藏身处。体沙色或灰色,背上有一排白色斑点,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淡的「之」字形线条斑。鳞片粗糙,受到惊动时,鳞片相互摩擦,发出嘶嘶声。目前共有5个亚种已被确认。
外形特征
锯鳞蝰体长约为38至80厘米,但一般而言较少超过60厘米。头部与颈部有明显的分野,鼻端圆短,鼻孔分布在三片鳞片上,额冠铺满细碎的尖刺状鳞片,部分锯鳞蝰拥有明显较为大片的眶上鳞。眶边鳞片约有9至21片,上唇鳞(为数10至12片)与双眼间有1至3组鳞片,第四片一般较大片,眶下鳞则有10至13片。身上的背鳞有25至39组鳞片,成尖刺状,鳞片末梢有小孔。两侧鳞片呈锯齿状排列。腹鳞约有143至189组,鳞缘较圆滑,将整个蛇腹覆盖。尾下鳞为单片结构,为数约21至52组,肛鳞亦只有1片。锯鳞蝰的身体颜色以灰色、橄榄色或棕色为基调,背部及两侧有多种颜色的变化,但多数伴随着白色的小斑点,鳞缘呈栗色。身体背侧有波浪形的白色带纹纵向地分布。头额位置有白色的十字架状或三叉状的斑纹,双眼至下颚一带亦有倾斜状的白色带纹。腹部呈白色或粉红色,间中或有棕色小斑点。
分布范围
锯鳞蝰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多于印度次大陆,其分布地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另外,锯鳞蝰亦分布于中东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伊朗西南部。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尼斯坦及塔吉克斯坦亦有相当分布量。在伊拉克的Thiqar和Kirkuk省也有分布。
生活环境
锯鳞蝰能栖息于很多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包括沙漠、岩石群、软泥地及灌木林。它们常躲在间隙较宽的岩石群间。高达海拔1982米的俾路支地区亦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生活习性
锯鳞蝰多于夜间或天色微明的时份活动(虽然也有发现锯鳞蝰亦会于日间活动),日间时锯鳞蝰多会在洞穴、岩间躲藏起来。而居于沙地的锯鳞蝰,则会将身体稍为潜藏在沙土中,只将头部露出。
在雨天过后,或潮湿夜间,锯鳞蝰将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它们亦会于矮树丛或灌木林间攀移往来,有时更会攀至离地两米之高。在雨天时有八成的锯鳞蝰都会躲进矮树林间,曾经有人发现过一群不下于20条的锯鳞蝰集中地攀附在一株仙人掌科或矮树之上。
锯鳞蝰是造成最多蛇咬个案的品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外表 不易被发觉。当处于戒备状态时,锯鳞蝰会摆出一副独特的姿态:将身体蜷曲成数重紧压的圈状,并将头部置在正中间,让全身的肌肉蛰伏并保持弹性,准备随时作出强烈的咬击(参见附图)。
锯鳞蝰常采用侧行式移动(详见“蛇行”),让它能于快捷移动的同时随时保持灵活及警觉。它们能以直线式作移动,但由于它们常身处于沙漠地带,因此较常以侧行式活动。而且使用侧行式移动时,锯鳞蝰的身体只有两点会接触到地面(作为力点而向外抛出的头部,以及身体上作为支撑点的最强肌肉群),这样可避免身体被高温的地面所灼伤。在锯鳞蝰分布地的较北地区,由于天气普遍较为寒冷的关系,冬天时锯鳞蝰可能会进入冬眠状态。
锯鳞蝰多捕食鼠类、蜥蜴、蛙类,与及一些节肢动物门蝎子唇足纲,也会捕食大型的昆虫。它们的猎食对象范围甚广,视乎其栖息地区附近有什么活跃生物。
锯鳞奎蛇很好辨认,皮肤颜色单调无奇,身躯呈垂直平坦状,短小头部呈现三角锥状或箭头状的记号。这种不善交际的生物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埋在沙漠底下,只露出眼睛静待猎物接近。它们的猎物主要有沙漠地区的鸟类、蜥蜴以及壁虎。在干燥的季节里,它们几乎只在晚上猎食。一旦受到刺激或惊吓,锯鳞奎蛇的攻击性会变得很强。它们喜欢摩擦身躯布满鳞片一边,发出巨大而刺耳的声响。好奇的旁观者应该要注意不要靠近它们:锯鳞奎蛇可以从两英尺远的地方发动攻击。
