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剧院的前身是中兴湘剧团始建于四十年代初,是由
田汉先生命名。
剧院历史
湖南省湘剧院的前身中兴湘剧团始建于四十年代初,由田汉先生命名。一九四九以中兴成员为骨干,重新组成
洞庭湖湘剧团;一九五三年改名为
湖南省湘剧团后,一批演员相继加入,阵容日益扩大,乃于一九五九年扩建为湖南湘剧院。几十年来一直为弘扬民族艺术而努力不懈。剧院业务机构设置除艺术室、演出团外还有民族管弦乐团和舞台美术工作队。目前剧院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专家六人,国家一级演员十三人,二级演员三十余人,三级演员八十余人。四位演员荣获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三位演员获得文华表演奖,二十余位演员获文华
单项奖。是一个阵容整齐、势力雄厚的表演艺术团体。湖南省湘剧院成立于1949年10月。建院以来,剧院上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琵琶上路》、《五台会兄》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时,
徐绍清、
彭俐侬、杨福鹏和罗元德分别荣获一、二、三等演员奖和荣誉奖;《
百花公主》、《李白戏权贵》巡回演出于京、沪、宁、汉、豫,使湘剧影响不断扩大;1986年,剧院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所带《
拜月记》、《生死牌》等剧目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87年,创作剧目《山鬼》和《凤箫怨》在
湖南省首届“
洞庭湖之秋”
中国艺术节上分别获奖;1988年,剧院携《山鬼》、《凤箫怨》、《
断桥》、《赠剑》等戏晋京演出,湘剧艺术家
左大玢获中国戏剧第六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山鬼》获中国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1990年湘剧传统名剧《
琵琶记》改编本以及《潘葛思妻》、《何乙保写状》、《古城会》等折子戏晋京演出受到好评,
王永光荣获中国戏剧第八届梅花奖和文化部第一届文华表演奖,《琵琶记》获第一届文华新剧目奖,后又获湖南省优秀文学艺术奖;1992年,剧院创作新编历史剧《唐太宗与魏征》获
湖南省文艺调演优秀演出奖;同年11月,剧院携传统名剧《
白兔记》、《
双下山》及《拜月》等折子戏晋京演出,梅花三度盛开,
贺小汉获中国戏剧第十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94年,新编历史剧《孽梦》获湖南省新剧目调演
一等奖;1997年,新编历史剧《马陵道》、《子血》和《白兔记》同时获得
田汉大奖,《子血》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表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华舞美设计奖。
修葺改建
2006年湘江剧院经过装修重新开张,耗资200余万装修的湘江剧院有400个座位。
“因为1995年以后一直没有剧团来演出,我们本来想对剧院做彻底的改造,那样的话就不会再有剧场了。”湘江剧院业务副经理
陈静说,票友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票友们的建议很快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且最终改变了剧院原有的改造计划,使剧场得以保留。
传承振兴
2010年开始,
长沙市文化局为了进一步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打造专业剧团精品名牌,联合
天心区委、区政府,天心区文体局、天心区文化馆,长沙市旅游局选址湘江剧院建立“湖湘戏剧传统文化基地”。自此,长沙湘剧和花鼓戏有了自己固定的城市演出剧场,优秀的传统剧目和新创排的获奖剧目、一批戏曲名旦名角们从此有了展示的舞台。记者获悉,从本周五开始,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创排的一批剧目将相继在湘江剧院登台,热爱戏剧的市民们可免费索票观看。
剧团有了固定演出地
“好戏天天演”是
长沙市开拓性地走出的一条戏曲传承振兴的创优之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近距离观赏舞台艺术的需求也已越来越明显,但想看戏的文化需求却由于没有场地而无法实现。在今年的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就有委员提出了相关提案。虽然近年来长沙市市直剧团频频获奖,拥有丰富的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储备,却一直没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地,无法进行城市定点演出,获奖的优秀剧目无法走近市民,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剧院长期处于有戏无处演的窘境。因此,在湘江剧院建立“湖湘戏剧传统文化基地”,进行城市演出是
长沙市又一件惠民大实事。
市民共享好剧好戏
据了解,湘江剧院“湖湘戏剧传统文化基地”建立后,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将从6月18日起,每二至周五不定期演出,《
