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亨
清代宜兴制壶名手
邵大亨(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年间),清代制壶大家,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他是紫砂发展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划时代巨匠,上承时大彬、陈鸣远,下启顾景舟王寅春
邵大亨制壶以浑朴见长,尤喜制简练器形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风格。
邵大亨传世作品有《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院)、《鱼化龙壶》、《摄球壶》和《风卷葵壶》等,皆为砂壶精品。他创制的紫砂壶新造型——仿古壶,又名仿鼓壶即壶体仿照鼓形,是其紫砂光素造型的代表之作。
人物生平
邵大亨,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邵大亨于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九日逝世,终年66岁。
主要成就
制壶
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馆。
个人作品
德钟壶式
德钟壶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此壶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通身手感极佳,抚之如婴儿肌肤。此大亨德钟壶,尺寸硕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已臻紫砂壶艺之巅。大亨真品传世尤稀,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其推崇备至,其在《宜兴紫砂珍赏》一书选入大亨作品七件,除一件定为待考之外,其余六件真品,只有两件印款一致,表明大亨会有不同用印款识。此壶泥胎、工法、理趣、气息切合大亨风格,非一般陶工所能为,且多次出版于台湾紫砂专著,属于流传有序的紫砂名品,珍贵异常。如今现身于市场,可遇而不可求也。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宜陶之旅》第195页,台湾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1987年。《名壶邮票特展专辑》第69页,壶中天地杂志社,1991年1月。
《荆溪紫砂器》第160页,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4月。
《壶魂》第77页上图,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2003年3月。
其中有为有名的,有离奇传说的大亨壶————大亨掇只壶,
“大亨掇只壶”现珍藏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四海壶具博物馆”,据说:顾大师曾想模仿大亨掇只一壶,一直下不了手,到最后不得不望“掇”兴叹。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宜兴紫砂壶艺概要》:“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茗壶说赠邵大亨君》:“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制壶
个人作品
德钟壶式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