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又称泛性恋,是指在性欲及情感上同时持久地被两性吸引,而双性恋者是指一个人的性欲望或( 和) 性欲望相关的情感同时指向同性、异性或是其他性别的人。双性恋属于性少数群体中的一种类型。
1824年,Bisexuality被解释成“在一个人身上有两性的器官,雌雄同体的”。bi为“两个”的意思,sexuality是“性”的意思。1914年,这个词被理解为“被两性吸引”的一个名词。在这个意义上的名词是从1922年被证实的,并理解成了双性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广泛使用。学者
桑多尔·费伦齐认为在心理学中使用“双性恋”(bisexuality)这个词,而不是“双性恋倾向”(bisexual predisposition)这个词。这表示性最初是无对象的,通过儿童精神力来给予男性或女性,或两者。
据记载,双性恋在各种人类社会中都被观察到,在动物王国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双性恋”这个词,和“异性恋”和“同性恋”一样,是由查尔斯·吉尔伯特·查多克在19世纪创造的。
目前科学界不了解双性恋这种性取向的确切原因,但有相关理论认为,遗传、荷尔蒙和环境影响等复杂的相互作用是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双性恋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选择。
在不同文化中,双性恋行为的流行率存在一些差异,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双性吸引率存在很大差异。全球 LGBTQ 人口报告估计,世界上约有 80% 的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双性恋或泛性恋。和其他LGBT人群一样,双性恋者经常面临歧视。除了与同性恋恐惧症相关的歧视外,双性恋者还经常面临来自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异性恋社会的歧视,这些歧视围绕着双性恋这个词和双性恋身份本身。双性恋已经得到了关注,但进展不平衡,许多偏远地区,对双性恋的认识仍然很少或根本没有。
双性恋目前有自己的旗帜,也有相关的社团和组织,并且双性恋也会参加有关LGBTQ群体的活动,例如:骄傲月等。双性恋自己的节日——
双性恋自豪日,从1999年的9月23日开始,每年都举办。双性恋的旗帜由迈克儿·佩奇设计的,旗帜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蓝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双性恋的紫色条纹。目前规模较大的双性恋组织有特弗雷项目,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每年也会定时更新有关双性恋的知识信息和帮助信息。
概念解释
双性恋
双/泛性恋是一个总称,用于描述被一种以上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所吸引的涵盖多种性倾向的群体。双/泛性恋人群包括那些自我认同为双性恋、泛性恋、半性恋或者酷儿的人。
国际上还有一种描双/
泛性恋的术语是多性恋(plurisexual),中文一般译作“双泛”。
双性恋作为一种明确的性取向,与异性恋和同性恋一样是独立存在的。
双性恋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有关性倾向的异性恋和同性恋二元划分式的认知和理解,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性别认同,所指向的对象更具有性别多元性,包括同性、异性甚至跨性别等多元性别组合。当然,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双性恋倾向时,并不要求这种性倾向在不同性别之间同时发生、以相同方式发生或达到相同程度。
历史发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引入了“心理双性恋”这个术语,但在弗洛伊德双性恋明显的也被归入
同性恋的范畴。自从获得性
自体免疫性疾病综合征(
艾滋病)的出现,公众和科学界把双性恋男子作为一个所谓的危险群体来关注之后,性研究人员才开始将明显的双性恋视为一种独立的性形式来看待和研究。
因此,尽管双性恋的理论建构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到1978年,可以说——并非没有一定的合法性,双性恋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不存在的”。
克莱因1978年出版的《双性恋的选择》一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将双性恋确立为一种性范畴的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种定义仍未考虑缺乏明确性和相关问题。
