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湾
湖北省团风县贾庙乡官田畈村下辖自然村
团风县贾庙乡官田村下辖自然村。1956年前名为:倒挂金钩,因周边名汪家湾自然村较多,仍称倒挂金钩或倒挂金钩汪家湾。现为官田畈村驻地。因汪姓族人世居于此,相传古时汪姓族人练习武功,一招绝技倒挂金钩闻名,湾因此而得名——倒挂金钩(后文1956年以前称倒挂金钩,1956年以后称汪家湾)。倒挂金钩名及汪姓历史有据可查可追溯到明代中早期,至2018年约五百年。本湾以汪姓为主,现为汪姓贵户三份。另有徐、孙、贺姓徐姓主要由徐家细屋迁入,孙姓主要由孙家湾迁入,贺姓由贺家坳迁入。
建制沿革
明朝属黄州府黄州区永宁上乡东坪村。
清代属黄州府团风县永宁乡贺家坳里东坪村沿门关庄下社(下社包括倒挂金钩、孙家湾、邹家祠堂、邹家湾、三棵树和邹家新屋)。清政府为强经地方军事机构,划归但店汛贺家坳区,至清末无变化。
民国初年,行政区划仍沿清制。民国8年,废区,划归第三区贺家坳里。民国21年,废除村(里),建联保,属贺家坳里。民国25年联保缩编黄冈县将138个联保缩编为73个,民国29年继续缩编,黄冈县将73个联保缩编为58个联保(镇),属第三区贺店联保。民国30年,团风县实行新县制,第三区保留。裁撤第一、二、四、五、六区,并将68个联保(镇)事并为38个乡镇,属贺店乡。至解放前行政区划无变动。
1949年5月黄冈县解放,黄冈县人民政府将全县划为11个区,323个行政村。属第六区(驻地三里畈)贺店行政村。1950年1月28日,废除旧保甲,组建行政村,村下辖闾。1951年2月起,先后将行政村改为乡,闾改为村。同年7月8日,对分县后所辖的区(镇)乡进行了调整。属第十区,驻但店,下辖14个乡,属杨庙乡
1952年第十区改为驻地名,属但店区杨庙乡。
1956年,团风县设7个区,属贾庙区杨泗坳乡。7月除贾庙区外,其于6区撤销,划为10县委农村工作指导员小组。
1957年2月撤消原指导小组序号,各指导小组按驻地命名,为但店指导小组贺坳乡。
1958年9月,以原指导组和区组建成9个人民公社,以乡为大队,属杨泗大队,官田畈中队汪家湾小队。1959年9月5日,公社按驻地名称更名,高峰复为贾庙。又将大队改为管理区,中队改为生产大队。杨泗大队为杨泗管理区,官田畈中队为五大队。
1975年撤区并社,建立16个公社,公社下设片,管理生产队。五大队属杨泗片,总路咀公社。1981年5月10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将团风县原带宣传色彩和按数目顺序命名的131个大队,都按当地地名给予更正,将五大队更正为官田畈大队。
1983年3月,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25号《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撤销公社,管理区、大队、小队等名称和机构,设置区、乡、村、组等行政机构。本湾属贾庙区杨泗乡官田畈村汪家湾组。
1987年9月24日,撤销区的建置,属贾庙乡官田畈村汪家湾组,至2018年无变动。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代码421121200223,城乡分类220 。
大事记
明中早期六世祖大份汪妣谭氏葬于倒挂金钩,据此推测此坟当是妈子坟之名的由来。
1645年冬归入清代版图。
1645年前后汪姓贵户三份十三世先祖,始迁入倒挂金钩。
1817年5月1日(清嘉庆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汪姓大份总路咀冷水井希贞公支十八世维贵葬于倒挂金钩妈子坟,为大份最后一位葬于倒挂金钩。
1949年4月15日倒挂金钩解放(一说3月2日)。
1956年由杨庙乡划入贾庙乡,并更名汪家湾。
1965年黄河改道,原沿本湾湾脚下,后改至现道。
1975年划归总路咀公社。同年与徐家细屋合并,徐家细屋迁至汪家湾。
1977年大河桥建成。
1979年拆祖屋分家。
1983年3月复归贾庙区。
2007年本湾挖对面山坡,开始大面积建房。
