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盘鳝
湖北宜城市的小吃
宜城盘鳝是湖北宜城的小吃,此菜肉嫩味鲜,食之香酥可口,将不能动刀剖肚的笔杆鳝(就是象毛笔杆粗细的黄鳝)放入烧热的铁锅内让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后,用清水洗净,再入锅放上香油,微火反复煎之,待鳝鱼由硬变软成卷曲时,放入盐、花椒、姜、蒜、红辣椒丝及麻辣酱等调料,干扁成焦黄色,熟至香气扑鼻,盛盘食之。
基本简介
宜城市美食众多,盘鳝称得上最为悠久,关于盘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宜城盘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下巡进入一个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妇既高兴又紧张,临近中午拿什么招待大王呢?昨天在沟堰逮的黄鳝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鳝条,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误将未杀的豇豆小鳝倒入油锅,甄三见状。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葱爆炒,不料歪打正着,条条小鳝曲卷叠盘,油黄鲜酥,味香色浓,甄三惴惴不安地将鳝鱼端上来请楚成王品尝,楚成王品 后大喜,问这是什么菜?甄三正斟酌,随行的大夫却惊呼到:“蟠虺纹,这菜形如蟠虺纹!”(楚人将蛇、鳝、蚯蚓视为无足小龙,爱将它们作为青铜器上的饰样,并称蟠虺纹),甄三灵机一动,随口答道:“大王驾到,恩泽篷门,小民特试烹这蟠虺纹状之菜,尚无名,请大王赐名。”楚王夹菜举杯,赐为“盘龙鳝”,并将甄三带入宫中专做“盘龙鳝”,后来人们讳“龙”,改名为盘鳝。
另一说盘鳝起源于宜城市驻军,宜城明、清时为屯兵重地,清代有武昌卫和襄阳卫两级驻军,宜城县志记载当时宜城人口为“军七民三”。官兵练武时,为增加体力、强筋壮骨,常将黄鳝不加破杀整条放在锅中煎烩,整条吃下,称为吃血筒鳝。传入民间,百姓就将豇豆小鳝做成了盘鳝。再后来,人们为了吃起来方便,总结出几句口诀:“筷子夹住喉,咬断脊梁骨,慢慢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随着盘鳝的盛行,名气也越来越大,湖北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慕名而来,先后将它拍成专题片和外宣片播发,宜城市盘鳝随之走出宜城,走向了全国。
菜谱与制作
盘鳝吃法很有些讲究,用筷子夹住鳝头,咬住头背脊骨处,轻轻一撕,肉骨便分离,一条小黄鳝,整条的肉落入口中,一点也不嫌小,余下的部分就是一根骨头和肠子。如果吃法得当,余物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浪费。其吃法有一个口诀:牢牢夹住头,咬断脊梁骨,用力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主要主料
活鳝鱼(豇豆大小)半斤
相关辅料
植物油 三两 盐 3克 葱花 花椒 等 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选半斤左右的活鳝鱼,置于一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许植物油,让其吐出身内污物.
2、两小时后捞起。然后放入烧开的沸水中杀死,去其外表粘液,
3、锅热后放入油,下黄鳝,配上八角、花椒、干辣椒、姜丝、料酒等佐料煸炒,直至鳝鱼盘曲、味香色浓为止。再加入蒜,最后加葱。熟至香气扑鼻,盛盘食之。
制作食用
宜城盘鳝肉嫩味鲜,食之香酥可口,难以忘怀,营养价值远胜于剖开后爆炒清炖,是以前专为楚王做的一道“宫廷菜”。其作法亦颇为讲究,先选规格适宜的活鳝鱼,一般半两左右为宜,置于一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许植物油,让共退出身内污物,两小时后捞起,然后放入烧开的沸水中杀死,去其外表粘液,再配上八角、葱等佐料干炒,直至鳝鱼盘曲、味香色浓为止,一道正宗的“宜城盘鳝”便宣告完成。
想吃宜城盘鳝,那是需要勇气和技巧的,看那一条条盘鳝,微翘尖嘴,曲盘盘中,还真不好下口呢。有很多敢吃但不知其吃法的,往往从头到尾,生吞送去,让人发笑。会吃者动作气势磅礴,像挥戈千军万马,极富情趣。其吃法是先用筷子夹牢盘鳝头,轻轻咬断脊骨不放,用筷子用力撕开后吃掉,再咬破喉撕掉下层吃掉,抛去头和肠子,一条盘鳝便被“消灭”了,其吃法有一个口诀:牢牢夹住头,咬断脊梁骨,用力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如今,外地人一踏上宜城这片热土,或到宾馆餐馆,或入寻常百姓家,都可以享受到“君王待遇”,吃到宜城盘鳝。许多外地人不仅在宜城市尝到了盘鳝,还学会了炒盘鳝的技术。
参考资料
湖北宜城盘鳝.央广网.2024-04-22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菜谱与制作
主要主料
相关辅料
制作方法
制作食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