2022 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2022)。ICD-11 反映了医学界在科学 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最新进展。在 2022 版的 ICD-11 当中,“性别认同障碍”条目被移除,有关跨性别的描述“性别不一致”被纳入“性健康相关情况”章节。至此,跟性与性别少数社群相关的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等内容皆实现了国际医疗卫生层面的去病理化,这代表着全球最主流的疾病诊断 和分类标准对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等性与性别少数社群相关的条目实现了全面的去病理化。
名词解释
性少数(SEXUAL MINORITY)
性少数指的是在性倾向、情欲倾向、浪漫吸引或者性征倾向上与异性恋不同的人群。性少数人群包含了
女同性恋、
男同性恋、双/泛性恋以及无性恋人群。
社会性别(GENDER)
社会性别是指,在特定文化中,社会中与个体 生理性别相关联的态度、感知与行为。
生理性别(SEX)
生理性别指的是在婴儿出生时(或在做超声波检查时),根据其外生殖器的外观所指派的性别。生理性别通常分为:男性、女性、
间性。
酷儿(QUEER)
酷儿曾经是用于形容 LGBT 个体的一种蔑称但现在已经被重新定义,用作一切非异性恋者的总称。酷儿一词具有更多包容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性 (sexuality)随着时间有所流动和变化的人。
半性恋(DEMISEXUAL)
半性恋是指只有在与特定对象发展了足够深厚的情感或心智联系后,才会对这些对象感到性吸引力的个体。
性(SEXUALITY)
性(sexuality)可以用来表示人类性特质的广泛维度,包括人们的性观念、性需求、性偏好,以及其偏好的性表达、亲密关系和情感动向。
量表
克莱因性取向网格
克莱因性取向网格包括了:性吸引力、性行为、性幻想、情感偏好、社会偏好、生活方式偏好和自我认同。
评分标准:
变项A到E:
1分=异性恋
2分=异性恋倾向更多
3分=很多情况是异性恋
4分=异性恋和同性恋持平
5分=同性恋倾向多一点
6分=大多情况是同性恋
7分=同性
变项F和G:
1分=异性恋
2分=异性恋倾向更多
3分=很多情况是异性恋
4分=异性恋和同性恋持平
5分=同性恋倾向多一点
6分=大多情况是同性恋
7分=同性恋
形成原因及相关因素
成因复杂
科学界对个体发展成双性恋的确切原因没有达成共识。尽管科学家们倾向于用生物学模型来解释性取向的成因,但他们并不认为性取向的形成是由任何一种单一因素造成的。他们普遍认为,这是由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且是在幼年形成的。
大脑结构与染色体
目前,科学家们对个体发展成双性恋倾向的确切原因没有达成共识。
科学家LeVay在对18名同性恋男性、1名双性恋男性、16名疑似异性恋男性和6名疑似异性恋女性的检查中发现,同性恋男性
下丘脑前部的INAH 3核比异性恋男性小,而异性恋女性的尺寸更接近。John Money研究发现,基因上多了一条Y染色体的男性更有可能是双性恋。
性吸引力
昆士兰州医学研究所的Brendan Zietsch提出了一种理论,即表现出女性特征的男性对女性更有吸引力,因此女性特征的男性可以有更多的交配权,即使他们喜欢男性,只要相关基因没有驱使他们完全拒绝异性恋,那么他们就更有倾向双性恋。
产前激素
对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AH)和己烯雌酚(DES)暴露等特殊情况的研究表明,产前分别暴露于过量的睾和雌激素中的情况与导致成人的男女性幻想的结果有正相关,这两种暴露环境都与双性恋形成有关,暴露于高水平的
睾丸激素可能与双性恋有关。
群体分布
美国
盖洛普报告称,以2017年为基准,2021年,认定为
女同性恋,
男同性恋,双性恋,
变性人或酷儿的美国人从5.5%跃升至6.2017%,而这些群体中有54.6%的人表示他们是双性恋。其中,Z世代——18至23岁的年轻人,在民意调查中,占LGBTQ美国成年人的15.9%。
加拿大
在1988年的加拿大,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口会承认自己是
同性恋。到2012年,5%的人口被认定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变性人或双性恋。最有可能说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年龄组是18-34岁的人。
英国
据估计,1年英国约有 65 万人被认定为
男同性恋、
女同性恋或双性恋,而 2020 年为 843.00 万人。
全球
按国家/地区划分的全球 LGBTQ 人口报告估计,世界上约有 80% 的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双性恋或
泛性恋。
群体特征
健康状况
中国调查结果
《中国同志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LGBTQ群体罹患抑郁的风险是全国成年人样本的四倍,曾经接受过性倾向扭转治疗的性少数者,不仅倾向未变,心理健康状况反而有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对性少数群体态度调研报告》发现,仅有1.9% 的心理咨询师经常接受有关LGBTQ相关容的培训,73.1% 的心理咨询师认为LGBTQ群体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改变性倾向。