2010年修建村组路并铺装水泥路
2016年湾内铺装水泥路。
2017年于后山原稻场建成扶贫房。同年新电改,将原架空钢芯裸铝绞线更换为架空绝缘铝绞线,并新增杆式变压器一座。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汪家湾,东与官田畈村孙家湾、大徐家湾以及但店镇胡西凹接壤;南与官田畈村三棵树接壤;西与贾庙乡王家村隔河相望,北与官田畈村河图屋基、凹水塘接壤;东北与但店镇林家土门接壤。GPS地址(30.725041,115.089038)。距离318国道4.5公里,G42S武英高速总路咀入口5公里。
据明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修汪氏贵户宗谱以及湾中老辈介绍,旧时原湾中祖屋在中湾处(现汪从喜房屋处),湾中有三口水塘,南边为熊家塘、中间为中塘,北边为首塘,现存水塘将原三口,合成两口。首塘以东约150米为养马塘。
气候特征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
由来
倒挂金钩原属万家畈,万家畈为万姓祖地,原在万家畈有万姓聂氏宗祠,解放后拆除。万姓为黄冈县大姓,元、明、清人材辈出,据《黄冈县志》载明清两朝万姓进士各数十人。至清末不知何故人丁凋零,但今仍有万家山,万家畈之名。汪姓相传为阴历年腊月二十八早晨迁入,现本湾仍是腊月二十八早饭吃团年饭。汪姓迁入之初,多受周边原居民欺凌,幸得徐家细屋大力帮助,得以立足。汪姓族人原练习武术,以团结且绝技倒挂金钩闻名,故名倒挂金钩,武术现已失传。20世纪70年代与徐家细屋合并,徐家迁入汪家湾。原本湾有徐家一户,由许家凹迁入,具体年月不详。后因小组划分将两家孙家划入。
汪姓
据《汪氏宗谱》载,汪姓贵户源自安徽休宁,清顺治十八年进士汪曾手录安徽谱1-75世,为现黄冈市汪姓贵宗谱之源。谱载尚辉公自休宁西门状元坊随长子登一游宦武昌(今鄂州市),登一公于元末解官,在团风县还和乡上栗子园(在今总路咀镇)定居,为黄冈县汪姓扈姓祖。又有口口相传为饶州府瓦屑坝迁入,瓦屑坝在今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瓦岭村。据他支汪姓谱载为元末明初自瓦屑坝迁至蕲州镇府,明末清初由蕲州迁至黄州区,黄州叶路洲汪姓当为此途迁入。
汪家湾汪姓三份迁入始祖为十三世先祖,自还和乡沙河图里瓦屋湾(今团风县马曹庙镇薛坳新村)迁至永宁乡贺家坳里东平村沿门关庄社倒挂金钩(又叫万家畈倒挂金钩)。十三世世启公和其弟世文公、世杰公兄弟三人,其父继儒公邑庠生,因世文公和世杰公两人失考,是兄弟三人或者两人或只世启公一人迁入,暂不可考。迁入年代大约是在1645年前后,即清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攻占白云山寨、小崎山寨将永宁乡纳入清朝前后。据《乾隆黄冈县志载》:“汪鼎臣妻殷氏。夫姑避贼峦蒙山寨,寨破为贼所杀。氏值母病,归省于雅蛋洲。闻之,布奠江滨,号泣投江苑”。峦蒙山,即今瞒母山,此事当是发生在1643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二月初二张献忠攻点黄州府城)。但现今周边除倒挂金沟汪家湾外,并无汪姓村湾,且谱载十三世世启公之弟世文和世杰失考。是否与汪鼎臣有关联暂无法知晓(谱名不等于实名)。
世启公有三子:承先、承永和承周。承永公回迁至落雨山附近(今团风县马曹庙镇薛坳新村附近)、承周公迁至退车岭(不知何处)。承先公六子:德浩、德浚、德鸿、德润、德泽和德源均在汪家湾,兄弟六人后辈:希字辈共计14人,其中德浚公长子希珠回迁至瓦屋湾(今团风县马曹庙镇薛坳新村)。希字辈、辅字辈另各有所迁,有迁至浠水县(其后又一支回迁),也有阳新县等地。现今汪家湾汪姓为德润公之子:希琮和希琳以及德源公之子:希瑾,三位希公之后。
据谱载自汪姓贵户六世祖汪妣谭氏至十八世维字辈,最早明朝中早期,最晚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二年四月初八(公元1817年5月23日)倒挂金钩妈子坟均为汪姓贵户大份祖坟山。倒挂金钩三份祖坟山位于本湾各山和三棵树东侧罗家林,罗家林现存坟数具。现坟地共三处:后山、对面山、小崎凹。
