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理(1474—1556),字
于右任,号谿田,
三原县人(今陕西三原县)。明弘治十年
举人,
正德甲戌年(1514)
进士。曾任吏部稽勋
主事、稽勋
员外郎、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稽
考功郎中光禄卿等职。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
渭河平原学派代表人物
张载相提并论。所著《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被传抄国外,
朝鲜王朝将此文作
范文传诵。1556年,
陕西省发生大地震,马理卒,时年八十二岁。
生平简介
马理,字
于右任,号谿田,三原人,关学著名学者。幼年聪敏好学,14岁时,在当地已有名声。他研究“五经”,颇多新义。弘治六年(1493年)20岁时,吏部尚书
王恕致仕回家,其子
王承裕亦以
进士随父归里,在
三原县北城创建弘道书院,马理即就读于弘道书院。习闻明朝典故与诸儒学说。他与同学秦伟严格要求自己,甚为王承裕所赏识。提学副使
杨一清督学陕西,见到马理与
康海、吕楠三人,大惊说:“康之文辞,马、吕之经学,皆天下士也!”马理身未出里门,而名声已传海内。
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中举,入国子监读书,与海内名士讲论学问,其意见最合的有高陵人吕楠,
林虑人马卿,
榆次区人
寇天叙,
安阳市人
崔铣、
张士隆及同邑人
秦伟。他们一起切磋学问,名震京师。
高丽(今朝鲜)使者敬慕马理的文章,将其《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抄录后带回国内,奏请国王将其文颁示全国,作为范文。马理因父亲去世,在家守孝,不能参加会试。
安南(今越南)贡使问
礼部主事黄清:“关中马理先生在何处?他为何不出来做官呢?”其名重外国,于此可知。
正德九年(1514年),马理以第二甲第二名中
进士。当时,
杨一清为吏部尚书,因其早就器重马理,遂任命为吏部稽勋司主事,不久调任文选司主事。这时,
万镗为吏部尚书,马理与万镗意见不合,马理发牢骚说:“居官不能尽道,不如回家!”万镗反唇相讥:“相逢不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马理遂于第二天称病辞职回家。此次辞职距开始任职刚刚一年时间。
正德十三年(1518年),马理被荐起为吏部考功司
主事。第二年,武宗决定南下巡游,诸臣都认为不可,马理与吏部郎中
张衍瑞等人一再上疏劝谏,随之伏阙力争,被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杖击于廷,削夺了俸禄。于是,马理借送母回
渭河平原之机,于
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辞职归里。马理这次回家后,因慕名求学者甚多,遂在提学副使唐龙主持下,创建了“嵯峨精舍”,教授诸生。他在教授中“以主敬穷理为主”,学生不管年纪长幼,也不论是及门弟子或不及门弟子,都对他“闻讯倾慕”。
唐龙极赏识马理的学问,称其“得关(指
张载)、洛(指
程颢、
程颐)真传,为当今硕儒。”
嘉靖三年(1524年),马理又被荐起为吏部稽勋司
员外郎。当时,朝中一直为
完颜雍朱厚熜本生父的尊号进行激烈的争论(史称“
大礼议”)。起因是武宗
朱厚照无子,世宗系由藩王入继大位,即位后,让礼臣议本生父
朱祐杬朱杬的尊号。
进士张璁等迎合帝意,议尊号为皇考,
大学士杨廷和认为称皇考不合礼法,主张称孝宗
朱祐樘(武宗父)为皇考,兴献王为皇
叔父。此事自世宗即位不久即开始争论,争论了三年。是年七月,世宗终于决定追尊本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群臣伏阙痛哭力争,世宗大怒,下令逮
员外郎马理等190人入狱,随之又被廷杖,并削夺了俸禄。所逮190人,以马理名列其首,足见马理其时在朝中威望之重。后累迁稽勋司考功郎中。嘉靖五年(1526年)考核地方官吏,大学士
贾咏、吏部尚书廖纪因私人恩怨打算免去广东提学副使魏校、
河南省提学副使
萧鸣凤及
陕西省提学副使
唐龙的职务,马理据理力争,他说:“这三个人督理学政,名声传于天下,必想免去这三个人,请先免去我马理!”贾、廖二人只得作罢。接着考核京官,罢免了
张璁、
桂萼的同党吏部郎中
彭泽。人皆称其公允,号为“真考功”。嘉靖五年会试时,马理参预校阅试卷,所录取的皆海内名士,人都服其品藻和鉴别人才的才能。嘉靖六年(1527年),马理因考核京官得罪了张、桂萼等权势人物,被排挤出朝,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马理遂又一次请假归里。嘉靖十年(1531年)起为光禄寺卿,刚刚一年又请假归里。此次家居10年,复起为
南京光禄寺卿。到任不久,随即以年老致仕。
