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经典人生散文首次结集出版,林语堂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悲剧的喜剧人生观。
在
林语堂的笔下,沉重的肉身转为了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
急流,风仍逍遥自在。
人世是唯一的天堂,
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选择,“造出”人生的意义。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的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作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作者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作者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作者只想表现作者个人的观点。让作者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作者便已觉得心意满足。作者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人生不过如此》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
林语堂。1912年入
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
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
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
德意志帝国入
莱比锡大学,专攻
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
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
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
人间世》,1935年创办《
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
吾国与吾民》、《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
重庆市讲学。1945年赴
新加坡筹建
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5年定居
台湾省。1967年受聘为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