汪姓贵户大份与三份为何交替在倒挂金钩现今已不得而知,与瞒母山历史事件是否有关也不得而知,暂将《黄州府黄冈县明清两朝汪姓进士题名录》、《尚辉祖初徙冈邑跋》以及瞒母山事件附于后,以备考证。
倒挂金钩汪姓聂氏宗祠原在马曹庙镇沙河图村,文革被毁。2017年在总路咀镇夕阳冲重建,位于G42S武英高速总路咀入口左侧。
徐姓
来源有两支。一支由许家凹迁入,民国期间迁入,本湾现有一户。另一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徐家细屋合并迁入,现有五户,祖坟山崎湾。
孙姓
来源有三家。一家为倒挂金钩女婿,2007年在其岳家老房子建房;一家原为孙家湾,因生产小组划入到汪家湾组,2007年汪家湾组挖地建房时搬至汪家湾;另一家原为本村三棵树,因其母为汪家湾人,后在汪家湾建房,约为2005年前后。孙家祖坟山在塘洼。
贺姓
原籍为但店镇贺坳,在其岳父家原老房子建房迁入,建房为2007年。
人口民族
本湾民均为世居于此的汉族,婚娶基本都是周边,均为汉族。另有两家分别娶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媳妇,其民族未知。
综述
第一产业
以农业种植水稻为主,另有板粟、花生、油菜、绿豆等经济作物。上世纪湾民家家自养猪,至本世纪初湾民已养猪较少。现仍家家饲养草鸡,是本湾人鸡蛋摄入的主要来源。另饲养有熊猫犬,主要为防盗。有两家湾民从事山羊养殖,但规横较小。
第二产业
湾民农闲务工,以泥工、电工为主。改革开放后,湾民到深圳宝安以及潮州市打工较多,另有从事制衣、泥工、电工以及电力建设且前先后至越南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工作。80后务工以专职为主,基本不再从事种植。
汪家湾原村部原有鞋带厂,至上世纪80年代倒闭。
原有榨油房一座,21世纪初关闭。
建有大米加工厂一座,位于原村部,现官田畈村大米加工,以此加工厂为主。
建有一座变电所,位于后山原村部后,容易为800KVA,为官田畈村主要供电电源。2017年电改,在湾南路边新增加一台杆式变压器,供本湾用电。
教育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前有村小学一所,在汪家湾境内金盆,开办有一至六年级,后缩编成一至三年级,20世纪80年代末又缩编,只保留一至二年级。1990年搬至汪家湾湾前官田畈村部。至上世纪90年代末停办。后又开设幼儿园,以因设施不达标停办。现本湾幼儿以及小学均至总路咀镇
医疗卫生
上世纪90年代前村卫生室在汪湾村部,后搬至村现村部官田畈村民小组。
历史文化
历史事件
倒挂金钩汪家湾东瞒母山原有山寨,瞒母山清代早期名为峦蒙山,又曾名瞒蒙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有部分房屋。今山顶仍有瓦砾,西门及部分寨墙仍在。相传山寨曾保护山寨周边村庄百姓免于兵患。又传长毛攻打山寨,久攻不下。后因少寨主瞒着母亲,打开山寨,全寨人被杀害。此山因此而得名——瞒母山。倒挂金钩湾中有一池塘,原为山寨养马匹饮水地,故名养马塘。另有一山岗,原为山寨时期洗刷马匹凉晒之地。山寨明末清初为“蕲黄四十八寨”时期山寨之一。虽不是著名的四十八山寨之一,但也算是有名山寨。据《乾隆黄冈县志》载,山寨曾被张献忠所攻破,另可查有如下历史:
1、“明崇祯八年二月初四己酉(1635年2月28日),贼陷罗田”;
2、“崇祯十三年五月(1640年6月20日至7月18日),江北贼陷罗田,罗田县黄州府”;
3、“崇祯十六年癸未二月丙寅(1643年3月22日),张献忠疾驰至黄州,乘大雾攻城。黎明,城陷,副使樊维城骂贼洞胸死。维城,固孝介公之侄,而玉衡之子也。贡生冯云路,力学著书,精禅理,徵辟不就。献忠慕其名,强起之。云路不屈而死。其门生诸生汪陛延亦死。诸生易为瑚,父道,名重海内,前已与次子为琏骂贼死,至是为瑚亦死之。献忠据府自称西王,黄陂乡宦欧阳玖迎降,寻陷罗田”。