猎食习性
锯鳞蝰多捕食鼠类、蜥蜴、蛙类,与及一些节肢动物门蝎子唇足纲,也会捕食大型的昆虫。它们的猎食对象范围甚广,视乎其栖息地区附近有什么活跃生物。
生长繁殖
印度的锯鳞蝰是卵胎生的蛇类。在北印度,锯鳞蝰多于冬天进行交配,于四月至八月时便会诞下幼蛇。幼蛇身体约长11至15厘米长,每胎约能生产3至15条,最多能生23条。
毒性
印度酷热的塔尔沙 漠地区有著全世界毒性最强、最致命的爬行纲之一锯鳞蛇,白天大部分时间,它都把自己埋在沙子下面,以躲避烈日烘烤,夜晚是他的猎食时间。锯鳞蝰蛇是印度最常见的毒蛇之一,每年都让数百人丧生。这种恶名昭彰的毒蛇属于蝰科 (Viperidae),长度仅有 30 英寸,难以令人相信它就是杀人最多的蛇类:人类一旦中了它那毒性超强的毒液很少能够存活,特别是在偏远无人的沙漠地带,遭受它的毒吻大概就难逃一死。
锯鳞蝰蛇体型较小,但它5mm的毒牙却能释放出剧毒毒液。毒液中的血毒素会立即破坏人的血液和组织从而引发严重出血。毒液扩散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炎肿胀。毒液所到之处人体组织都会全部坏死。恶心腹痛昏迷等症状随之而来。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使用抗毒血清。
锯鳞蝰能一次过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纪录是72毫克。它们能向生物注射12毫克的毒素,而只需要5毫克的毒液就能将一名成年男子杀死。中毒后,生物的身体机能系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更会导致死亡。被咬数分钟内,伤口即时会出现疼痛、肿胀等征状,严重时更会令被咬伤的肢体在一至两日间出现大量脓泡。目前为止,在纪录中锯鳞蝰咬人事件有高达20%的致命率。
锯鳞蝰毒素有机会带来更多严重的中毒征状,包括:流血不止、凝血异常、咯血、黑粪、血尿、异常状态下的流鼻血,更会导致低血量性休克。而且中毒者亦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寡尿、尿闭情况,若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时候更要接受肾脏透析治疗。不过血压急降很少会导致这种情况,实际需要视乎患者中毒后血管内的溶血性贫血反应。有时候,由于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需要进行肾脏透析。
一般而言,在被锯鳞蝰咬伤并中毒后的数小时内,能否接受相应的血清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至少有八种多用途血清及专门血清能有效地应付锯鳞蝰的蛇毒。
锯鳞蝰毒素是制作一种药物的常用原料,称为“锯鳞蝰素(Echistatin)”,是一种抗凝血药。虽然世界上有很多毒蛇都拥有相似的毒素,但锯鳞蝰毒素的结构及生化反应较为简单,让医学界及药剂业能较易对其进行复制。事实上,要提炼锯鳞蝰素,并非只以纯化蛇毒的方式进行,当中涉及一定程度的化学合成步骤。另一种利用锯鳞蝰蛇毒所制作的药物,名为“蛇静脉酶(Ecarin)”。药剂业有专门测试该种药物的实验,称为“蛇静脉酶凝结时间法(Ecarin Clotting Time)”,目的用作监控以水蛭素进行抗凝血治疗的实用性。另外,尚有一种抗凝药替罗非班(Tirofiban)亦是以锯鳞蝰蛇毒为提炼对象。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猎食习性
生长繁殖
毒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