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大尾莺
亚种是中型鸟类,体长25-29厘米。上体淡
栗色,枕较深,腰及尾上覆羽较淡,概具黑褐色轴纹;背、肩、翅上覆羽轴纹特宽著,腰和尾上覆羽轴纹不显,几乎为纯色;眉纹宽长而显著,呈乳白色;眼先近白色,羽尖黑褐色;耳羽与头顶几乎同色;飞羽暗褐,外较背更淡白;尾羽暗栗黄色,羽干黑褐,具暗褐色明暗相同的横斑。颏、喉乳白,下体余部棕白色,胸和两胁具黑褐色细轴纹,但两胁轴纹较少,且染以更多
褐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大小量度:体重♂57-77g,♀65g;体长♂248-290mm,♀230mm;嘴峰♂18-19mm,♀19mm;翅♂103-114mm,♀96mm;尾♂135-154mm,♀130mm;跗♂39-42mm,♀36mm。(注:♂
雄性;♀
雌性)
沼泽大尾莺主要栖息于海拔350-1100米近水溪边或水塘边
芦苇沼泽、灌丛或草丛中,有时也出入于村寨附近和农耕地。繁殖期间,多停留于灌木、竹丛或芦苇的顶梢上,亦见于草地附近的田埂上。
常单独或成对地频繁地在芦苇丛或草丛中跳来跳去,栖于树上时不时的扇动尾巴,有时不停地扇动双翅,
常在茂密的芦苇或草丛中搜寻食物。偶然,亦见其
降落到地面上,来回走动,觅寻食物。主要食物为昆虫或昆虫幼虫、。
每窝通常产4枚卵。卵呈淡粉红色,具暗褐色或紫红色
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22.7毫米×16.0毫米。双亲共同承担孵卵和育雏工作。曾发现
大杜鹃将卵寄孵于沼泽大尾莺的巢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
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纹背大尾莺曾被归类于莺科,现在是唯一归类于大尾莺属的物种。大尾莺属曾包括其他物种,但2018年发表的一项对鹪莺科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发现,大尾莺属并非单系群。在重新组织中,五个物种被移至复活的Poodytes属,四个物种被移至Cincloramphus属,只有纹背大尾莺留在大尾莺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