倒挂金钩属永宁乡,而永宁靠罗田,永宁故地至2018年仍是罗田至黄州府的必经之地。罗田县是自东向西进黄州的门户,而黄州则是自安徽进湖北的门户。其前两次攻陷罗田均由安徽入湖北,永宁有到过的可能性。第三次则是由张献忠从黄州攻陷罗田,永宁是必经之地。张献忠有屠杀的恶习,曾于崇祯十六年一月(1643年2月)攻陷浠水县(今黄冈水县)并屠城,又攻陷武昌(今鄂州市市)并屠城。据上事实,推测峦蒙山寨当为张献忠攻陷并屠寨,当在崇祯十六年农历二月二十六至四月张献忠占领麻城市之间(公元1643年3月21日至1643年5月24日之间)。山寨被屠,山寨周边当不得幸免,其中也包括倒挂金钩。
清顺治二年冬(公元1645),清兵攻击永宁乡境内的小崎山寨和白云山寨并攻破。小崎山寨和白云山寨为“蕲黄四十八寨”之一。倒挂金钩河堤原为古道,沿河直上经下石冲、方家土门、泡树坳经泉华山侧进入贾庙,是修建下石冲水库(20世界60年代修建)之前进入贾庙大崎山和小崎山必经之路,自此倒挂金钩纳入清朝版图。
明国初年,湾民发现有人正偷自家蔬菜,随即用手中的农具葱担戳向对方,被戳中后发现是其岳父。后虽积极救治,但其岳父终因伤势过重而过世。其岳父所在的大徐家湾告入官府,本湾汪姓户长向奎楼人汪子天代理应诉,最终官府判徐家湾败诉。但自此与大徐家湾结怨,至2018年近100年来两湾仍不通婚。
房屋的变迁
据老辈人介绍汪家湾原来老屋是进数重,正大门在东,在现首塘边,离塘约一米来远。天井在今汪从喜房屋正大门口。后门在后冲处。1979年老屋拆除分到各家,各家在湾中分开建房,标建为明三暗六布局,也有少数明二暗四布置。房屋均是土砖墙,黑布瓦。后又逐渐有青砖房。
汪绍和是汪家湾第一家用红砖红瓦建房,在现中间屋,并第一人有了三洋收单机、唱片机、黑白电视机。具体建房年月不详,但不晚于二十世纪80年中期。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汪书斋是汪家湾第一个做起了楼房。之后各家相继建起楼房,最后一批集中建房为2008年。
2011年起汪家湾人又相继有在团风县城、黄州城区买商品房。
井的变迁
井指的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相传是伯益发明了井。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虽在此处“井”并非现完全指水井。但水井无论在中原地区的历史还是人们生活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井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
二下世纪60年代在后冲打了第一口井,从此改变了从水塘取水的历史。至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汪家湾人在后冲井以及孙家湾井用木桶挑水吃,挑水成为湾民每天早晨必做的事,水桶以及挑水扁担是每家必备家具。
二十世纪80年代末汪喜三在湾中两塘之间打水井,解决了湾中取水距离问题,后因与水塘相通废弃。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湾民汪开佑与汪移斋在两家之间打水井,并安装了水摇取水泵。将水井打在家门口,改变了远距离取水的历史。其后,湾民相继在门前打井,其中湾民汪国清组织自家兄弟以及邻居在瞒母山上打水井,并安装水管实际虹吸自流,第一次实现了自来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后汪国清又承头组织全湾在老虎冲打井安装自来水,通过虹吸实现全湾通自来水,是官田畈村第一个全组用自来水的村民小组。其后官田畈各小组相继学习本湾打井经验,各自安装自流自来水。但本湾自来水终因水井接入人数超出水井供水量,且缺人维护致基本废弃。自后湾民或自打井安装电动取水工具,或合伙打井自行安装水管虹吸自流。其中汪从喜出资组织本家在崎湾打井并安装镀锌钢管虹吸自流井最为成功,至2018年仍在正常使用。
2016年政府实行农村饮水工程,本湾饮水工程水井在崎湾,安装自来水管,采用虹吸自流方式,管一次官方性质安装自来水。
文献及艺文
1、汪姓进士题名录
