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莱斯绸
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织品
艾德莱斯绸(又名艾德莱丝绸),是维吾尔族人生产并用于做服装的土产丝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艾德莱斯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扎染色彩的丝绸”,主要产于和田市、喀什市莎车县等地。其织工古老而神秘,采用扎经染色工艺将图案、颜色印在经线上,再整经、编织而成的丝绸。
艾德莱丝绸的制作工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被誉为“21世纪最后的手工业”。
历史沿革
历史发展
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出产艾德莱丝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10世纪于国王曾带大批和田织作的"胡锦""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十分抢手。而这里的"胡锦""西锦"指的就是艾德莱丝绸。
传说
据《大唐西域记》记录,在“瞿萨旦那”首都里,很久以前有一位王,他不知道春蚕,而他却非常喜爱质地轻薄的丝绸,听说东方的有,就命令使者去索求。但是,东方的国君保守着这秘密,不让使者带回桑蚕和丝绸的织造工艺。使者只能空手而归,为了能得到桑种和蚕丝,王便向东方君王称臣并向一位公主求婚。瞿萨旦那王命令使者大张旗鼓地迎娶这位公主,同时,让使者跟公主说“瞿萨旦那”都城没有蚕丝,也没有桑树的种子,她如果能带来,就可以不用等很长的时间,随时都可以穿上精美的丝绸做成的衣裳。这位公主对丝绸的偏爱,使得她答应了这个请求,当时对蚕丝和桑种的盘查非常严格,即使是公主,出嫁时也要被搜身,公主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蚕茧和桑树的种子藏在了自己的帽子的棉絮里,顺利把蚕茧和桑树种子带到了瞿萨旦那。瞿萨旦那王迎娶了公主,公主变成了瞿萨旦那王妃。第二年春天,王妃把桑种种到了地里,桑树成活了。到了养蚕的月份,她又开始采集桑叶养蚕。等蚕开始吐丝,王妃又教会了臣民们如何去缫丝和织粗绸,于是,丝绸制作在西域地区落地生根了,为了保证蚕种不灭绝,王妃还规定不准任何人杀伤蚕蛾,等蚕蛾飞尽后,才可以缫丝。这个规定,让蚕种一直延续至今日,今天这里的蚕蛾们,都是王妃从帽子里带出的那些茧蛹的后代。
产品简介
艾德莱丝意为“扎染”,这种丝绸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按图案的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德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
新疆的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艾德莱斯绸色泽绚丽、花纹质朴、柔软飘逸、穿着舒适,成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女性酷爱穿着的传统服饰。每逢节日或是喜事集会,都能看到身着艾德莱斯的女性,久而久之,艾德莱斯衣裙被视为女性的礼服
产区
艾德莱斯绸主要产于洛浦县、和田市、喀什市等地,产自喀什莎车县的艾德莱丝绸色彩绚丽鲜艳,色彩对比强烈,图案细腻严谨,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常用翠绿、宝蓝、黄、桃红、金黄等色;产自和田洛浦县的则色彩简洁明快,图案粗犷奔放,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色彩简洁明快,常采用白底黑花或黑底白花或红白、蓝白兼配以小块金黄、宝蓝做点缀,使色彩简洁而定于变化。
制作工艺
艾德莱斯其传统的生产工艺均为手工制作,蚕茧煮沸抽丝后,经过纺丝、并丝、卷丝、分线,再根据代代相传的设计图案,浸入矿物和植物配制的天然染料中着色,再分层染色、整经,最后分线、上机,由织工循环踩踏实木板、穿动木梭进行编织。
整经
艾德莱丝绸采用束状分条整经,具体操作是把总经纱分为若干份,每份(整经根数)由筒子引出集成束状,绕在整经架(四方架子)上的各层固定位置。其顺序是先从整经架的最上端绕第一条,到达规定长度时,剪断,将纱头束好,再依次绕第二束、第三束,一直到所需束数达到总经根数为止。然后再把各条一起从整经架上退出来,成为一束束绞纱。然后将若干纱束(并合数)合并达到总经根数。条数即并合数,每条的根数为整经根数。各条的根数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束状分条整经形成的经纱并合方式是横向并列并合,各条的纱线互不干扰。
扎经
首先在整好的束经上按纹样的设计要求,在每组(束)经条上划记号(不需染色的区域),供扎经操作时使用。扎经是用拒水材料在绘好样的束经上包卷进行防染处理的过程,现在多用聚丙烯纤维薄膜进行防染,即把不需染色的地方用玉米皮或丙纶薄膜包扎紧固,使染色时染料不能渗入,实现防染。单色图案的艾德莱丝绸只需一次扎经染色,而多色图案的艾德莱丝绸防染扎经与染色是重复分步进行的,扎好后进行染色,染色完晾干再进行第二次扎经、染色与晾干,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各次的顺序是由浅入深分步进行。
