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
清朝乾隆时期官员
国泰(?—1782年),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讷殷富察氏孟古愼郭和后裔,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贪官。最初授为刑部主事,再升为郎中。派外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再升为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为山东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因贪污被杀。
人物生平
官场升迁
国泰,姓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是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国泰最初授为刑部主事,再升为郎中。派外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再升为布政使。
乾隆三十八年(1773),文缓任陕甘总督,奉命审查前四川总督阿尔泰纵容儿子明德布贪婪勒索属吏一事,因偏袒阿尔泰,不以实际情况汇报,被遣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泰上疏认罪,请求随同父亲去戍所以赎父亲的罪过。皇上批示说:“你没有罪,何必惊慌?”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为山东巡抚。国泰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年轻时已地位显贵,对待属吏不能以礼相待,稍不遂意就大声喝斥。布政使于易简对他巴结奉承,甚至向他汇报情况也要直身而跪。于易简是金坛区人,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大学士章佳·阿桂等因国泰执拗,请求将他改任,调入京城为官。
乾隆四十六年(1781),皇上召于易简到京城来讯问情况,于易简极力为国泰辩解。皇上降旨提醒国泰对待对属吏应该宽严适中,命令他警惕、改悔。正赶上文缓恢复四川省总督的职务,又因四川民间称为“(口国)噜子”的盗匪为乱,再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泰没有再上疏请罪。过了一个月,上疏推辞皇上赐给的鹿肉,遭到皇上责问。国泰请求交纳养廉银替父赎罪,并乞求对自己治罪,皇上宽恕了他。
案发自尽
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国泰及于易简贪纵营私,向所属各州县索取贿赂,以致各州县的仓库都亏空。皇上命令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调查处理,并令钱与他们一起去办理。和珅有意袒护国泰;刘主持正义,因为国泰在他的家乡肆虐百姓,因而支持钱沣。经过查验历城区库银的银色不同,掌握了国泰向商人借银暂时充仓的情况。国泰全部承认关于勒索各州县属吏,数额动辄达到成千上万的情况。而于易简巴结国泰,皇上责问时,不敢将实情上报。审案后判决,二人都斩首。皇上命令改为监禁待秋审再定,于是逮捕入刑部监狱。继任山东省巡抚明兴上疏说,将山东全省各州县的仓库通查一遍,亏空银两二百多万,都属国泰、于易简在任时的责任。皇上命令立即到狱中审问国泰等,国泰等人说:“这是因为王伦之乱,各州县以公款开支来协明朝军事,因此使仓库亏空。”皇上认为:“王伦之乱从事发到平息不过一个月,即使说军事行动很紧急,怎么能用到二百万?即使有二百万,也应当上疏将实际情况报告朝廷。国泰、于易简欺上营私,对待各州县属吏亏空国库银两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罪责与王亶望等相同。”命令立即在狱中赐他们自尽。
家族成员
人物事件
国泰贪污案是乾隆朝的一个大案。国泰本人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他是满洲镶白旗人,本为纨绔子弟,特别任性。任山东巡抚后,与前大学士于敏中之弟布政使于易简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贪纵营松,征赂诸州县”。没几年,闹得各州县全部亏空。
乾隆四十七年(1782),监察御史钱沣弹劾国泰贪得无厌,爱新觉罗·弘历和珅刘墉与钱沣一起审办此案。国泰原是和珅党羽,和珅想包庇他蒙混过关,便派家仆赴山东省为国泰通风报信,结果被钱沣察觉,并扣留了他们的来往密信。到山东后,钱沣不动声色,坚持要查库,得到了山东籍人刘墉的支持。国泰得到和珅的密报后,已向商贾借银暂充仓库。钱沣查库后发现银色不一,心如明镜,遂声言说,如果银子是从商贾处挪借,请诸商速来认领,否则封库入官。于是,商贾纷纷前来认领,库藏为之一空。国泰的罪行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连和珅计无施爱新觉罗·弘历一怒之下,将国泰处死。国泰的丑恶行径是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官场升迁
案发自尽
家族成员
人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