团风县明清两代清姓进士共12人。汪沅,字湘芷,号兰庵。其父亲汪应节官至吴江知县,为“应”字辈,汪沅为“世”字辈,为贵户大份还和乡人栗林人(今黄冈市团风县马曹庙镇花园咀村栗林塆)。湘芷公“康熙己酉之春,“诣徽婺源参越王庙,焚香祭奠后,手录一世汪至七十五世系图,各讳官爵,形象序赞以归。”汪姓一修谱由湘芷在此基础上完成,不知何故,未能付印。现存一份手稿于黄州区档案馆。康熙丁酉年(1717年),首任族长为“承”字辈承游公,始建词堂。
2、尚辉祖初徙冈邑跋
谱书之作,何道也?所由收族,以尊祖李湛之道也。然,尊祖贵追其族所共出之祖,敬宗尤贵追阁族始祖所自出之宗,其道乃得。近见世族之家、先朝有爵居显要、富震朱陶,历世久而犹详言之不已。摭拾名公巨卿,又交相搜剔。至于纤悉以靡遗于百世不迁。近为阁族所必宗者,谓经肓晦,流离播迁之会,仕籍无考,敕无传,德行道艺无可纪,并碑铭墓志之无可寻。其迹于万一,遂概置焉以不详。故前徽谱有出自岐王、爽公者详之;邮自虞侯端公者尤详之;出自新安、婺源县、大畈者,其详更明以确。噫嘻,异矣!
尚辉之来鄂省也,为鄂省诸汪始祖。所自出之祖,何从无孝慈者?间为尚论,而详之也。即公居婺,徙休宁县,生子四。长登一,元时以孝廉宰治武昌,公随居署,解弟三人亦友爱一堂。值元季解组,卜冈邑还和乡杉木店之上栗子园而家焉。为我户始祖,始登一,未始尚辉也。他如:训一则为紫荆坂之所始也;兴一则为新州诸户之所始也;受一则为杜家坳、七柱山、武邑县、麻邑之所始也。公即仕籍未登,诰敕有失,而四公为公子也,皆能开汪之户,启汪之传,则公当年之积德立行与夫道艺,亦已概可想见矣。是岂一无可详者哉?况公之后裔不下数十万,又奚可以不详哉?
窃公随我祖登一宦武邑之时,年寿高迈,卒于宦旅,亦理所必有也。但传闻失实,不能起九原而致问耳!兹值四次续修,公默大分号平阶者,若有以葬所与公妣姓氏告之之意。阶于是遍为稽查,不辞跋涉,历方城汉水之间。果得尚辉公墓,于省城东大洪山,宝通寺西,子山午向。公夫人历未载其姓氏,亦查确附公葬者,乃夫人张姓也。予读徽谱,见公序列谱末。自数百年之后,遥溯数百年以前,撮其历得传闻与平阶所查考者,一一为公跋之。
尊祖敬宗之道,无当与抑有当与未可知也。大都使后世之孝子慈孙,庶知始祖之所自出焉耳。
皇清咸丰,岁在屠维协洽,重光作噩月。
裔孙时岳字横川谨撰
【纤悉】:细致而详尽。
【靡遗】:没有遗漏;毫不遗漏。
【百世不迁】:百世不改变。《礼记大传》有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也.。
【流离播迁】:流转迁徙。
【志】:九修本为“志”,“志”为志的繁体字,此处改作简体字“志”。
【婺】:今婺源县。【休宁县】:今安徽黄山市休宁县。
【宰治】:即指掌管;治理。
【解】:当通携;【弟】:九修第187页为“第”,根据前后文以及《冈邑汪氏贵户务本堂重建宗祠纪念册》,应当为“弟”。
【元季】:元朝末年;【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
【卜】:(bǔ),选择(处所)。
【还和乡】:清时属黄州府团风县,包括七个里:上巴河、横溪寺、沙河图、新店、回龙山、杨家畈、百福寺。大致位于现今的黄冈市团风县上巴河镇(上巴河村、新店村今属上巴河)、回龙山镇(回龙村今属回龙山镇)和马曹庙镇(沙河图村、百福寺村今属马曹庙镇)。横溪寺在今总路咀镇郑家岗村一带。杨家畈当在团风回龙山至黄州杨鹰岭一带。
【上栗子园】:现今已无此地名,据《冈邑汪氏贵户务本堂重建宗祠纪念册》,在今团风县总路咀镇黄家铺村余家庵;另团风县总路咀肖石坳村有塆名:杉树林,在牛车河水库西侧临水库。
【杜家坳】:暂不知指何处。【七柱山】:即今团风县贾庙漆柱山,乾隆24年(1759年)《黄冈县志》作七柱山,爱新觉罗·旻宁28年(1848年)《黄冈县志》作戚柱山。【武邑、麻邑】:武昌(今鄂州)和麻城市
【稔】:(rěn)年。古代谷一熟为年,故亦谓年为稔。
【九原】:指墓地。刘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唐杜甫《哭长孙侍御》:“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默牖】:暗中启迪。牖,通“诱”。
