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春(1897年—1977年),祖籍江苏镇江,是现代著名的紫砂壶制作大师,被誉为“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的制壶技术精湛,效率高,作品数量众多,以光货和花货壶型著称。他的作品深受追捧,收藏价值极高,人们将其作品称为“寅春壶”,壶上均刻有“寅春”字样。
王寅春生于江苏镇江一户贫民家庭。父王金宝(又名金大),原为
镇江市做小
烧麦出身。由于生活贫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王金宝率妻王陈氏和4岁的儿子王寅春及刚出生的儿子王伯生来宜兴上袁村,开一小铺,以做小烧卖(开
麻糕店)为生。
13岁时,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矽
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
上海市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从而名扬上海。后来,蜀山金石篆刻家
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赠,他宝爱此印,一生一直用这方印于壶底。
1934年
吴德盛定制销往
日本的300套小花盆,因期限紧迫,他率先创用模具制作,提高效率,速度加快,如期完成任务。1935年,到上海为古董商龚怀希仿制紫砂古董,使他接触明清的紫砂精品,反复揣摩造型特点,研究制作手法,把握住各前辈名人造壶的形和神,成功地复制
陈鸣远、
徐友泉、
陈光明和
陈子畦等作者的作品。
1937年抗战爆发,
上海市沦陷,他不惜抛弃生活用品,却带回制壶样板和特制的工具,为他以后在壶艺上的发扬光大起到很大的作用。返家后仍以制壶为业,制作了销往
欧洲的15头咖啡具和销往
泰国的洋桶、线圆等造型的壶。为解决生计亦帮窑户制作各式中低档茶壶,这就是盛誉一时的价廉质高的“寅春壶”(他通常只用一颗印章,不论档次高低)。常年制作以高档壶为主,期间也曾制作96头紫砂高档餐具,成为历史之最。
1959年、1960年 2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曾带2批艺徒。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礼品“13 头咖啡具”“ 5头梅花周盘茶具”,创作“玉签壶”“八方盅钟壶”“六方
菱花壶”“纹井壶”。著名
京剧演员梁会超为得其《六方菱壶》曾三次慕名到厂,遂如愿。江苏画院著名画家亚明设计了《亚明方壶》《六瓣高瓜酒壶》由其制作,二位名家“迁得妙想”合作而成的佳品独具匠心,点土成金,是留世杰作。
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仍耕耘不息,为满足同仁意愿,连续几十天,制作《牛盖洋桶壶》50余件,件件光泽和润,充满大自然的泥土芳香,得者视之如宝。74岁时还创作了《裙花提梁壶》,与半
浮雕于体,用冷金黄色段泥制成,造型俏丽,线条阴阳,合度流畅。
王寅春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制作茶壶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称。传世力作颇多,有《亚明方壶》《六方菱花壶》《梅花周盘》《半菊壶》《小梅花壶》《六瓣高瓜酒具》《铜锤方方》《圆条茶具》《汉群壶》《高流京钟》等。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技艺风格独树一帜,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友人企及。王寅春的一生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紫砂事业培养了大批技艺人员,一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