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河西村隶属于
黄岛区海青镇,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北7公里处,镇级柏油路穿街而行,北与
诸城市相邻,西与
五莲县接壤。北有翠龙山、即墨山、毛道山三山环抱,汇聚黄埠岭、大柴岭、小柴岭、石弯岭、番子岭
五岭沃土,地势北高南低,避风向阳,岭地起伏较平缓。村域内建有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为胶南市茶叶状元村。
该村2004年有305户,1005人,主要有李、陆、潘、徐、许、邹、刘、蒋等姓。
自然概况
该村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其中茶园面积932亩。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山体 2000余亩,海拔在100—130米左右,岭地顺山势平缓延伸,有茶山等大小水库塘坝十余座;春暖秋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以上,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山体
黑松、青白杨、刺槐树郁郁葱葱,茶园、桃园、杏林、板栗披绿岭头山坡,
孟宗竹、
淡竹绕沟壑常青四季,春季花艳飘香,夏秋硕果累累,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
村名由来
据《徐氏支谱》记载,明初徐泰之后由大场迁此立村。因此地位于前河庄(今臧家庄)之后,故名后河(村)。于1955年以河为界分成两个村,该村在西,更名后河西。
茶叶经济
后河西是
海青茶的发源地。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7年)“南茶北移”试点成功,经过40个春秋几代人的艰苦创业,2004n年户均3亩茶,人均近1亩,建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0多个。出产的“碧雪春”牌系列绿茶以其肉质盛厚,叶厚梗粗,成茶玲珑翠秀,嫩香浓郁,被定为国家名牌产品和
青岛市名茶。产品远销国外和国内大中城市,被列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专用茶。该村2004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
茶乡飘茶香
提起
黄岛区的
海青镇,第一个跳进脑海的印象一定是茶,其中,后河西村的茶名气最大。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的后河西村茶香袅袅,成方连片的茶园不但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让城里人找到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到2007年,该村的茶已成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全村已实现户均3亩茶,建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0多个,年生产干茶近5万公斤,产值600多万元,后河西村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胶南的"茶叶状元村"。
为做大做强后河西村的茶叶品牌,截至2007年,该村投资60万元,利用空闲场地建成了占地80亩、可容纳600经营户的茶叶交易市场,使茶农在家门口就能买卖鲜叶、交易干茶。又投资40万元,建成
黄岛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品种最丰富的茶叶生产资料超市,满足了周围20个茶叶村的生产需要。
该村依托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严格有机茶和绿色、无公害茶的标准化生产与管理,重点打造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后河西茶叶基地,不断提升茶叶档次和水平。同时,该村积极建设3处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QS等标准认证的茶园,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强化茶叶产业。
通过引导茶农、茶企积极参加"中茶杯"、"农业博览会"、"名优茶博览会"等品牌创建活动,增强了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举办"青岛海青绿茶采茶节"和"青岛海青茶业发展论坛",推进茶叶朝着"名牌化"方向发展。
随着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兴起,该村围绕茶做起了新文章。到2007年,该村投资20万元,为茶园搞路、沟、渠配套,对原来的水库进行石砌、整修,还新建水库2座,新造防水林带200亩,在茶园周边建起隔离带,并在全村实施户用沼气建设工程……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适宜有机茶生产的微域性气候,也为农业乡村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此外,搞好"
青岛市百万亩果茶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后河西村示范村的建设,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和栽培科学化。到2007年,已成功引进无性繁殖技术,经过无性繁殖的茶叶苗木,2008年春一次性繁殖100万株茶树以供园区使用。
获得荣誉
该村连续被评为“茶叶状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示范村”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