方城县】:中国最早的城池,为楚国所筑,在今南阳市,此处当泛指楚地之城;【汉水】:今的汉江。见唐朝李涉《过襄阳上于司空頔》:“方城汉水旧城池,陵谷依然世自移“
【于省城东大洪山,宝通寺西,子山午向】即现今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禅寺”,元末为“崇宁万寿禅寺”,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更为现名为“宝通禅寺”。所指地理位置大约在今“宝通禅寺”与“洪山公园”之间,正坐北朝南,据山形地势可能在今施洋墓附近。
【岁在屠维协洽,重光作噩月】:当指己未年辛酉月,咸丰在位1850-1861共十一年,即1859年阴历十月。但己未年十月只能是乙酉月,可参口诀:“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去,甲寅之上好追求”。“屠维协洽”、“重光作噩”均指记年,见《邓尔雅。释天》。
3、三份罗家林坟山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杨宪谕讯得:汪如海庆山等之祖,汪文纲将田地,卖与王金海之祖王复兴为业。提有坟山二处,调阅原契,注明右以屋角窑石为界。査佃户坐西向东,屋右即系南方。既以屋角为界,是屋之外,面南均属汪姓存留之山。今徐长连所砍之树,査其地段,系属汪姓界内。乡下夜怀小树,不值几何。如果王金海向汪姓好说,并戒令佃户毋再砍伐,即可省讼。乃必听人唆使,谓右边尚有隙地,以致成讼取累,实由自取。今既委员勘过,又复调契査明断,令屋右以现成之墙外水沟为界,界外地属汪姓。讯明:离汪姓之坟,尚有一丈余远,以此永为定界。徐长连以后不得再往右占。茅屋即墙脚地基,以契而论,从前均应属汪姓。今既借予多年,已成不毁。劝令汪姓,即以现有水沟为界。亦不必以借词,再向索还,以免日后争讼。此事起衅,均由徐长连一人,笞责以敬。各具甘结完案,此谕。
4、马孺人节孝序[i]
呜呼!今日之世界,一自由平等之世界也。彼堂堂丈夫无论矣,其在巾帼之中,能凛冰霜之操[ii],励松筠之节[iii]者,盖寥寥也!然亦有之,如吾族远朝之妻,马孺人者,可首屈一指也!当远朝见背时[iv],孺人年仅十九岁耳。女一尚属龄[v],一子尚在襁褓[vi]。零丁孤苦,惨何如乎!而孺人独能含辛茹蘖[vii],矢志柏舟[viii]。虽嗣考[ix]思寿公[x]稍有遗产,与家徒四壁者不同。然计其所入,终不敷出。所赖孺人勤纺绩、习针[xi],以为生活之资。而孺人终忘其贫,忍苦而守其节,抚孤之志,历久不渝。孺人之意:以孤子贤能,他日创业兴家,为宗族交游光宠[xii],幸也;即不幸而不贤,亦可为一线之延,而慰亡人于泉下矣!孺人之子,派名绍玉号载廷[xiii],现年十七岁。颇能体孺人守节之苦衷,以务农为业,绝不染晚近陋习,其少年老成有如此者。顾说者曰[xiv]:“孺人苦节抚孤,至于成立,宜其食报[xv]于后云”。
督修户首晏如氏撰
2018年5月7日嫡曾孙从贵注
[i]【马孺人节孝序】此文当为七修户长晏如公写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马孺人:曾祖母。永宁乡但店里马家冲人(今团风县但店镇马家冲村附近,故地在庙河水库水淹区内,后人移居庙河水库东岸分水岭村杉树林),生于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一日(公历一八八九年十一月三日)。卒于一九五四年(甲午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黄冈县贾庙区杨泗坳乡倒挂金钩(今团风县贾庙乡官田畈村汪家湾)岗背园南上乙山辛向。此篇原载于七修1930年《汪氏族谱》。
[ii]【冰霜之操】比喻操守坚贞清白。唐·元稹《元氏长庆集·宋常春等可内侍省内仆局令制》:“宣议郎行内侍宋常春等,皆以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发之瑕,励己有冰霜之操,迹其声实,可备监临。”
