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鲁安
原内蒙古北疆印社社长
杨鲁安,原名杨继曾,1928年5月15日出生于天津市一个回族商人家庭,2009年4月30日9:50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81岁。生前为西泠印社理事兼收藏与鉴定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顾问、内蒙古博物院顾问,内蒙古北疆印社社长、天津印社名誉社长、内蒙古钱币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呼和浩特书画院顾问。
人物生平
个人简介
他祖籍沧州市。1951年大学毕业来到呼和浩特,始终崇尚“身在书斋,而心怀天下”的经世致用的学术理想,努力探索,孜孜以求,终成晓文字、精书法、富收藏、擅鉴赏、学识渊博的文化大家,其成就饮誉海内外。他陆续将有重要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藏品捐献给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杨鲁安先生是全国著名书法家、收藏家、篆刻家、文物鉴赏家,在国内书画界享有盛誉,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缅怀者表示,鲁安先生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文化事业,他的离世是文化事业的一大憾事。受到各族各界人士的尊崇。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伏来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牛广明、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夏日等有关领导出席了追思会。
品成了“救心丸”
李博宏对收藏恩师、生活导师杨老的逝世感到沉痛和惋惜。他敬重杨老正直、真诚、豪爽的性格和不屑显贵、不随时尚的人格,也仰慕老人治学的孜孜不倦。他说,杨老赏宝的雅好是发自骨子里的,即使在病中依然如此。
杨老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有一天上午,杨老突然打电话给李博宏:“上午有空吗?过来聊聊,别忘了带上近期收藏的好东西。”李博宏包了自认为不错的几件藏品来到医院。到医院还没来得及说几句话,老人就急着说:“快看东西,快看东西。”躺在病榻上的杨老先生,让李博宏看着心疼。谁知,老人居然对于每一件藏品进行了细细点评。
临走时,李博宏将另外一枚“泰和万年宫”赏钱留下赏鉴。当天晚上,他手机里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泰和万年钱,宫中赏用非民间。八十又一人未老,博宏送来救心丸。”
李博宏说,杨老将藏品当作“灵丹妙药”,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因为老人以为,收藏能够拯救生命。“这样的境界是常人难以理解和企及的。”
个人作品
杨鲁安先生自幼收到祖父的影响,从小就喜爱收藏古董,喜爱书画,杨鲁安先生不仅是一个收藏家,还是一个颇有造诣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很好的体现了杨鲁安先生的个人生活,构图优美,圣灵活现,他的画有味道,很能打动人;画品如人品,他很有修养;眼光独到,品位很高。
个人生活
生收藏只为捐
杨鲁安出生在天津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喜好收藏古董,父亲曾经营过古玩店。在家庭的熏陶下,杨鲁安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早期的收藏。1951年杨鲁安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为支援西北建设来到当时的绥远省,之后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生活。
杨老的本职工作是银行职员,他对收藏的热情终生不减。从甲骨文、金文到青铜器,从碑石拓片到铜镜瓦当,从古代字画到唐人写经,无所不包。同时他还拜王襄方若陈邦怀吴玉如等人为师,学习古文字学、钱币学及书法理论。几十年潜心钻研,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所藏甲骨、玺印、写经、瓦当、铜镜、钱币、历代碑帖拓本及原拓古印谱录等甚多,其中不乏绝世精品,许多文物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内文物考古领域的空白。2000年,他将自己辛苦半世收藏的万余件藏品全部捐给呼市政府,命名“杨鲁安藏珍馆”。
“大伯的一生,是收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侄女杨建回忆说,杨老骨子里有一种爱国的情怀。有一次,老人从市场上看到一件非常有价值的藏品,应属国内罕见。当时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惜别。再去的时候,卖主称这件珍品让海外收藏家买走了。为此,老人遗憾了多年。
在学生刘朝侠眼里,老师一生勤俭乐观,从来不讲究吃穿、住用。在捐献了全部的收藏后,政府要给杨老150万元的奖励基金,可他却决定拿出100万元设立“杨鲁安艺术基金”,用于奖励资助贫困的优秀学生,而自己却一直蜗居在一个60平方米的陋室,过着简朴生活。
谈起老人的精神境界,同是收藏爱好者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博宏感慨万分。他回忆道,2006年夏天,杨老打电话告诉他,南方两个城市想以一套别墅、一辆汽车相赠,但条件是让他捐一些藏品。杨老问:“如何?”李说:“好是好,但是人老了,舒适不等于舒服,况且你的藏品应留在内蒙古自治区。”老人翘起大拇指说:“正合我意,50多年来内蒙古人民哺育了我,内蒙古才是接受我藏品的好地方。”
艺双馨成佳话
在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主席额博眼里,杨鲁安先生是中国书画界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老人不仅懂得品鉴珍宝,还在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更让人钦佩的是老人能书善赋,能吟会唱,是多才多艺的才子。
杨老一生笔耕不辍,就在病逝前夕,老人还在为他的一本未出版的书画集操心,而这也成了老人最后的遗憾。但是让老人足以欣慰的是,在他有生之年著述若干,已发表八十余万字,出版有《甲骨文书体辨识与摹写》、《秦印简说》、《吴昌硕书印之道别探》等。老人的学问非一般人所能及,他的研究治学不仅局限在收藏、书画,还有戏剧评论、投资理财、财政金融等领域。仅金融、财政方面的论文就有100多篇。
鲁安先生还在中原地区知名印社西泠印社担任理事兼收藏与鉴定研究室主任,对此,额博说,这个社不是所有的书画家都能够加入的,而是有着非常高的条件和要求,不仅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还要有极高的艺术品格。而杨老之所以能被这个国内知名印社看重,其才气和人品可见一斑。
难怪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在杨鲁安先生捐藏开馆时发来的贺信上这样评价:“拜观再三,惊叹未能自己。盖私人收藏,海内不乏名家,而如公之宏富者,则遍观当世,无第二人矣。”
“杨老的人品是众人公认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张树天是杨鲁安在书画方面的学生。他一直牢记鲁安先生撰写过的一幅对联:“文品因人分高下,史因断代识古今。”这是杨老最好的人品格言。
2000年中国书协授予杨老“德艺双馨”书法家的荣誉称号,同时他也是“20世纪中国书画大展”的入选者。杨老在收藏中品味人生,领悟为人治学之道,正如他的格言所云:“创新作品见人格,不涉俗流逐世波。善取前贤成自我,渠成水到溯先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简介
品成了“救心丸”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生收藏只为捐
艺双馨成佳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