美国调查结果
根据美国特雷弗项目的研究,2020年-2021年,几乎一半的双性恋青年考虑过自杀。66%的双性恋青年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周或更长时间感到悲伤或绝望,而异性恋同龄人和
男同性恋同龄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7%和49%。此外,超过三分之一的双性恋青年报告在学校受到欺凌,五分之一的双性恋青年报告被迫发生性关系。与异性恋、男同性恋和
女同性恋同龄人相比,这些骚扰、性侵犯和强奸的结果对双性恋者来说尤其严重。
欧洲调查结果
2012年,
欧盟调查中几乎一半的LGBT受访者群体说他们曾感到个人受到歧视或骚扰此外,四分之一的欧盟LGBT群体受访者曾遭到攻击或威胁。
双性恋群体面临的困难
心理支持
在中国,近二十年来,随着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相关议题社会曝光度的增加,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步得到了更多心理学从业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的心理学教学体系仍然缺乏跟性与性别少数人群相关的内容。许多心理学从业者无法为性与性别少数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另外,中国缺少具有性与性别少数人群
心理咨询经验的督导师,心理学从业者们无法获得相应的专业支持。
抹除现象
目前世界上谋求婚姻平等的努力改善了
女同性恋和
男同性恋的现状,但未充分展现双性恋群体的关切。双泛群体所经历不可见性,被叫做“双性恋抹除现象”。
少数族裔面临的压力
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存在于不同种族和民族,少数族裔的LGBTQ个体可能会在性少数社群中遭遇种族歧视。少数族裔的LGBTQ个体还要承受源自种族和性少数双重压力。
污名化
双性恋常被认为滥交且性欲亢进,或者被认为是性传播感染的罪魁祸首。
相关文化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维护自由、平等,记录各国为消除针对LGBTI人群的暴力和歧视采取的行动。帮助人们更多了解各地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和双性者面临的人权挑战,以及可采取哪些行动来打击暴力和歧视以及保护各地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和双性者的权利。
Bi.org
作为美国双性恋研究所、双性恋杂志两方面性质存在的网站,提供有关于双性恋的知识以及交流平台,定期更新双性恋相关艺术作品。
特弗雷项目
帮助年轻的LGBTQ群体获得帮助与指导,以“你值得拥有热情和充满爱的世界”为宗旨。在特雷弗项目的网站可以联系辅导员,寻求帮助,也可以找到关于LGBTQ的信息。
旗帜
作为双性恋团体象征的双性恋自豪旗帜是由迈克儿·佩奇设计的。双性恋旗帜的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蓝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双性恋的紫色条纹。
庆祝双性恋日——-9月23日(1999年开始)
这个特别庆祝双性恋的活动,与公开的LGBT活动相反,被认为是对一些
异性恋者和更多的LGBT群体对双性恋者的偏见和边缘化的回应。这一天呼吁双性恋群体、他们的朋友和支持者认识和庆祝双性恋、双性恋历史、双性恋社区和文化,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双性恋者。庆祝双性恋日始于1999年,是三位
美国双性恋权利活动家的创意:
缅因州的温迪·库里、
佛罗里达州的迈克尔·佩奇和
得克萨斯州的吉吉·雷文·威尔伯。威尔伯说:“自从石墙运动以来,同性恋群体的力量和知名度都在增长。双性恋群体也得到了加强,但我们在很多方面仍然是隐形的。我也受到了社会的制约,会根据每个人的性别,自动给牵手走路的情侣贴上异性恋或同性恋的标签。”
相关延伸
古代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与
陈阿娇、
卫子夫、
孝武皇后、
钩弋夫人的感情为众人所知,而与
韩嫣、
李延年、
卫青、
霍去病等人之感情也算是颇有说法。
袁枚
袁枚妻子至少已可以凑成十二金钗,同时他又与桂官等美伶、金凤等俊仆以及弟子刘霞裳乃至剃头徒弟陈全宝等有同性关系。
现代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 )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是好莱坞为数不多承认自己是双性恋的女明星,虽然公布的时候她感到无措,不为自己是LGBTQ群体的一员而焦虑,而是对向公众披露而焦虑。
罗南·鲁宾斯坦(Ronen Rubinstein)
罗南·鲁宾斯坦于2021年4月向公众说明完全认同自己是双性恋,并且自己的现任女友帮助他面对自己的性取向,愿意帮助他
出柜。
参考资料
ICD-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