[iii]【松筠之节】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唐·魏徵《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iv]【远朝见背时】远朝:曾祖父名讳。生于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历一八八八年六月四日),因伤寒病逝于宣统三年七月十二日(公历一九一一年九月四日),卒年二十三岁。解放后迁葬与曾祖母同冢。见背:谓父母或长辈去世。见三国-晋·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v]【女一尚属髫龄】髫龄,指幼年。唐·王勃《序》:“筠抱显于髫龄,兰芳凝于丱齿”。“女一”,指姑婆,嫁今团风县总路咀双河口村何家畈。
[vi]【一子尚在襁褓】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一子”,指祖父绍玉,世居黄冈县永宁乡贺家坳里东平村沿门关庄社倒挂金钩(今团风县贾庙乡官田畈村汪家湾),生于宣统庚戌年十二月二十(公历一九一一年元月二十日),卒于一九七七年(丙辰年)十二月初二(公历一九七七年元月二十日,九修谱载为一九七六年有误),葬于今团风县贾庙乡官田畈村汪家湾小崎垸西咀干山向。曾祖父见背时祖父仅八个月零二十一天(以阴历年记,宣统三年闰六月小)。
[vii]【含辛茹蘖】蘖,niè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尚书·盘庚上》若颠木之有由蘖。茹蘖,通孤蘖,独根生长在倒下树本上的枝芽。含辛茹蘖,含辛茹苦,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viii]【矢志柏舟】立下志愿,守孤不嫁。见《诗经·风·风·柏舟》,《毛诗序》认为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卫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三家诗》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
[ix]【嗣考】嗣,继承;考,过世父亲。
[x]【思寿公】九修谱为思寿公,核对八修谱也是思寿公。高祖之名讳思铎,生于爱新觉罗·旻宁壬寅年五月初七(公历一八四二年六月十五日)申时,卒于光绪二十年二月三十日(公历一八九四年四月五日),卒年五十二岁,卒时曾祖父六岁。嫡亲高祖名讳思聪,生于道光丙午年五月初六(公历一八四六年五月三十日),卒于宣统二年五月初九日(公历一九一零年六月十五日),卒年六十四岁,卒时曾祖二十二岁。查无思寿公,不知是何处之误。事实是:高祖思铎公有一弟思铭公,与其孺人堂高祖母童氏膝下无子嗣。思铎公、思铭公和思铭公孺人童氏三人,童孺人最晚逝世。卒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一九零零年元月十七日),卒时曾祖远潮十一岁。按旧制高祖思铎公之产当由嗣子曾祖远潮继承。堂高祖母童氏卒后,思铭公之产当由近及远子侄继承。堂高祖和堂高祖母童氏,无嫡亲子侄。曾祖远潮是思铭公的堂侄且又是其胞兄思铎公的嗣子。由此推测曾祖远潮当继承了高祖思铎公和堂高祖思铭公之产,高祖思铎公、堂高祖思铭公及童孺人见背时,曾祖尚幼,当由嫡亲高祖思聪公代为经管。
[xi]【勤纺绩、习针黹】九修本作“纺织”,八修本为“纺绩”,今仍按八修本作“纺绩”。纺绩: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红楼梦》第四回:“﹝李守中﹞生了李姓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针黹:是指缝纫、刺绣等针线工作。黹,zhǐ。
[xii]【宗族交游光宠】亲戚朋友的荣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xiii]【绍玉号载廷】祖父的名讳。
[xiv]【顾说者曰】顾:但是。顾说者曰:但是有的人说。
