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氏鹞(学名:Aetobatus narinari),又称白斑鹞鲼、帽、鸭嘴鳐和眼斑鸭嘴鳐,是
鲼科鳐鲼属的一种鱼类。它们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海洋生物,以其独特的黑色背部和白色斑点而闻名。
纳氏鹞鲼的背棘数为2-6,背软条数为0,臀鳍数为0,臀软条数为0。它们的鼻部长而扁平,类似鸭嘴。胸盘大幅弯曲,边缘呈三角形,无
尾鳍。下颌有一排扁平锯齿形牙齿,每颗牙都由新月状平板彼此联结在一起。背部为黑色或淡蓝色,覆盖着白色斑点或环形,下腹白色。尾巴长鞭状,由一根长
脊柱连接小背鳍后的尾基部。盘上无刺。扁平的体盘又宽又短,盘宽是盘长的两倍。呼气孔发源端靠近
胸鳍起端。嘴下肉质叶,如
鸭嘴兽状,不同于上方的鼻子。翼状胸鳍边部尖起,胸鳍翼后缘角状深凹。腹鳍狭圆。背鳍小,起端低于腹鳍接点。无尾鳍,长鞭似的尾巴,完好时有体盘的2.5-3倍长。脊棘起端仅次于背鳍,有2-6根,较短。顺着叉状根部,有一根尖刺和后弯侧齿。当遇到潜在威胁时,作为防御,这些毒刺会发起反击。
纳氏鹞鲼栖息于
珊瑚礁附近,一般停留在礁石边缘。它们更喜欢温暖的,下面由泥巴、砂子、
砾石构成软底的地方活动。多数时间停在大约60米深水域,但可潜至80米。在世界各地的
热带地区,纳氏鹞鲼也经常被发现于海边的沙滩、河口以及
红树林沼泽地带。
纳氏鹞鲼根据
潮汐状况变换活动方式。大潮来临时,它们出去
捕食,或与住所地附近的同类交流,而交配也通常发生在高潮期。潮落时,觅食活动减弱,它们从浅水区下沉到深水区。低潮时,一大群鹞鲼栖息在深水中不活动。这种循环周而复始。纳氏鹞鲼跃出水面的动作为人所知,有假设认为,它们跃出水面是为躲避猎食者的攻击,另有观察发现,
雌性鹞鲼产仔时跃出水面,借助回落水面的力量将幼体推出
子宫。有时3-50只组群四处游动,组群通常出现在繁殖季,也被认为是一种捕食防御机制。
繁殖季节通常在仲夏,纳氏鹞鲼会不停变换地点。一般而言,雌兽每次怀孕生两胎,每年有1-4次怀孕几率。妊娠期大约持续12个月,短则只需8个月,取决于所处位置和平均水温。有证据显示,纳氏鹞鲼身长达到体盘一半时进入性成熟期,大概4-6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