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良堃
中国指挥家
严良(1923年12月28日-2017年6月18日),男,中国指挥家,中国交响乐团(前为中央乐团合唱团)创办人之一,生于湖北武昌。曾从冼星海学指挥,自学乐理、和声。在1938年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严良堃是中国专业合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指挥细腻严谨,乐风含蓄抒情,动作潇洒洗炼,是中国杰出的合唱指挥艺术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乐团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合唱指挥学会理事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7年6月18日,严良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工作经历
1938年参加抗敌演剧九队,后调至孩子剧团。1940年首次指挥“孩子剧团”公演了《黄河大合唱》。1942年考入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师从江定仙教授,并随吴伯超先生学习指挥。1947年毕业后到香港中华音乐学院从事理论作曲、指挥教学工作。194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该校青年工作团合唱指挥。1952年任中央歌舞团合唱指挥。1954年赴苏联深造,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研究生,主修交响乐及合唱指挥,师从阿诺索夫及索柯洛夫。1958回国,任中央合唱团指挥。1959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献礼指挥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1961年指挥首次合唱音乐会。1964年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千人合唱首席指挥。1979年率中央合唱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一届国际合唱节。1982年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唱西欧歌剧合唱音乐会。1983年,匈牙利佐尔坦·科达伊纪念委员授予严良堃证书和纪念章,表彰他在介绍柯达伊的作品和教学法中所作的贡献。1985年他率领中央合唱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黄河音乐节”,后再度应邀赴香港参加“亚洲艺术节”,指挥香港合唱团演出。1986年在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中任常委、指挥组组长。由他指挥的中央合唱团,在比赛中荣获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专业组表演艺术比赛一等奖第一名。1986年成立“合唱指挥学会”,被选为会长。2015年6月18日,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
严良堃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涵盖了教学、指挥和组织工作。他在中央音乐学院、香港中华音乐学院等机构任教,并在中央歌舞团、中央合唱团等重要文艺团体担任指挥。他的指挥生涯中,不仅指挥了大量的中国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长恨歌》《海韵》《娄山关》《牧歌》等,也指挥了众多西方经典作品,包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彼得·柴可夫斯基安东·德沃夏克弗朗茨·海顿沃尔夫冈·莫扎特的交响曲和歌剧合唱。他对于新作品的首演和被遗忘作品的复兴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个人生活
2017年6月18日,中国交响乐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我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严良堃同志,因病于2017年6月18日上午7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根据严良堃同志生前愿望,丧事一切从简,敬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亲朋好友予以谅解。
人物成就
严良堃在指挥艺术上深有造诣,他的指挥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性与严谨性,刻意发掘作品的内涵来构筑各种不同的音乐图景。他指挥过《黄河大合唱》《长恨歌》《海韵》《娄山关》《牧歌》等中国作品,L.Van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3、第9交响曲,П.И.彼得·柴可夫斯基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A.安东·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J.弗朗茨·海顿的《四季》,W·A·沃尔夫冈·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及西欧歌剧合唱等百余首古今中外合唱名曲。他还热情地扶持许多新作的首演,并使一些被遗忘的作品获得新生。严良堃从事指挥40余年,为中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发展及合唱队伍的建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交响乐团合唱队的创建人之一,经他不懈努力与严格训练,使该队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和演唱水平。此外他在培养合唱指挥,普及合唱艺术,辅导专业、业余合唱团,为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制唱片盒式录音磁带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后世纪念
2023年12月9日,纪念严良堃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合唱艺术领域的开拓性工作。严良堃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工作经历
个人生活
人物成就
后世纪念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