马理自初仕吏部至晚年致仕,大部时间不在朝廷。其间因事因病请假归里达四五次之多,而其根本原因是对朝政不满,系愤而辞职。当时人称马理“爱道甚于爱官”,并非虚言。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马理70岁时归隐商山书院。此后山巾野服,以教授为生。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间,
渭河平原发生大地震,马理在地震中遇难。
李恒即位后赠右副
都御史,
天启元年(1621年)谥“忠宪”。
马理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创办嵯峨精舍到教授商山书院,所教学生,不计其数。他毕生不谈佛、老,不读非圣贤书。为人善良刚毅,大方正直,至晚年则更加谦恭和气,宽容大度。他论学以程朱理学为准则,往往有与诸儒不同的独到见解。他晚年常诵的名言是:“荣不足以骄,辱不足以,利不足以,害不足以怵,常不足以肆,变不足以惊,方见学力。”平生著述甚多,所著有《四书注疏》、《周易赞议》、《尚书疏义》、《诗经删议》、《周礼注解》、《春秋修义》、《
陕西通志》与诗文集各若干卷,惜多散佚。现存有李锡龄校刊的《溪田文集》12卷及补遗、续补遗等若干篇以及《陕西通志》40卷。
人物轶事
有一次,杨遂庵到
渭河平原监学,见到马理和康德涵、吕仲木,惊叹道:“康德涵的文彩,马吕的博学,真是旷世少有。”当时,马理虽然未曾离开过家乡,但他的名声却已远传各地,并惊动了京师的学者。随后,他便动身来到京城,和许多很有学问的人一起讲学。其中陈云逵、吕仲木、崔仲、
何瑭,
罗钦顺等人和他的学术观点很接近。自此,他的学说更趋成熟,声名格外响亮,许多人都原拜倒在他的门下,听他讲学。督学唐渔石还为他建造了十分精美的
嵯峨天皇园林,并亲自题记,十分推崇马理的学说,认为他真正继承了关学、洛学的思想精髓,是 一位受人敬慕的大儒。由于马理的名声斐然,仰慕者很多,就连
朝鲜的使者来京,也要拜访马理和关学另一名大家吕楠,并称赞说:“
于右任,仲木属中国第一人才”。马理非常喜欢古代的礼仪,经常私下揣摩、体会。至于婚、丧、嫁、娶的礼仪,他融
张载、
司马光、
朱熹和大明礼集思想为一炉,折中用之。
马理为官时,曾多次直面劝谏
李炎、世宗、多次遭廷杖处罚,并获罪入狱,但他仍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从不顾个人安危。他十分注重培养新人。七十岁时归隐
商山书院,前来索求诗文的人很多。他经常着山乡贫民的服装,鹤发童颜,看起来如同神仙一般。
《明史》马理传
马理,字
于右任,三原人。
同里镇尚书
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
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
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
寇天叙,
安阳市崔铣、
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
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
安南使者至,问
主事黄清曰:“
渭河平原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正德九年举
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
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
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
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
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
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
广东省副使魏校、
河南省副使
萧鸣凤、
陕西省副使
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总、
桂萼党吏部郎中
彭泽,总、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
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
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
司马光《
书仪》、
朱熹《
家礼》折衷用之,与
吕柟并为
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
都御史。
天启初,追谥忠宪。
著作
马理在礼仪方面学习
张载,但在学术上更接近程、朱见解独到。他的著作有《四书注疏》、《
周易赞义》、《尚书疏义》、《诗经删义》、《周礼注解》、《春秋修义》、《
陕西通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