染色及后处理
在多色图案艾德莱斯染色过程中,每次染完一种颜色再上染下一种颜色之前需要洗涤,将浮色去掉以免影响后面上染的颜色。染色工序完成后要进行水洗,需先解除经纱上的结扎物后再用流动的水进行一次水洗,以彻底去除未上染的浮色,使织物色牢度满足工艺,上染色泽更加鲜亮,最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对花
将染过色的经线排列起来,形成正确的花纹图案,要求不仅要对花正确,经线还要平整,张力均匀,这样织造形成的织物才能花形美观,布面平整光滑。
织造
艾德莱丝绸织造前需先团经、上浆、穿经、纬纱准备。团经即将60束(传统艾德莱丝绸单花循环数)经纱经过严格对花后卷绕起来,形成纺锤状的织轴;穿经即将卷绕成纺锤状的织轴上的经丝退下来,根据花纹要求逐根按照织物组织结构上规律穿过6组与木织布机踏板数同样多的综框上的综线孔中,再依次按照综穿入数将经丝穿过综筘;纬纱准备即为了保证纬纱光滑、毛羽贴服,将绕有纬纱的芦苇管浸泡在清水中,以防止在织造中出现脱纬、纬缩或起圈现象,晾干后再将芦苇管上的纬丝卷绕在约78cm长的牛角梭子上,形成上机织造所需的子。
艾德莱丝绸织造采用传统的有梭织机,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有梭织机还是现代的无梭织机,制织织物都包含以下基本的五大运动,即送经运动、开口运动、引纬运动、打纬运动和牵拉卷取运动。和田地区的传统有梭织机一共六个踏板每个踏板控制一片综的开口运动。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用艾德莱丝绸制作的服装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体现了一个地区、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艾德莱丝绸已不仅仅是服饰的代表,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产物,作为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经历千年发展艾德莱斯丝绸更是我国承载厚重历史积淀的民间文化艺术。
保护现状
艾德莱丝绸正在努力地走出去,在一些时尚的西餐厅或高档宾馆常常看到身着艾德莱丝绸的维吾尔族少女画像,一些新疆特产则以艾德莱丝命名。近年来,为了抢救艾德莱斯的传统手工艺和田地区当地政府也曾进行过诸多努力。建厂房、送织布机、搞培训,跑展会、开网店、办企业,成立艾德莱斯专业技术协会等等,早在2015年,新疆就建立了新疆艾德莱斯研发推广中心,集结了疆内外热爱艾德莱斯的设计师和专家,共同研发新产品,激活了艾德莱斯的青春能量。2016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艾德莱斯出天山”工程,联手国内一流丝绸纺织专家,攻关艾德莱斯生产技术中的难题。
发展状况
发展困境
因艾德莱丝绸均为手工制作,所以只有40厘米宽,虽然现在也有用机器生产的艾德莱丝绸,但也不过60多厘米宽。因窄幅及花色的特点,用艾德莱丝绸制作服装时工艺就特别讲究,花色或幅宽的拼接稍有偏差,制做完的服装图案便会失去跳跃的灵动感,制作时全靠手工。一个熟练的缝纫师傅一天也不过能拼出两三件。近几年,虽然机器制作出的绸子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也能织出艾德莱丝绸的效果,但无论直观、质地、手感都难以与手工制作的相提并论。
发展现状
吉亚乡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自造织绸机器,同时引进了机械化织布机提高效率。截至2021年8月,吉亚乡有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合作社50余家,形成规模的大户有10家,专业户有1000多户,人均增收可达1200元左右。
相关活动
2017年,名为“艾德莱斯出天山”的主题时装成功在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上海时装周以及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上展示,使艾德莱斯这张文化名片愈发引人注目。2017年9月24日,在米兰梅儿坎蒂大厦里,刮起了一场来自中国新疆的艾德莱斯风。这场以“云霞”为主题的艾德莱斯丝绸高级时装展共展出了28套时装,让艾德莱斯丝绸再一次走上了国际时装舞台。2017年12月13日晚,大型原创舞剧《艾德莱斯传奇》在新疆艺术剧院首演。
2018年10月2日新疆洛浦县第五届艾德莱斯形象大使总决赛在洛浦民族风情园如期开赛。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发展
传说
产品简介
产区
制作工艺
整经
扎经
染色及后处理
对花
织造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保护现状
发展状况
发展困境
发展现状
相关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