[xv]【食报】受报答
地方特产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放小儿拳。试寻食用野菜和香饭,便是黄州二月天”。这是于成龙所题《七绝·乙卯春题书雪堂》,所写的就是我们永宁山乡的美味野菜。春节前后的地菜,是做春卷、包面绝好食材,地菜特有的香味令人回味。二月的竹笋、蕨芽是于成龙最下饭的菜。三月的软芡,加以芝麻、糖做成的软芡粑是鄂东名产,是儿时的记忆。四、六、九月的从头菇(松乳菇)、毛草菇(铜绿菌),是目前无法人工种植的珍馐佳肴。
另有板栗、芝麻、花生、油菜等。
地名遗迹
妈子坟:位于湾西北侧,坐东南朝西北山向。此处为现存最完整遗迹。
蒲包咀:位于湾南侧,解放后山咀被挖建大队部。
青龙咀:位于进湾右侧,2007年建房时挖平。据《汪氏族谱》所载,或是另有所指。
白虎咀:位于进湾左侧,2005年建房时挖平。
九古咀:位于湾北侧后冲。
老虎冲:位于原林场与大徐家湾之间。
横冲:尤分与九古咀之间冲田。
崎垸:位于凹水塘东侧。
小崎垸:瞒母山山下北侧山凹。
熊家塘:进湾第一口水塘。
中塘:现与门首塘合为一塘。
门首塘:现进湾第二口塘。
养马塘:渠道西侧第一口塘。
中间屋:渠道东侧。
新垸:湾西山后坐东向西向处。
尤分:河图屋基山后。
凉马岗:汪从喜房后山岗,相传为山寨时期,为山寨马匹洗马后凉晒之地。
倒拐咀:青龙咀处。
罗家林:汪姓三份祖坟山,位于三棵树以东,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清朝此处曾为他姓侵占,后经官府判汪姓胜诉,具体年月不详,见八修《汪氏宗谱》。
本湾后山有一片自然生长的益母草,每年花开时,满山的凤蝶总科飞舞。
瞒母山,面积约1.3平方公里,海拔161米,位于汪家湾东侧为周边最高峰,山上现有一座寺庙,名占佛寺(原为瞻佛寺)。山上原有山寨,现存部分寨墙。
著名人物
革命工作
徐富宗,人称七爹爹,徐建豪二爹(注:本地“爹”为“爷爷”的意思,“爷”为比自己父亲小的叔叔或者父亲。徐建豪祖父排行第八),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机关枪班长。生于徐家细屋,卒于汪家湾。其故居在徐建豪老屋东侧披屋,无直系后人。
徐富登,人称九爹爹,徐建豪细爹(幺爹),解放前本地某级区长,本地解放前,共产党地下工作均受其指挥。生于徐家细屋,卒于汪家湾。其遗孀九婆婆卒于20世纪90年代,九婆婆生前居住在原村部,卒于原村部,生前极好干净。九爹爹与九婆婆无直系后人。
汪七爹
汪绍武,中间屋,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耳为炮弹震至聋,于2017年4月24日去世。
乡贤
汪维翰,字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四修黄冈汪氏贵户族谱》编修
汪载廷,1947年《八修黄冈汪氏贵户族谱》滕录。
汪保卿,1947年《八修黄冈汪氏贵户族谱》监修。
汪长卿,1947年《八修黄冈汪氏贵户族谱》监修、校阅、滕录和经管。
汪绍和,本湾第一位建红砖红瓦房,第一家拥有三洋收音机、唱片机以及黑白电机。
徐建豪,为本湾第一位大学生,教授,现供职于湖北经济学院
汪书斋,本湾第一位建楼房。
汪从喜,为本湾第一位较有成就的包工头,上世纪90代到本世纪初带领湾民在武钢集团承包土建工程长达10多年,解决了本湾的富余劳动力,为湾民增加收入作出了贡献。于2017年4月清明节后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大事记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气候特征
由来
汪姓
徐姓
孙姓
贺姓
人口民族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历史文化
历史事件
房屋的变迁
井的变迁
文献及艺文
地方特产
地名遗迹
著名人物
革命工作
乡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