梁祝》《挡马》《小姑贤》等花鼓戏、湘剧名剧、名段将陆续推出,我市花鼓、湘剧界名流、新秀将悉数登场,满足广大戏迷的观看需求。
据介绍,演出剧目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地方与国际相结合、高雅与通俗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演出内容在深入挖掘传统艺术的技术与内涵的同时,紧跟时代,结合现代元素,积极创作投排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现代剧目和小戏精品,以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去赢取观众、占领市场份额。据悉,自2008年推行“戏曲赏学子‘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
长沙市在广大高校中培育了一批年轻的戏曲观众,如今“湖湘传统戏曲文化展演”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传统戏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扩大并稳定传统戏剧的城市观众群。
两个剧院负责人表示,保证演出质量,在演员选择上,一是“推强”,即突出业务能力强的演员。各剧团建立以优秀中青年演员为主力的城市演出演员阵容,根据演出计划和剧目安排,对演员进行分工,通过剧目的排练和演出,促进中青年演员的成熟,为观众带来质量上乘的演出。二是“出新”,即重视年轻演员的成长。制定青年演员剧场演出培养计划,对于有潜力的年轻演员,多给予他们上台的机会,通过剧场演出,丰富其演出经验,增加舞台熟悉感,推动年轻演员的成长和剧团对后继人才的培养。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新演员的出场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新戏窝子 打造文化新品牌
长沙市市文化局负责人表示,作为地方文化精髓的湘剧和花鼓戏选址深受长沙观众喜爱的湘江剧院“戏窝子”,进行城市定点公共演出活动,在开掘乡土文化,整合现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了长沙旅游文化套餐,打造了湖湘文化新品牌,新戏窝子——湘江剧院必将成为长沙市新的文化风景线。
发展舞台
从2009年开始,由
湖南省本土笑星
大兵带头的“笑工厂”在湘江剧院售票演出,旨在提携新人,为本土
相声提供更好的发展舞台。
湘江剧场有个“湖南版
德云社”为80后笑星提供一个舞台
5月23日晚5时起,到长沙坡子街吃饭的食客们有些兴奋:8点,湘江剧场有大兵和他的徒弟表演相声,20块钱一张票,去看看!不到2个小时,剧场门口卖票的小姐手里就卖出了60张,网站、热线的票都预定完了。原来省曲协主席大兵发起的笑工场,首次在湘江剧场开张,以后每个周末都有相声专场。
大兵表示,有信心把该笑工场打造成
湖南省版的德云社。
笑工场搭台让80后“速成”
笑工场是干什么的?它是由省文联、省曲协发起并组建的专业
相声演出机构,拥有常驻班底演员20人,包括大兵、
赵卫国、
周卫星、曹曙光等,也有李丹、孔磊、洪昊翔等一批80后新秀。当晚7点半,记者在湘江剧场后台找到大兵,他告诉记者,笑工场就是为年轻人搭建的,就是想让他们直接面对观众,拿脑袋往墙上撞,这是最好的速成办法。因为他们写了本子没地方演,给师傅演没用,要观众来检验。他第一次坦露,相声演员的淘汰率达到九成,剩下的都是在一场一场的演出中磨练出来的。
大兵还向记者澄清,笑工场也并不只是演
相声,只要搞笑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上台,也不只是给本省的,外省的也欢迎来演。甚至观众也可挑战台上的演员,自己上去演一场。
记者发现,湘江剧场的后台竟是
湖南省相声界的四世同堂。走廊上,大兵去年收的三个徒弟李丹、孔磊、洪昊翔在候场,李丹顶着个
蘑菇头活像日本漫画里的“
西瓜太郎”。隔壁的小房间里坐着大兵的师傅、长沙弹词的
活化石彭延坤和湖南相声界的泰斗级人物、周卫星、大兵的启蒙老师郭新。郭新又带来了他最得意的小徒弟、9岁的彭科钦。下个周六,他还要和小徒弟表演一个
相声《和谐颂》。这6年来,郭新总共带了6个小徒弟,有4个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得过奖,自己还得过中国曲协的“园丁奖”。他告诉记者,教小孩子要有特别的方法,一是提高模仿力,二是敏感力,三是口才表达能力,四是应变能力,最后要提高感染力。
以“迟到”闻名的
周卫星这次来得很早,他透露,这样的演出,他们是一分钱酬劳都没有的,都是心甘情愿给年轻人当绿叶。
大兵证实,所有人都不拿酬劳,所有的门票收入将用来请老师,培训新学员。这个笑工场,他也是让徒弟李丹当经理,所有的事务由他负责。
晚8点,笑工场开锣了。先是
芦克宁的快板《好字歌》,一口气竟然说了138个好。接着是洪昊昊翔和王祖洪的《求子心切》,周卫星的脱口秀《祝您中奖》,放了他演过的18个角色。他用口技为电影《真实的谎言》炸桥的一段配音,夹杂着长沙话,场内笑声不断。
彭延坤的长沙弹词《现场点评》即兴创作,把当晚的演出风趣幽默地一一点评,令人佩服。师大学生陈子异和孔磊的双簧《马路遇险》来自生活,鲜活而有警醒意义。李丹和郝长鸿的
相声《
口吐莲花》虽然略嫌冗长,但也能看出他们良好的潜质。最后是
大兵和
赵卫国上场,观众重温了一段
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过的《热情服务》,接着加演了一个双簧《并非讽刺医生》,两人配合娴熟,观众笑得喘不过气来。
演出结束,观众意犹未尽,交流观感,评价新秀颇有潜质,但姜还是老的辣,压得住台的还是大兵、赵卫国、
周卫星、
彭延坤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